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幼儿舞蹈教案
1. 舞蹈简介
《锣鼓喧天》是源于福建道教活化山节的一种特定表演形式。在表演中,舞者
手持长竿,上挂各种图案的精美彩旗,以及摇曳灵活的长布条,也有佩戴法器的表演形式。
此摇旗舞又称“安神旗”、“扶父旗”、“东岳旗”等,从近代以来,这种形式不再是由道教传承,而在各地民间发展演变,成为一种富有地方特的民间舞蹈。
2. 教学目标古筝培训班
而我的泪怎么就流下来
1.了解锣鼓喧天舞蹈的文化背景和起源;
2.学习锣鼓喧天舞蹈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3.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4.在舞蹈中增强幼儿的身体控制和运动协调能力;
5.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
3. 教学准备
1.摇旗;
2.腰鼓;
3.带骨身衣;
4.适合幼儿的音乐设备;
5.教师根据声音和模拟辅助教学。
4. 教学过程
第一步:介绍基本姿势
1.起势:双脚张开与肩同宽,距离稍大于肩宽,双手持旗(腰围高度),
双肘自然下垂,两腰轻微眼下弯曲;
2.摆旗1:右手抬高旗杆,左手下摆大旗,两手同侧摆出高低错落的“V”
形;
3.摆旗2:左手抬高旗杆,右手下向低旗,两手靠近一起摆在右边,形
成“大V”形;
4.摆旗3:双手下摆大旗围成一个大圆圈,同时转动,还原姿势。
第二步:学习基本动作
1.迈步上前:以右脚为主,向前迈一步,左脚跟着右脚移动;
慢四舞曲
2.向左后退;以左脚为主,向左后退一步,右脚跟着左脚移动;
邓家佳离婚
3.向右后退;以右脚为主,向右后退一步,左脚跟着左脚移动;
4.往前回旋:以右脚为主,向前迈一步,完成迈前步,其次左脚跟随右
脚向前迈一步;
5.回旋跃健:向左跨一步,主脚跃入在空中完成过身回旋。
第三步:音乐配合舞蹈
朗诵配乐
含笑歌手辅助音乐为锣、鼓、铜、木器声配合“吆喝、叫唤”声,两者相互配合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
5. 教学总结
本次幼儿园锣鼓喧天舞蹈教学旨在通过教授基本姿势和动作以及背景知识以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深化民族文化的体验、理解和学习,进而激发幼儿对于舞蹈的热爱。教师可以通过导入好动,欢快的音乐和学习情境创设不断让更多幼儿深入感受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