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太平调”十送小郎歌
杨全富
welcome song嘉绒藏区文化源远流长,从丹巴中路石棺墓葬的发掘及对石棺墓葬殉葬品的鉴定中可以知道,丹巴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在丹巴许多古老的传说中也可以对丹巴的历史进行追溯,如墨尔多修行传、乾隆王打金川等故事。而今许多民歌经过挖掘整理后,从歌词里更能体现出丹巴悠久的历史,观察到丹巴先民们生活的轨迹。
早在清末民初,在嘉绒地区的丹巴县小金谷中流传一首民间山歌“十送小郎歌”。解放后人们在劳作之余常常三五成的聚坐在一起唱起这首山歌,一曲唱毕,人们往往会唏嘘不已,深切缅怀歌曲中所演绎的这对苦命恋人。因为这首歌是未亡女缅怀丈夫时所创编的歌曲,因此这首歌只能由男孩来演唱,在男孩低沉的嗓音中让你仿佛看到了这对苦命鸳鸯短暂的生活历程,更体现出这首歌曲的悲壮之情。在六十年代轰轰烈烈的破四旧运动中,这首歌被批判为四旧的代表作,从此之后在小金谷中再也听不见这首山歌的悠扬曲调了。在以后的二十余年内,这首歌如人间蒸发了一样,埋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再忆起这首歌时,对这首歌的歌词及唱腔已遗忘很多。如今在小金谷中,会唱这首歌的人已寥寥无几。为
秦凡淇个人资料了还原这段歌曲的历史背景,在国庆假期内笔者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寻访这首凄美的歌曲,为嘉绒文化的保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十月的小金谷中,两岸光秃秃的岩壁上偶尔能看见几株树木,有些地方还能看到生长在崖缝中随风摇曳的绿草,不过已是入秋十分,那绿被染成了黄绿,仿佛披上黄绿相间的外衣,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车行几十里之后,终于冲破了四周岩石的包裹,两岸的山势渐趋平缓,极目远望,在山腰处你能看见依山而建的藏寨,让你感觉到充满了勃勃生机。这里的民居大都高大雄伟,外墙用红的铁锈粉、黑的泥土、白的石灰染成,画面内容多为高山峡谷、滔滔江河、日月星辰等,颜搭配极其和谐,与自然交相辉映,相映成趣。车行几十里之后,在一路的颠簸之中我终于来到此行的目的地——腊月山。下车之后,我换上登山鞋,背着照相机、电脑等采访工具向山顶进发,路途时而陡峭,时而平缓,经过一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我终于来到会完整演唱这首歌的森格老大爷家中,吃过午饭,森格老大爷为我讲述了这样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在清朝末年,在小金谷中的空卡梁子上住着一姓张的大户人家,家中有良田百亩,在当地也算得上是富裕人家,张家有一才貌双全的女孩,因排行老四,大家都称其为张四。张四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刺绣更是一绝,她所绣的花朵栩栩如生,传说蝴蝶飞来时被刺绣上以假乱真的图案所迷惑,在刺绣上翩翩起舞久久不愿离去。姑娘
芳名远播,很多慕名而来的人为了见其一面,不惜跋涉千里来到空卡山上。这些慕名而来的小伙子们坐在张四的窗下唱起悠扬的啦啦调,歌曲中不乏赞美之词,然而张四心若止水,埋头做女功,不为窗外的求爱者所打动。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父母看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为了给女儿一个好婆家,父母费尽周折请媒人为女儿说媒,然而女儿对此不屑一顾,她对父母亲说,我的夫婿必须是孝廉双全,并能用歌声打动我的人,这样我才嫁给他。
在空卡梁子的寨子里住着一穷苦的孩子,叫王小哥,他九岁时死了父亲,从此之后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天生一副好嗓子,在山间行走时,只要他一张嘴,叽叽喳喳的鸟雀都要停下自己的喧嚣,静静的聆听他的歌喉,如果他来到村寨里,只要唱起啦啦调,女孩们都会将阁楼的窗户打开,好让动听的旋律流进自己的闺房里。由于家境贫寒,王小哥一直没有婚配,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四处托媒打听闺中的女孩,然而由于家境差,没有一户人家愿意将女儿嫁入他家。某一年,张姓人家为了给女儿到合适的郎君,于农历7火风开门红月初7日广邀四方的宾客齐集空卡梁子,在自家门前举行了一场对山歌扔绣帕的订婚仪式。那天,空卡梁子张家大院内热闹非凡,许多年轻英俊的青年们云集于此,他们中有达官贵人的公子,也有守备千总的儿子,每个人都满怀信心来参加此次定情仪式,他们穿着华丽的衣裳,
梦的点滴头发梳得油光可鉴,将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都期望着那张四手中的绣帕落在自己的头上,得到美女的青睐。在那天,在张家大院内人山人海,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跳起舞步气势磅礴、节奏欢快的锅庄舞,在场地中央放置着咂酒,几根麻杆插在酒中,人们唱累了、跳累了走到场地中央就着麻杆喝上一口咂酒润润喉咙,提提精神。舞曲结束后,开始举行对山歌比赛,张四坐在阁楼里,隔着窗帘与前来参加仪式的小伙们对起山歌,年青的小伙们则站在张四挂着毪子的窗帘下,有小伙唱到:“天上阳雀(嘛啦啦)不出声(哟啦啦),地上画米子(嘛啦啦舍)不唱曲(哦啦啦)。因为闲妹儿(嘛啦啦)张开嘴(哦啦啦),谁人还敢(嘛啦啦舍)争第一(哟啦啦)”,(注:画米子即画眉鸟)又一前来求亲的小伙唱到:“清早起来(嘛啦啦)喜鹊叫(哦啦啦),骑着牲口(嘛啦啦舍)到妹家(哦啦啦),有心摘朵(嘛啦啦)鲜花戴(哦啦啦),又怕子酔(嘛啦啦舍)不应人(哟啦啦)。”(注:子酔即刺蜇人的意思)。张四隔着窗帘唱到:“小哥心思(嘛啦啦)我全知(哦啦啦),路途辛苦(嘛啦啦舍)喝杯茶(哦啦啦啦)。我有一句(嘛啦啦)要问哥(哦啦啦),世上啥子(嘛啦啦舍)最幸福(哟啦啦)”,在接下来的山歌对答中,有人认为幸福就是有吃有穿,有人认为幸福就是穿金戴银,有人认为幸福就是家有良田千顷……,这些回答都没有打动姑娘的芳心,就在这时,王小哥穿着破旧的毪衫从人中站
起来,他张开嘴,大声的唱起来:“阿妹心思(嘛啦啦)哥来猜(哦啦啦),绫罗绸缎(嘛啦啦舍)身上衣(哟啦啦),金银财宝(嘛啦啦)身外物(哦啦啦),孝廉恩爱(嘛啦啦舍)幸福事(哟啦啦)。”一曲哥罢,张四轻启窗帘,将手中的绣帕扔向王小哥。然而,由于门户之见,这桩婚姻受到了张家父母的强烈反对,为了能与自己心爱的人走到一起,在一个月黑天高的夜晚,王小哥在张家后院搭上木梯,张四顺着木梯爬了下来,毅然决然的投进王小哥的怀里,这对真心相爱的人终于冲破了家庭的桎梏,走到了一起。从此之后,张四在家一边赡养王小哥年迈的母亲,一边利用自己刺绣的手艺为乡亲们绣头帕换取小钱以补家用,王小哥起早贪黑的辛苦劳作,经过两人夜以继日的辛苦工作,家庭境况有了明显改观,修建起漂亮的碉楼,购买了许多家具。就在那年的冬天,勤劳一生的母亲因染上寒病,(人们称寒病为窝窝寒,与现代的禽流感、猪流感非常相似,当时由于医疗条件非常匮乏,因此这种疾病死亡率极高,有些时候整个寨子如果有此疾病流行,往往十室九空,因此称窝窝寒)撒手人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这年的年关,王小哥也染上了寒病,新年初一那天王小哥被疾病击垮,睡在了床上,张四去探望时,已发觉小郎的病情很严重。初二日请来郎中,张四要求郎中好好的给小哥看病,诊费用头上的金簪抵押,为了王小哥,舍弃自己的心爱之物又何妨。初三日王小哥因病情恶化,
永远的离开了这座温暖的家,在噩耗面前,张四伤心的大哭了一场。初四日请来裁缝,为王小哥制作寿衣,要求裁好合身的衣服,这样王小哥才会穿的舒服。初五日请来木匠为其制作棺木,要求割好棺木,让小郎能自由的翻身,睡着舒服。初六日请来阴阳先生,为其寻最好的墓穴,这样小哥才会来世投好胎。初七日挖墓穴,要求挖好三尺三的墓穴,这样小哥才会有好的归宿。初八日埋葬王小哥,当地人有这样的习俗,如果亲人死去时,在出殡时,由家中的亲人抬头杠,由于王小哥家中再也没有亲人,因此张四只有自己抬着心爱的人上路。初九日拜新坟,祭祀用品有雄鸡、刀头肉、酒两瓶,在坟前拜了又拜,只见新坟不见自己心爱的人。当地习俗丈夫去世,如果家中再没有亲人,妻子必须回到娘家去,因此初十日那天,张四变卖了家产回到娘家,在回家的路途中遇见了前来提亲的二媒人,张四婉转的谢绝了媒人的说媒,以三年之后改嫁来搪塞。从此之后,张四回到娘家,在自家的经堂里念经供佛,每日青衣孤灯过着孤苦伶仃的日子。每每在王小哥的忌日来到时,张四思念丈夫之心更加深切,常常以泪洗面,为了表达自己对丈夫的忠贞,即兴编创了这样一首荡气回肠、凄惨绝美悼念爱人的歌曲。整首歌词借鉴小金谷中啦啦调的原型,即兴创编,曲调充满着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哀怨之中透露着对爱情坚贞的思想歌曲从初一日王小哥病倒床上开始,直到初十离开爱巢回到娘家为脉络,以叙事诗的
形式将每一日的场面展现在我们面前,让历史再次清晰的浮现在我们眼前。歌曲以“太平调”为基础,共分为十日,每日歌词的第三局末加唱“太平年”,第四句末加唱“良太平”。森格老大爷讲完故事后,神情肃穆的用悠扬的、略为悲伤的曲调为我完整的演绎了这首歌。
初一日去看郎,小郎睡在象牙床。
轻轻推开红罗帐,小郎病儿很不好。
初二日请医生,药胡子包包驴背上。
医生哥哥好好医,头上金簪谢给你。
初三日去看郎,小郎死在象牙床。
双手推开红罗帐,伤伤心心哭一场。金秀路车胜元
初四日请裁缝,尺子剪刀驴背上
裁缝哥哥好好缝,小郎穿上好合身。
初五日请木匠,尺子锛锄驴背上。
木匠哥哥好好割,小郎睡起好翻身。
初六日请阴阳,罗盘诗刀驴背上。
阴阳哥哥好好看,小郎要占龙脉地。
初七日请帮忙,八把锄头九个人。
帮忙哥哥深深挖,小郎要占三尺三。
初八日去发丧,柏木杠子两岸(两边)绑。
牵头抬的张四,后头抬得少年郎。
初九日去上坟,雄鸡刀头酒两瓶。沈傲君老公
坟前坟后拜三拜,只见新坟不见郎。
初十日回娘家,半路碰见二媒人。
媒人哥哥请转去,孝满三年才嫁人。
一曲歌罢,歌者和我情不自禁泪流满面,都为这对苦命的恋人伤感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