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我不想念 刘若英黄梅戏及其音乐形成.
2.知道黄梅戏电影及其音乐代表作.
【教学过程】
、作品鉴赏
1.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黄梅戏电影《天仙配》选段
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影片,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马头琴恋曲作品简介:《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1955年拍摄戏曲电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是脍炙人口的黄梅戏唱段,唱腔后两句的男女声重唱是出的创新。
董永为葬父而卖身到傅员外家为奴,天宫中的七仙女(玉帝之第七女)同情董永而嫁给他
为妻。百日后,玉帝差兵遣将强逼七仙女返回天庭,美满姻缘被活生生拆散。
请学生说说男女重唱对表现人物情感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讨论。
【知识拓展】
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徽,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
2.家中小妹志高强——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影片,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梁山伯与祝英台》根据同名越剧改编,受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的影响,香港邵氏电影公司拍摄了一系列黄梅调电影。1963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一唱段是祝英台在求学路上遇到梁山伯时两人的对唱,用黄梅调填词,细腻婉转,
自然地将两人志同道合、彼此欣赏的心理活动表达出来。
【知识拓展
《梁山伯与祝英台》被视为1960年代极其重要的电影之一,在全中国陆港台和东南亚地区红极一时,影响深远。此片在台湾上映时轰动全岛,连续上映三月不辍,创下中西电影最佳票房纪录,在台北售票数占人口的九成。
当爱在靠近 刘若英二、知识导演杨凡讲解昨夜之灯
1.黄梅戏及其音乐
教师介绍黄梅戏的演变历史。
浮夸原唱到底是谁
黄梅戏形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其演唱腔调来源于湖北省黄梅县,最初属于歌舞小戏“采茶戏”的一种,以生动活泼、载歌载舞的形式表演民间故事。早期黄梅戏业余戏班是“三打七唱”,即以大锣、小锣和鼓三件乐器伴奏,七名演员演唱,主要演唱《夫妻观灯》《打猪草》之类的小戏,以“花腔”为主要演唱腔调;后来职业戏班时期形成“彩腔”;演唱大戏时则唱“主腔”,《天仙配》是其中最著名的大戏。
2.黄梅戏电影及其音乐
请学生查阅黄梅戏电影的发展历程,说说黄梅戏电影对戏曲发展的影响。
根据黄梅戏舞台演出而拍摄的黄梅戏《天仙配》,是20世纪50年代最有影响的戏曲电影之一,是用电影手法表现戏曲舞台艺术的成功实践。演员的出演唱和表演,以及在传统曲调基础上的音乐创新,使该电影在五六十年代大获成功,影响深远。其后拍摄成电影的黄梅戏还有《牛郎织女》《女马》。
20世纪50年代,由邵逸夫建立的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开始拍摄以黄梅戏的曲调演唱的“黄梅调”电影。其中以周蓝萍编曲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最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