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中看乐坛中国
近年来,流行乐坛中一股强烈的中国风席卷而来。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风?说到底,中国风是指采用深具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唱法及编曲技巧,达到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完美结合,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氛围的歌曲风格。它是由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中国风。它给人一种感受:一听到乐曲就会联想到中国特,中国元素,中国味道。这些东西深深打动着我们。我们爱并喜欢着,喜欢着那一首首“搀杂”着京剧、黄梅戏,琵琶,笛的中国风。昨天,它们似乎刚刚离我们远去;今晨一觉醒来,又仿佛赫然站立我们身边……如果说流行音乐的总体趋势是西风东渐,那么以周杰伦等港台歌手为主力所作出的中国风尝试,可看作是对西方流行音乐的有力反击。接下来我就以青花瓷为对象看看乐坛中的中国风。
一首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只一段其实已经清晰地说明了歌词所描述的对象,“我”一边为素胚上,一边思念一个曾经邂逅的如青花瓷一般秀丽的江南女子。冉冉檀香中,心中微酸,再也画不下去,纵是丹青圣手,瓶上的牡丹终究是不如伊人含苞待放的笑容,不知玉人生在何方,不免心自忧伤。从文笔和选用的意象来看,开首直叙,并不词藻华丽,但是已然奠定全篇清韵雅致的基调。
“天青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全文的点睛之语,优雅而深情。“天青过雨”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极少,也是最美丽的颜。这种釉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所以说,烟雨天时出现天青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天青等烟雨”不但诗话了语言,而且串联“而我在等你”彰显出伊人于“我”而言多么的可贵。再加上动人优美的旋律,令人如闻天籁。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一石三鸟,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更以景衬情,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在瓶底 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依然秉承一边勾勒青花一边展开思绪,而伏笔一词其实对以后的结局作了暗示。“我”是否与曾经邂逅的女子缘 一面呢。   
张云龙王一菲恋情“天青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同样的旋律再次吟咏,一个“晕”堪称绝妙,什么是晕?举个例子,当你把一滴墨汁滴入一碗清水,看他缓缓扩散,这就是晕。人说:“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朦胧的月光下,结局竟真的被打开了?朝思暮想的伊人看到了么?“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本句是一个标准的倒装,是的,看到了,如真似幻,似乎一切都融入了江南的美景里,似乎是个喜剧结局。然而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我”久念成痴,眼前出现了幻觉,朦胧月光消逝,不过更相思。   
“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深处被隐去” 倒叙手法,交待和伊人匆匆相见,匆匆话别的来龙去脉,依然是一边勾勒一边追忆。不得不说方文山有着天生的对文字的敏感,连续三个惹字用得极妙,虽然“帘外芭蕉惹骤雨”活剥自前人诗句。顺便说说,这种方式也叫做“无理而妙”,最早来自元曲,显然骤雨不是芭蕉惹来的,这样说没有道理,但是味道就出来了。反复吟咏最动人的两段旋律,并重复歌词,直道柔濡的江南烟雨把所有的听众都全部融化……
谏山实生
爱情光 歌词
从《东风破》里的“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到《发如雪》中的“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再到《千里之外》里的黯然神伤“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离恨是歌者永恒的主题。《青花瓷》在于这种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更加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青橄榄在口,可以慢慢回味。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
相约到永久歌词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这三者叠加至一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
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阕R&B佳作。
在《青花瓷》里我听到了《东风破》里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般淡淡的哀愁,听到了《发如雪》
里前尘后世轮回不息般轻轻的喟叹,也听到了《千里之外》天各一方生死难忘的一生等待,甚至听到了《爱在西元前》里风化千年而精魂不死的爱的誓言……心中五味陈杂,漫天的思念翻滚如潮,而耳旁却依然只是轻轻淡淡的吟唱而已,云淡风清。
《青花瓷》里最感人的一个字,我以为是这个“等”字。 一个“等”字,唱尽多少无奈和惋叹。这一等,是无望的等,是来生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可是曲中却只用淡淡的语调唱来,再平常不过,仿佛只是每天等待日出那般简单;等待的时候,可以看书写字,可以吟诗作画,可以赏花弹琴,只是时时不曾忘记等待的人。痛苦吗?不,《青花瓷》里唱得如此悠然,原来满腹的离愁别恨也可以慢慢洗淡。求不得、爱别离又怎么样呢?众生皆苦,等待也是一种美丽的心情,不如就当此生的相遇,只是为了来生的重逢埋下伏笔,这样想来,不禁释然。就算不能再相遇,也应当感恩曾经那惊鸿一瞥的际遇。谁能凭爱意将富士山私有?青花瓷,也是一样。至少,我们能够隔着千里山水遥遥眺望江南的袅袅炊烟,隔着茫茫人山人海默默想念回忆中那一抹淡淡的背影,正如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赏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 芭蕉帘外雨声急,匆匆而过的是时间; 青花瓷里容颜旧,老去的只是我自己,而你的美丽,永远定格在永不褪的青花瓷里,可以欣赏,可以玩味,也可以守望。
     而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风音乐,我们会获得一些独特的收获。
一起来看流星雨主题曲歌词首先,从中国风音乐的形成来看,它区别于其他风格音乐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所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这也是它最为重要的“噱头”之一。从旋律、曲调上来说,中国风音乐追求复现中国古典音乐,或是采取模拟中国古典音乐旋律的方法,或是直接改编古乐或是戏曲音乐的方法,增加歌曲的“中国的”、“古典的”的特。通过这种模拟与改编,加入现代音乐成分,使音乐出现古今交织的独特韵味;而从歌词上来说,中国风音乐偏爱中国古典词句,不厌其烦地使用古典词汇,使其在拥有古典韵味的同时又极尽奢华瑰丽。它是有一定的承载的,在这样的词句中承载的是典型词汇有具有的意境与感觉。歌词通过这中单个的包含意蕴的词汇的堆砌使整体感知不断扩充与完善。一个有意蕴的词汇能带起读者对一个意境或形象的记忆,中国风的歌曲正是用这种“点”状的描绘,使整体歌词这个画布不断丰满起来。尽管这样的“点”的堆砌可能在整体上不能表达任何意义,或是根本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意象或意境,但这样的点状的行文却能够使流行音乐的听众在其意识上完成中国特的逐个意象或意境的“流”,而这,大概也就是中国风音乐的迷人之处所在;从乐器上来说,中国风音乐常用二胡、琵琶、古筝、箫等中国乐器,这样的乐器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加音乐的中国彩,而且,对这些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歌迷来说,这些乐器的使上古卷轴5主题曲
用会自然而然地勾起他们的文化记忆从而形成对这类音乐的美的认同。而对非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来说,这样的乐器因其不似西方乐器那么流行,而使其具有独特的神秘彩,或者说,带有明显的“东方的”或“中国的”的标志性,这样,中国风的特就越加突出;从演唱上来说,中国风歌曲尤为喜爱加入戏曲唱腔,如陶的《Susan说》中加入的改编后的苏三起解的唱腔。这样的奇特的运用,使人们在流行音乐中看到了自己所熟悉的戏曲内容,一方面,让人们感到新奇有趣,特有的趣味和本不属于两类的事物的接触所产生的美的体验使大众追捧不已。另一方面,这样的对于戏曲艺术的摹仿,也增加了音乐的艺术性;从流行度来说,中国风现在不仅仅停留在华语乐坛,在整个亚洲,甚至整个世界都受到推崇,如在电子游戏《真三国无双》中的多首音乐就是带有明显的中国风特,
其次,从对中国风音乐的接受上来看,这类音乐的制作是明显指向汉语文化圈的,而它为人们所接受也正是由于其“中国的”的特点,人们喜欢的很大程度上都是它的“中国”的部分。从接受原因上来说,这是由于,在流行音乐上,华语乐坛并没有一个典型的“中国的”的民族性的音乐风格,大众审美渴求到一个有民族特的音乐风格,而在这时,中国风音乐为满足大众审美需求而出现了。但这一风格的音乐的出现并非是完全的以打破以前音乐类型出现的,它是作为中国古代音乐与西方流行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嫁接而出现的,并且,
很多中国风特的歌曲都是和摇滚音乐嫁接而生的,如信乐团的《北京一夜》等,这并不是摇滚乐的偏爱,而是,如摇滚乐这类的开放的音乐风格比较容易实现这样的嫁接。正是这样的中与西、古与今的结合满足了大众文化的审美需求,这样的非中非西非古非今的音乐类型,满足了这些厌恶已成套路的音乐类型的人们的要求,满足了他们对“异质”的美的要求。从接受成效上来看,大众文化不仅对典型的中国风音乐认可并追捧,还促进的中国风音乐向更广的范围发展,这个范围不仅是音乐类型的范围,还是音乐取材类型范围。如在时间的取材范围上,典型的中国风音乐所标榜的是“古代”,即中国封建时期,而随着中国风音乐的扩展,时间上的范围也随着扩大,如周杰伦和费玉清的《千里之外》就带着浓重的近代的感觉。而在空间上的取材范围的扩大则是从以往的中国彩的“江南”、“中原”向四周扩展,如FIR的《月牙湾》就带着明显的“西域”的感觉,而东山少爷、徐诗喻《剑合钗圆帝女花》则是加入的粤剧唱腔,使它的岭南彩尤为突出。
  最后,从整体上来看,中国风的流行音乐正是应大众审美对陈旧的流行音乐风格的厌恶和对民族性的流行音乐风格的渴求的背景而产生的,它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流行音乐的创作界独特的音乐理念,另一方面,是大众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提升,大众审美促进了这一风格的流行音乐的产生,并推动其迅速由边缘音乐风格演变为主流音乐风格。而大众审美
所偏爱的,一方面是它杂糅古今中外的另类的美,另一方面是在中国文化圈内,大众可以自这样的中国风音乐中寻到中国特的意境与感觉。很多时候一首中国风的歌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时间段内的一个地点,但其间蕴含的还不止于此,有时它还包括这一个典型的中国古典意象、典型的中国古典意境,或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感情。在这样的音乐风格下,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大众更容易与之产生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共鸣,这样的民族特的共鸣,填补的大众审美文化的空缺,中国风音乐因此而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