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尺,戏曲音乐名词。泛指戏曲曲谱上曲词右侧所注音阶符号。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以“合、四、上、尺、工、凡、六”等字作为音阶的符号,相当于西洋音乐的“56712345”。习惯上把这些符号统称为“工尺”。有的曲谱,曲词旁只注板眼(拍子),不注工尺。有工尺的曲谱,名为工尺谱。
(2)板眼,戏曲音乐名词。传统唱曲时,常以鼓板按节拍,凡强拍均击板,故称该拍为板。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别称为中眼、小眼(在四拍子中前一弱拍称头眼或初眼,后一弱拍称末眼)。合称板眼。
(3)过门,京剧音乐名词。指在唱句与唱句之间,唱段与唱段之间的间奏音乐。唱句与唱句之间常用小过门儿,唱段与唱段之间常用大过门。但由于板式不同,亦有不少例外,并无固定模式。
(4)挂儿,京剧音乐名词。挂儿是“过儿”的谐音,专指在唱段与唱段之间的大过门,一般多指华彩的间奏音乐。在唱句与唱句之间的小过门不称挂儿。
(5)垫头,京剧音乐名词。指在乐汇与乐汇间起搭桥作用的旋律称为垫头或小垫头,亦名桥。垫头旋律较短,一般只有二、三拍,起前后衔接作用。
(6)行旋,京剧音乐名词。指在演员表演动作或对话、独白时的衬托音乐。行旋多为曲牌或简单旋律的反复演奏,主要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7)调门,指演员歌唱时的音高。凡用弦乐器伴奏,都根据演员嗓音的高度自由定调。京剧调门,一般以正宫调为适度,最高的唱乙字调,最低的凡字调,俗称趴字调。同一剧中,两个主要演员音高不同,有时互相迁就,有时临时长(提高)调门或落(降低)调门。
(8)调面,演员唱的音高与伴奏乐器(胡琴、笛子等)的音高相同,叫做调面。意思是按照“调门”的表面歌唱。调面系针对调底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演员都唱调面。
(9)调底,演员唱的音高比伴奏乐器(胡琴、笛子等)的音高低八度,叫做调底。意思是按照调门的底音歌唱。调底系针对调面而言。京剧的某些唱腔,如娃娃调的腔调经常翻高,如将调门定高,演员嗓音不及,如将调门定低,乐器音量有过小,乃采用调底的唱法,把乐器定高八度,演员以低八度的音来歌唱。
(10)定弦,指弦乐器(胡琴、阮等)定“调门”的高低。一般都以笛子作为定弦的标准。
(11)乙字调,京剧音乐名词。工尺谱所用调门之一。定弦时,以笛子小工调的“乙”音(开启第五孔,吹高音),定胡琴的“工”音(西皮调外弦的敞弦)。乙字调为京剧的最高调门。
(12)工正调,亦作正宫调。京剧根据笛的音高定胡琴
的调门,西皮外弦与笛正宫调的工音同高的称为正宫调。比正宫调高出一度的称乙字调,高出半度的
称工半调,比正宫调低一度的称六字调,低半度的称六半调,低二度的俗称趴字调。
(13)工半调京剧调门之一。略高于正宫调,略低于乙字调。定弦时比照笛子的正宫调定音而略升高。
(14)软工调,京剧调门之一。略低于正宫调,而较六字调稍高。定弦时比照笛子的正宫调定音而略降低。
(15)六字调,京剧调门之一。定弦时,以笛子小工调的“六”音(六孔全闭,吹高音),定胡琴的“工”音(西皮调外弦的敞弦)。六字调为京剧中低于正工调,高低适度的调门。
沈腾西装里穿背心(16)趴字调,亦作扒字调。京剧调门之一。凡低于六字调一度以上的统称趴字调。
(17)走边,“走边”的来源一说源于晋剧《白虎鞭·走边》中的舞蹈身段;一说是因为凡走边的人物因怕人看见而多在墙边、道边潜身夜行,故而称“走边”。一般来说,《恶虎村》的黄天霸走边最难。《夜奔》的林冲走边最累,《蜈蚣岭》的武松走边最吃功夫。
(18)趟马,由于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马,或作为骑马的象征,因此凡手持马鞭挥舞着上场后运用圆场、翻身、卧鱼、砍身、摔叉、掏翎、亮相等技巧连续做出打马、勒马或策马疾驰的舞蹈动作的组合就是京剧的趟马。
====================================
音 乐 声 腔
游学志乐队场面
  文场 武场
京剧乐器
  单皮鼓 板 堂鼓 大堂鼓 大锣 小锣 钹 铙 小钹 齐钹 哑钹 撞钟 云锣 汤锣 京胡 二胡 小三弦 月琴 笛 笙 唢呐 挑子
曲牌曲调
  曲牌 合头 大字牌子 混牌子 清牌子 干牌子 吹打曲牌 胡琴曲牌 西皮小开门 二黄小开门 反二小开门 八岔 琴曲八板 琴曲柳青娘 海青歌 琴曲万年欢 琴曲哭皇天 琴曲柳摇金 夜深沉 琴曲工尺上 琴曲傍妆台 笛子曲牌 笛曲小开门 笛曲朝天子 笛曲万年欢 山坡羊 汉东山 春日景和 川拨棹 笛曲老八板 笛曲哭皇天 笛曲柳摇金 笛曲节节高 笛曲傍妆台 笛曲哪吒令 唢呐曲牌 大柳摇金 唢曲柳摇金 唢曲节节高 唢曲傍妆台 小傍妆台 水龙吟 将军令 
唢曲哪吒令 梆子吹打 一枝花 唢曲柳青娘 水声 点绛唇 粉蝶儿 新水令 哭相思 急三 小锣急三 双三 批 哭批 香柳娘 六幺令 小锣六幺令 水底鱼 翠地锦裆 入队子 风入松 朱奴儿 小朱奴儿 泣颜回 一江风 粉孩儿 园林好 江儿水 清江引 神杖儿 醉太平 唢曲朝天子 唢曲普天乐 千秋岁 五花江儿水 尾声
 海笛曲牌 吹腔 十三咳 十三“一” 五音联弹 南锣 娃娃 琴歌 山歌 吟诗 柳枝腔 银纽丝 云苏调 花鼓调 凤阳调 鲜花调 滩簧调 山歌小调
京剧板式
  二黄 二黄原板 二黄慢板 二黄三眼 二黄正板 二黄中三眼 二黄眼 二黄中板 二黄碰板 二黄顶板 二黄导板 二黄回龙 碰板回龙 二黄散板 二黄摇板 二黄滚板 二黄哭板 反二黄 唢呐二黄 四平调 平板二黄 西皮 西皮原板 西皮眼 西皮慢板 西皮眼 西皮二六 西皮流水 西皮快板 西皮摇板 西皮散板 西皮滚板 西皮哭板 西皮导板 西皮回龙 反西皮 西皮娃娃调 南梆子 高拨子
京剧锣鼓世界末日吉他谱
  锣鼓经 冲头 长尖 长丝头 小锣长丝头 带锣 小锣带锣 一封书 慢长锤 快长锤 散长锤 
撞金钟 摇板长锤 拗锤 闪锤 反长锤 纽丝 快纽丝 抽头 七字锣 小锣抽头 滚头子 大锣水底鱼 小锣水底鱼 四边静 扑灯蛾 小锣扑灯蛾 急急风 紧锤 串锤 望家乡 搓锤 小锣搓锤 阴锣 九锤半 双飞燕 马腿儿 叫头 小锣叫头 单叫头 双叫头 哭头 小锣哭头 四锣哭头 上板哭头 乱锤 脆头 硬脆头 软脆头 扫头 小扫头 快扫头 撒锣 一锤锣 大锣打上 大锣打下 原场 回头 快原场 小锣原场 小锣打上 小锣打下 单上场 旦上场 小锣旦上场 碎锣 单搜场 走马锣鼓 走马长锤 夺头 垛头 大锣夺头 小锣夺头 平板夺头 小锣平板夺 凤点头 小锣凤点头 纽丝凤点头 散长凤点头 三锣凤点头 硬三锤 小三凤点头 两锣凤点头 一锣凤点头 帽子头 帽儿头 小锣帽儿头 导板头 小锣寻板头 南梆导板头 小南导板头 归位 小锣归位 五击头 五锤 五记头 小锣五记头 四击头 四击 切头 小四击头 小锣四击 三击 大锣三击 小锣三击 二三锣 收头 小锣收头 住头 小锣住头 两击 两锣 大锣两击 小锣两击 一击 一锣 小锣一击 丝鞭 撕边 撕边一锣 崩登仓 八答仓 冷锤 小锣冷锤 报名一锣 小报名一锣 加锣 小锣加锣 兔行锣 扎多衣
声腔术语
  真嗓 本嗓 大嗓 真声 假嗓 小嗓 二本嗓 假声 左嗓 吊嗓 调嗓 喊嗓 丹田音 响堂 云遮月 塌中 脑后音 背工音 荒腔 黄调 黄腔 凉调 冒调 走板 不搭调 跑调 气口 换气 偷气 嘎调 长吭 砸夯 工尺 板眼 过门儿 挂儿 垫头 行弦 调门 调面 调底 定弦 
乙字调 正工调 工半调 软工调 六字调 趴字调 正宫调 扒字
声韵念白
  声韵 字韵来源 湖广音 中州韵 十三辙 韵变 上口字 尘团字 声变 调变 五音 四呼 字头 字腹 字尾
  念白 韵白 京白 风搅雪 方言白 怯口 咬字 倒字 漂字 喷口 句式 上下句 对白 独白 旁白 夹白 搭架子 自报家门 引子 虎头引子 上场诗 定场诗 坐场诗 中场诗 下场诗 上场对 下场对 数板 
程 式 特 技
京剧程式
  程式 表演程式 四功五法 唱念做打 起霸 男霸 女霸 整霸 全霸 大霸 半霸 小霸 正霸 反霸 倒霸 单人起霸 双人起霸 多人起霸 蝴蝶霸 通用霸 官中霸 专用霸 走边 单人走边 双人走边 多人走边 响边 哑边 鼓边 水边 马趟子 趟马 单人趟马 双人趟马 多人趟马 圆场 跑圆场 编辫子
京剧特技
  京剧特技 水袖功 帽翅功 翅子功 展功 翎子功 蹻功 踩蹻 甩发功 梢子功 髯口功 扇子功 手绢功 手帕功 椅子功 耍素珠 耍旗 打出手 耍牙 变脸 喷火
服 装 道 具
苹果手机铃声服装种类
  长袍类 短衣类 铠甲类 盔帽类 靴鞋类 辅助服装类
道具·砌未
  砌未 桌椅 桌帷椅帔 守旧 大帐子 门帐 常帐 灵帐 布帐 卦帐 小帐子 布城 云片 山石片 牙笏 云帚 手绢 镖囊 招文袋 乾坤袋 挑子 仙人担 画册 花篮 提篮 扫帚 雨伞 箱匣 棋盘 烟袋 乐器 人头 假兵 行李 镖旗 娃娃 圣旨 马鞭 船桨 金银 香案 酒坛 印匣 签筒·签条 令箭 箭架 堂板 鱼枷 木枷 铁链 手铐 石锁 灯笼 烛台 红罗伞 素伞 书信 状纸 斩招 铡刀 家法 龙头杖 钵盂 文房 銮驾 玉棍 金瓜 钺斧 朝天镫 宾福 提炉 提灯 掌扇 云罗伞 紫金棍 符节 荷包 开门 门旗 标旗 开门刀 大纛旗 方纛旗 月华旗 令旗 飞虎旗 报子旗 车旗 水旗 风旗 黑门旗 火旗 红门旗 幡旗 
星旗 龙形 虎形 羊形 狗形
兵器
  把子 兵器
科 班 旧 规
主要科班
  四箴堂科班 小荣椿科班 富连成社 三乐科班 崇雅社 斌庆社 南通伶工学校 荣春社 鸣春社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稽古社子弟班 夏声戏剧学校 上海戏剧学校
京剧行科
  京剧戏班 四执交场 七行七科 武行 流行 经励科 剧装科 容装科 盔箱科 交通科 剧通科 音乐科
后台管理
  总管事 大拿 班底 武行头 箱头 检场人 衣箱 大衣箱 二衣箱 三衣箱 盔头箱 旗把箱 
一场游戏一场梦彩匣子 梳
头桌 包头
演出习俗
  掭盔 掭头 火彩 班规 十大班规 台上规矩 后台规矩 戏班禁忌 蹲活 砍活 扒豁子 临场推诿 错报家门 笑场 误场 冒场 怯场 晕场 冷场 救场 钻锅 忌响乐器 忌叫彩 上装不落座 忌损箱中物 点箱 雨盖 老郎神 喜神 祭神 破台 封箱 封箱戏 开台 跳加官 摆砌末 摆台 打通 吹台 把场 饮场 谢场 包银 帽儿戏 轴子 大轴 压轴 武轴子 送客戏 大戏 小戏 折子戏 对儿戏 重头戏 戏 垫戏 本戏 连台本戏 古装戏 时装戏 打炮戏 堂会戏 义务戏 搭桌戏 灯彩戏 两下锅 银仓 分包 赶包 跨刀 傍角儿 内场椅 外场椅 明场 暗场 排场 响排 彩排 戏肩膀 戏包袱 戏篓子 六场 挖角儿 倒彩 起堂 开闸 抽签 回戏 零碎 扫边 门子 旗锣伞报 报子 刀斧手 大铠 魂子 牢子 马童 云童 上手 下手 宫女丫环 反串 票友 票房 下海 客串 上下场门 大边 小边 内场 外场
===================================
1、上装后不可落座
叶世荣老婆京剧戏班后台规矩之一。演出时,演员一旦穿上角服装,便不可落座,以确保服装的整洁。若需休息相当时间再上场,亦须脱了服装再落座。
2、忌损箱中各物
京剧戏班后台规矩之一。演出时箱中各物,任何人均须小心保护,由于不慎或舞台动作不规范将某物损坏,则要论价赔偿。倘属擅动而将某物损坏,则更须照价赔偿。
3、忌响乐器
京剧戏班后台规矩之一。指演出前和开戏后,后台均不许动响乐器,前者会扰乱后台秩序,后者会影响舞台效果。
4、戏班禁忌
京剧戏班班规中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有:忌白虎口,忌白虎带,忌白虎脸,开戏前九龙口不许坐人,后台“龙口”不许坐,不许言伞,不许言梦,不许抱膝,后台不许猜钱、下棋,不许扔彩头,不许擅动各种神脸,不许擅动神佛所用物件,不许擅动大纛旗,戴脸不准对镜说话,扮演神 佛须净身,不可王帽见草王盔,后台不许拉弓,旦角在后台不许赤胸露背,开戏前旦角不许上舞台,旦角扮装后不许便溺,旦角不能动朱笔等。
5、后台规矩
京剧戏班班规中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有:不打逗、玩耍和大声喧哗,不吃带皮带核的食物,不私窥前台,不鼓掌叫好,不试戴、试穿盔帽、服装,不擅动箱中各物,不躺卧,上装后不可乱坐,必须依次扮装,开戏后不动响乐器,各行按固定位置落坐,箱案不能坐人,不准站闲人,不动戏圭、戏帐,进后台须拜祖、拜神、烧香,丑角首毛勾脸,生丑言公,九龙口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