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钢琴曲之爱恋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3jword>mike前女友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作于1829年的《小调第二钢琴f小调协奏曲》是为当年肖邦思念的初恋少女华沙音乐学院声乐科学生Konstanze Gladkowska而作,肖邦给友人写的信中曾写到:这半年来,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梦见她,但是还是未跟她交谈过半句,我就是在思念她之中写下了我的协奏曲的慢板乐章。乐曲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爱情略带羞涩的憧憬,创作手法上沿袭古典协奏曲的框架,但始终让钢琴起主导作用,编制不大的乐队通常只是在和声上作为独奏声部的衬托而已。但是这段秘密的爱情无疾而终。因为1830波兰爆发了反对外国势力瓜分波兰的起义,肖邦无法回国,而肖邦的父亲也建议肖邦暂时先留在国外,1831年肖邦最终忍痛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了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作曲为生。
1835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8月:肖邦在卡斯巴德与父母见面。然后在德累斯顿与沃德金斯基家住了一段时间,在那里他爱上了玛利亚·沃德金斯基。18368月肖邦和玛利亚·沃德金斯基正式订婚。
    1836年冬天肖邦结识了比他大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肖邦,这个纤弱、浮华、儒雅而又温柔的男子,对反传统的多产女作家乔治·桑,第一印象并不太好。 1837年,肖邦与玛利亚·沃德金斯基解除婚约。肖邦开始写《24首前奏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治桑越来越引起肖邦的注意,肖邦发现和他在一起时,他可以尽情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即兴曲OP.29就泄露了他内心的冲动,全曲以戏谑的形态贯通,左右手连续的三连音符的摆动音型非常迷人。尼克斯对其中段的评述:像是泉水池里的水泡闪烁着光亮,阳光就照在水面上。
1838年,28岁的肖邦和34岁的乔治·桑的爱情故事开始,后来,肖邦和乔治·桑生活在了一起。肖邦多年来第一次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了。肖邦创作上成熟、智慧和力量的全盛时期也终于来到了。
183812月至18392月,乔治·桑与肖邦住在西班牙马略卡岛首府帕尔马的瓦雨德莫萨修
道院期间,肖邦创作了两首带有雨滴特征的前奏曲。乔治·桑后来回忆说:“—个悲惨凄苦的雨夜,当我带着孩子回到房间时,他正在钢琴旁弹奏着一首奇异的前奏曲……后来他对我说,当他弹奏钢琴时,他觉得自己掉进湖里,冰冷刺骨的水不时冲击着他的胸口。当我提醒他注意,当时雨滴的确不时地飘打在屋顶上时,他否认他曾经听到……他在这个晚上所写的作品确实能使人联想到洒落在修道院房瓦上的雨滴声,但在他的想象中,那是从天上掉在他心坎里的泪珠。乔治明星夫妻·桑的回忆没有指明肖邦当时创作的是两首具有雨滴特征前奏曲的哪一首,而现在被称为雨滴的是肖邦的《降D大调前奏曲》。该曲是肖邦自己内心情感的写照。他运用各种手法展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意境,把自己的内心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首作品是肖邦整套前奏曲中少有的运用大型曲式结构进行写作的作品之一。其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全曲使用了大量的持续音,这些持续音模仿雨滴象征着肖邦感情失意时的泪水,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1839爱情从来没什么道理5月到9月:肖邦住在法国诺昂乔治·桑的家里。他作了《G大调夜曲》航海途中的灵感,船的运行,水光,舵手之歌,船的漂浮,舵手之歌也跟着漂浮。根据鲁宾斯坦的演奏制作音效。开头的那部分旋律,好似月光投影到波澜不惊的海面上,一只船缓慢的行驶在上面,和海浪一起把月光切成一块一块的鳞片。接着就像海风吹到了船里面的房间里面,
由外景进入到内景,一个微醉的人和着船在海浪中摇摆,哼着简单的旋律。曲子的行进在两部分画面交替的进行,直接到船开到十分遥远处结束。
    1846年,肖邦和乔治·桑在诺罕庄园里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残秋,11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分开了。
肖邦来到巴黎心情十分忧郁,肺病加重,身体越来越坏,但为了生活,他还要带病教学生弹琴。第二年春天他的身体稍微好一些,想起和乔治陈乔恩辟谣分手·桑在一起的这些年,他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一首《升C小调圆舞曲》。乍一听,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实际上,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的悲哀。 乐曲没有前奏,一开始,就呈现略带忧伤的主题,在它的后面是一段下行半音阶,这后半段还反复了一遍。波兰音乐评论家J.伊瓦茨凯维奇是这样解释这段音乐的:他似乎在说:悲哀鸣?怎么?我可是不在乎的,不在平的。该怎样就怎样吧!……直到这个手势在某一高处消失为止。然后又是反复,而且越来越快、越来越机械地转入毫无表情的更弱。我是不在乎的,我是不在乎的……可是,它究竟不是完全不在乎的。真相蕴藏在圆舞曲激动的悲哀里。”B段从八度大跳开始,用模进手法,发展成为一段激动的旋律,好似心潮在起伏翻滚,乐曲转降D大调,这时,出现了一段抒情的慢板。好似是对以
往和乔治·桑在一起幸福的日子的回忆,在它之后,B段再现,转回到升C小调上,再接忧郁的A段,最后,有现B段结束全曲。肖邦似乎力图忘掉悲惨的现实生活,而沉浸在他自己所创造的虚无缥缈的甜蜜梦幻世界,但是旋律中仍然不由自主地渗透着深刻的忧郁情绪。
传说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喂养着一条小狗,这条小狗有追逐自己尾巴团团转的兴趣。肖邦依照乔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转的情景表现在音乐上,作成了这首乐曲。乐曲以快速度进行,在很短的瞬间终了,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演奏本曲时,应使用平滑流畅的指尖技巧,才能感觉出此曲的趣味来。乐曲是三段式。四小节引子过后,出现快速的反复回转型,描写小狗飞快旋转追逐自己尾巴的样子。这段曲调健康活泼、诙谐有趣,把小狗的神态呈现在听众面前。第二段是优美抒情的圆舞曲主题,好像小狗奔跑了一段时间,躺下来休息片刻,悠然自得,懒散舒适。第三段又是快速的音型,就像小狗休息之后又开始追逐尾巴的游戏,一直到乐曲结束。
015b肖邦短暂一生中的作品虽然几乎全部是钢琴曲,但由于他所创造的各种体裁是如此完美,他的感情幅度是如此广阔,他所发展的钢琴技法是如此丰富,人们丝毫没有局限感和逼仄感,而象是走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天地。肖邦的音乐在爱情中走向辉煌,在爱情结束时走向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