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创新一一中国流行音乐民族特质的融合创作方法
    摘要:民族特质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创作方式,将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对流行音乐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域文化习俗、民族唱法、诗歌文学、民族曲调、乐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民族特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关键词:流行音乐;民族特质;创作;融合;林佑威老婆
    当代流行音乐日渐繁荣,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流行音乐在形式和风格上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需合理吸收外来多元的音乐文化,同时也要有民族特,民族特质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创作方式,对流行音乐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丰富流行音乐内涵与形式,还可以发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一、地域民俗文化的融合
    音乐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不断进步的社会历程下诞生的产物,反映了一定体的审美、娱乐、个性等特征。地域文化与流行音乐风格的结合为歌曲的表达提供了新的模式。
心动的感觉  (一)地域方言。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区域变体,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体现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在流行音乐中运用地域方言是弘扬和探索民族特的途径之一。一般认为汉语方言通常分为十种。即官话、晋语、吴语、回语、闽语、广东话、客家话、赣语、湘语、平话、土话。如“川式说唱”歌曲《重庆茶馆》、《天干物燥》、《明天不上班》等,采用西南官话说唱。在韵脚的设计、歌词和节奏的分布、轻读和重读的安排上都具有地域音韵的特点,并形成了独特的嘻哈音乐风格。闽方言歌曲《爱拼才会赢》中最为经典的一句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努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理解,以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独特的民族方言将歌曲中的精神向人们传递。
  (二)地域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地域文化内涵的表现,是人们审美追求和个性特征的表现形式。许多音乐创作者对二人转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进行了探索,如“二手玫瑰”乐队定位为“二人转摇滚”。他们使用了大量的二人转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如在歌曲《粘人》中,二人转小帽《情人迷》的基调主题也被拼贴在歌曲中,与原段落交替出现。西藏的音乐作品《康定溜溜城》以《康定情歌》为基础进行创作,借鉴了“堆谐”的艺术形式,在变奏的原则下融合了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增加了流行歌曲的说唱形式,并在乐队之间以摇摆式的“踢踏舞”节奏演奏,歌曲激情奔放,赋予原版康定情歌全新的时代气息。
    二、民族化演唱技巧的融合
    流行音乐创作者在演唱方式上做出改变,包括增加民歌演唱、歌剧曲调等演唱元素,并进行了重大创新,使其更具民族特。
  (一)民歌唱法。民歌演唱具有声音甜美、音调高亢、发音清晰的特点。如腾格尔将蒙古族歌唱与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结合起来,《蒙古人》、《天堂》、《父亲和我》充分体现了腾格尔独特的整体唱法,具有浓郁的蒙古演唱风格。蒙古族传统独特的歌唱方法作为蒙古族歌唱风格的重要载体,重视呼吸平衡、共鸣与发声的配合,强调音,表现出刚健豪放的审美特征,纯净的音质和深远的意境。   
    (二)戏腔唱法。戏曲文化历来受到中国的重视,近年来,出现了更多带有戏曲元素的流行音乐作品,如歌曲《霍元甲》,融合了戏曲的特点,提高了表演者的舞台表现力。如《新贵妃醉酒》模仿京剧的唱法,在演唱时强调头腔的共振和软鳄的提升。它注重发音,把最后一个结尾的声音站起来,然后把结尾送到鼻腔共鸣体,最后达到加重押韵的效果。
    三、传统文学中古典辞赋、文学典故的运用
  传统文学体现了一个民族相对稳定的文化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即文学观念、艺术思维方式、艺术风格和文学形式。它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应用赋予了流行音乐的民族特,具有怀旧的意境和古老的风格。
  (一)古典辞赋。引用古典词赋也是流行歌曲民族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但愿人长久》借鉴了苏东坡著名的《水调歌头》一词,用通俗的演唱方式表演和演唱,具有独特的魅力。《东风破》歌词就是模仿古诗词的写作技巧创作的。这段歌词,表达了时光易逝,对曾经的美好的怀念。主歌第一段中的歌词中,描述了“离愁”一词,通过将其具象化、人性化,将其表现得栩栩如生。选择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如“月亮”、“琵琶”和“古道”,创造出歌曲想要传达的强烈分离感。古诗词用后的歌词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符合歌词创作中“重浅不重深”的体裁要求。
    (二)文学典故。在中国流行音乐中,常借用文学典故作为歌曲的创作背景,尤其是“中国风”歌曲。如在“中国风”作品《Susan说》中,作词借用了古代典故,并扩展了《苏三起解》的戏,以描述细节。整首歌在现代和古代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歌手的演唱技巧也非常出,内向不张扬。词人巧妙的古今联系,再加上美妙的花腔,使整首歌充满立体感。
  四、传统曲调、音乐素材的运用
    独特的曲调和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是民族音乐的特点,也是一个民族独特的语言。
  (一)“起承转合”的旋律发展模式。如周杰伦创作的“中式”流行歌曲旋律的发展符合启、承、转、合的发展规律。《青花瓷》中,第一句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齐”,表明这首歌的动机;第2小节和第1小节是相同的头尾变化重复关系,可以被视为“承”,起到连接作用;在第2小节中,根据前两句的节奏,旋律被调高,这似乎是一个变化,但又不是变化,是“转”;最后是情绪的衰退和一个短语的结束。它具有总结和总结的功能,即“合”。在青花瓷中,“起承转合”的旋律发展模式在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民族调式。在当代流行音乐中,许多传统的五声民族调式被用来表现传统民歌的审美情趣,这是流行歌曲民族化的重要形式。如《发如雪》采用了民族调式的“宫调式”,再加上带有古典文化的歌词,表现出离别的气息和执着的等待感。以《菊花台》为例。它属于中华民族的五声调式。从F宫调式到G宫调式,是4/4拍。这首歌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旋律流畅舒缓,没有失去主歌和副歌之间的对比起伏的感觉。
陈伟霆八卦
    (三)传统音乐素材。一些中国风格”流行歌曲将引用传统音乐片段作为歌曲的一部分。如歌手周深在《我是歌手》节目中演唱了歌曲《相思》。这首歌引用了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秦淮景》的片段作为这首歌的前奏和结尾。这首民歌小调改编自《无锡景》,用苏州方言和苏州评弹演唱了《秦淮景》,深受观众的喜爱。
小圆脸雪雪黑历史    五、民族器乐的运用
    民族乐器的美感在当代流行歌曲中经常被听到。通过将长笛、长笛、古筝等民族传统乐器的声音融入流行作品中,可以实现时尚与传统的碰撞,给人们带来一种流行而优雅的听觉感受。《东风破》中二胡的使用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长期难以吞咽的忧郁。《青花瓷》中,舒缓悠扬的二胡和琵琶与青花瓷的朴素和典雅相契合,同时也表达了歌手的忧郁、爱情和空灵之美、含蓄和细腻。胡琴的语气柔和而厚重,既能表达悲伤和悲伤的情绪,又能夸大气氛的紧张和危机。
结语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特质,不仅强调了流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更重要
地强调了民族精神及民族文化内涵,同时也阐述了外来多元文化与本土民族文化的平衡、和谐、融合。作为文化载体,在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流行音乐文化走向融合和发展之路,将民族特质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冯晓玲.多元文化视角下地方传统民歌的传承路径研究——以浙江富阳民歌为例[J].艺术评鉴,2021 (12) .
不顾一切要成功[2]乔敏.试析传统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当中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评鉴,2021 (01).
[3]谢琼洁.我国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历程研究[J].艺术品鉴,2021 (12).
[4]徐子尧.戏曲元素在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融合[J].剧影月报,2020 (06) .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杨兴发,大连歌舞团二级演员,擅长流行歌曲演唱、创作等。
谷村奈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