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行身图说
行身图三十四势
1. 左独步瀛洲势
原文:此势身正头立,眼光平视,伸膀直肱,十指相叉,阳掌向上毕,右脚稳地,左脚曲膝,向右一提,尽力向左一踢,呼吸一口,只动左脚,周身不移,接作下势
跃马按:此式练习身体要正立,眼光平视前方,伸直胳膊,十指根部交叉,掌心向上,右脚站稳,左脚提起,向左慢慢踢出,脚背尽力绷直,脚尖略向左外抻,左脚踢到位后不动,
呼吸一次,只动左脚,身体其他部位不动,接着练习下势。
此势因为左脚向外斜撇,所以足三阴经被拉紧,而李兆生的小炼形“跨虎横云”中也提到“外展小趾阴气生”,说明此势是首先练习足三阴经的,有这三经的问题,此势应该认真多练。在我本人练习中,觉得此势和下势练习时会觉得自腰而下都抻拉起来了,像是一体的感觉。关于手指相扣的问题,我个人感觉扣的紧一点更舒服。
2. 右独步瀛洲势
原文:此势左换右,右换左,连踢四十五次,呼吸四十五口,顺作下势。
跃马按:此势与上势相反,然后左右互换各踢45次,呼吸45次。在崔琳的视频中,她是一边踢四次,对身体一般的人,还是左右交换更容易操作。
此势与上势只是动作相反,所以都是练习足三阴经的。这两式有人练习时是快速踢的,有人则是单腿连续踢,我认为也未尝不可,但效果均不如原文的方法。因为两腿交换一是运动量易于控制,二是练习左右气脉交互作用,效果更好。另外,因为左右互换踢出,所以周身不移只可能是尽量的,不会是绝对的。同时因为踢出后换势的原因,落地的脚会向相反的方向扣一点,这也是阴阳相生,是肌肉的自然反应造成的,是正常现象。
3. 右御风着步势
原文:此势将左脚稳地,右脚由稳地处弯环,挨左脚背,顺势向前一蹬,周身不移,呼吸一口,接作下势。身掌诸法悉同前。
陈瑞伤口跃马按:此式是将左脚站稳,右脚提起向左脚前方慢慢用力蹬出,腿部伸直,脚尖尽力勾起,到位后身体不动,呼吸一次,接做下式。
王传君的女朋友  这式与下式因为脚尖勾起,且向内踢,所以足三阳经绷紧,在“跨虎横云”中说“内展大趾阳刚化”,说明这样的动作是练足三阳经的方法。中医说:“痿症独取阳明”,此式与下式因为练习了包括阳明经在内的足三阳经,所以对腿力有明显的提高。
吕良伟邝美云4. 左御风着步势
原文:此势左脚换如右,右脚换如左,连蹬三十六次,合前独步瀛洲四十五,共得九九之数,每一次呼吸一口。行功毕,缓作下势。
跃马按:此势与上势相反操作,两势共计蹬出36次,呼吸36次,两腿共各练81次。练完后,稍事休息,再练下势。古人认为九是阳数,而81是九的倍数,所以此势可以补充身体特别是下肢的阳气。另外,因为这两式夹紧外肾,所以有强肾的作用。上述四个动作,初练时无法保证质量,可以能做几次比较正确的就做几次,另外用快速的踢且不配合呼吸的补足练习次数,这样,体力上升较快,自然见效也快。香烟爱上火柴原唱
一个人的寂寞两个人的错 贺一航5. 俯掌顿脚势
原文:此势将两脚跟挨紧,阳掌转朝下按,足尖一起,足跟一顿,一起一顿,一呼一吸,共二十一次。正身平视,诸法悉同前。
跃马按:踢完腿后,两脚跟挨紧,两手心转而向下按到极限,然后脚跟踮起,然后向下顿脚,脚跟踮起时吸气,顿脚时呼气,共计练习21次。
在《少林内外轻功秘诀旨要》一书中,有这种练习法,文中介绍说,也称作弥勒登天立足法,是使人元气充足、通达周身,转弱小而为强壮的方法。而在吴氏太极拳的王培生先生的六球功法中也有坐式练习此式的方法,据王先生介绍,如此练习,感觉身体上下气流通畅。我在实际练习中,感到当脚跟踮起,意识自然的向前向下,而脚跟顿下时,地面的冲击力自然向上,使身体的背部都受到波及,所以,这个动作可以自然的达到丹田内转的效果。
在八段锦和易筋经十二式中,顿足的方法都是最后一式,足跟属肾,所以此式也是很重要的补肾方法。它的效果就是八段锦所提到的“背后七颠百病消”。这两种功法顿脚都是本图中的方法,因为顿脚时周身都在震颤,所以,本法也可以使各内脏器官得到运动锻炼。这种运动强度比较大,而今人边治中先生所传的回春功,则是脚跟不踮起,身体上下抖动,我个人认为这样更适合身体差的人。
6. 宛转舒眉第一势
原文:此势将两手相叉,阳掌向内,挨身向上至两眉间,始掌如握眉,呼吸一口,接作下势。
  王宝强妈妈去世是真是假跃马按:两手手心向内交叉,保持交叉的姿势沿身体向上提到头部两眉的位置,两大指外开,似乎是两手握着眉毛,呼吸一次,接练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