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微视频──亚洲自然风光集锦,(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学生:观看微视频,感受亚洲雄伟的高原山地,源远流长的大河,广阔的草原……
教师:同学们,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以视觉的享受激情导入,通过播放微视频及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走进本节课的探索之旅,提高学生学习亚洲自然环境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增强身在亚洲的自豪感.
讲授新课
板书: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分两步)
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分布与海拔
教师布置任务: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在亚洲地形图上到主要地形区,并用彩笔勾画出来.
3)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按照老师的要求,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根据颜判断地势:颜是分层设地形图的重要特征,对照图例认识陆高与海深,其中褐代表海拔较高的    ,绿代表海拔较低的    .
3)总结亚洲的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大,中部    ,四周    ,地形复杂多样,以          为主.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和勾画地形区,以及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媒体展示亚洲地形图,总结亚洲地形特征: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为主.
步骤2──沿北纬30°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进一步印证亚洲地势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
快乐之旅:结合“图6.8亚洲的地形”和“图6.9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以小组为单位沿北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说出你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旅行路线:沿北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旅行.沿途记录所经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要求:活动中各小组长总负责,并记录好所经地区的特征.
2)根据剖面图判断:亚洲海拔最高部分在亚洲的        部,平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部位),总结亚洲地势特点.
预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及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可以看出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设计意图:用“快乐旅行”设置情景,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意与乐趣.
 
课件出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活动二:认识亚洲的河流特征(分两步)
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
教师布置任务:
1)提供“知识拓展” ──水系
阅读:流域一般指河流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作水系.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作外流水系;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称作内流水系.
2)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①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②在亚洲地形图中出亚洲主要大河,按注入的大洋把河流分类,看看亚洲河流是否都注入了海洋.(注意区分内外流河)
③读图说出亚洲河流在数量、长度方面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流入太平洋的有:                            .
流入印度洋的有:                          .
流入北冰洋的有:                          .
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                        .
2)亚洲河流数量多,并且源远流长,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内流区、外流区,对水系特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读图了解亚洲河流的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步骤2──认识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势地形的关系
教师布置任务:mp4儿童歌曲下载
1)回想亚洲的地势有何特征.
2)思考河流流向受什么因素影响.
3)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亚洲地势特点是                  ,因此,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亚洲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的      ,呈        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预设学生交流探索成果:
教师总结:地形决定河流的流向和流速,反过来,根据河流的流向也可以判断地势情况.受地形、面积广大等因素影响,亚洲长河众多,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认识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承转:通过对亚洲地形和河流的学习,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一个大洲的地形、河流特征?地形地势对河流有何影响?以此方法完成第8页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
流的影响.
活动三:拓展演练: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教师布置任务:
完成第8页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①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②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③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唐嫣和邱泽.
①在图中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②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佐伊 索尔达娜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突出学生对认识一个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的实际应用.通过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训练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来实现学习目标.
图片欣赏:亚洲自然风光.
抢答:抢摘胜利果实!
设计意图:图片欣赏,让学生放松一下,感受大自然之美,陶冶学生情操;抢答,落实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热情,快乐结束本节课.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预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按照这些因素来认识亚洲的气候特征.
设计意图:复习提问,既检查了知识,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同景观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二、复杂的气候
活动一: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步骤1──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
1)读教材第10页图6.13,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都美竹是哪国人
2)看看北纬30°附近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看亚洲跨几个温度带.
2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
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
学生回答预设:10°S70°N.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的气候、温带的气候、寒带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到.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得出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步骤2──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教师布置任务:
观察图6.14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感性上认识亚洲气候的差异.
活动二: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
读教材第10页图6.13,出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大?
教师小结:亚洲面积广大,内陆广大地区距海遥远,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活动三: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步骤1──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表现与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
1)读教材第10页图6.13,出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
王菀之 哥歌2)分析亚洲的季风气候分布特点.
3)提供“知识拓展”: 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阅读: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面和南面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
4)提供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在教材第10页图6.13王力宏张惠妹上,出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
2)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3)欣赏微课,加深对季风气候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季风气候形成原因的拓展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季风气候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步骤2──认识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