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3期
2022年5月
(社
科学版)
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24,N o .3M a y 2022
d o i :10.15936/j
james brown.c n k i .10083758.2022.03.019  收稿日期:20210413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资助项目(201906085049
)㊂作者简介:杨馥嫚(1988)
,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艺术教育音乐史与音乐美学研究㊂人文艺术视域下的音乐审美教育
一种跨文化与跨学科的考察
杨馥嫚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
)摘  要:技术力量日益宰制人类社会,使理工学科与人文学科逐渐离散,将培养出单向度片面化发展的人㊂作为人文艺术的音乐审美教育,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人全面而自
由的发展㊂以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美育思想方针为理论视域,以跨文化与跨学科为研究方法,以匹兹堡大学音乐艺术教育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历史性与人文性的课程体系,阐释其国际理解与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解析其在场性与体验性的教学模式,在文明互鉴中探索我国人文艺术教育 全面育人 的崭新模式㊂
关 键 词:人文艺术;通识教育;艺术教育;音乐审美教育;美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22)03-0145-06
M u s i c 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A r t s :A C r o s s -c u l t u r a la n d C r o s s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S t u d y
Y A N GF u m a n
(C o l l e g e o fA r t s ,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 1
10819,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f o r c e s p r e v a i l i n g i nt h eh u m a ns o c i e t y
,s c i e n c e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t u d i e s g e t e s t r a n g e d f r o ml i b e r a l a r t s ,w h i c hm a y e
n t a i l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o fm o n o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a n d o n e -s i d e d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M u s i c 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a s a b r a n c ho fh u m a n i t i e sa n da r t s ,a p p e a l sd i r e c t l y t oe m o t i o n s ,i n s p i r e s i m a g
i n a t i o n a n dc r e a t i v i t y ,a n d p r o m o t e so v e r a l ld e v e l o p m e n t .W i t h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p o l i c y o
f 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i nt h en e we r ao f s o c i a l i s m w i t h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s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f r a m e w o r k ,c r o s s -c u l t u r a l a n d c r o s s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r e s e a r c h a s t h e m e t h o d o l o
g y ,m u s i c a n d a r t e d u c a t i o n o f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i t t s b u r g
h a s t h e c a s e s t u d y
o b j e c t ,a n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 i sc o n d u c t e do ni t sh i s t o r i ca n dh u m a n i s t i c 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 ,i t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y o r i e n t e d a n d m u l t i -c u l t u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c o n c e p t s ,a n d i t s  p r e s e n c ea n de x p e r i e n c e  t e a c h i n g m o d e ,w i t ht h e p u r p o s eo f f i n d i n g an e w m o d eo f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d u c a t i o nf o rh u m a n i t i e sa n da r t st h r o u g h c r o s s -c u l t u r a l e x c h a n g e s .K e y w
o r d s :h u m a n i t i e sa n da r t ;l i b e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r te d u c a t i o n ;m u s i c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a e s t h e t i c s
自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性历史进程以来,
soler组合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世界越来越被技
术力量所宰制和主导,作为工具的技术理性异化为主导人类生存价值的 物化 力量㊂从教育的角
度看,这种工具理性全面宰制的趋势也更多体现在理工学科与人文学科的日益分离之中,这直接导致了教育发展的极端片面化,其结果是培养出单向度片面化发展的人㊂真正的教育无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 全面育人 教育㊂如果教育背离了 全面育人 的宗旨,走进单一片面的技术理性自控制封闭系统,就只能培养出单向度片面化发展的人,也就越来越远离马克思所说的 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境界㊂
正因为此,以审美教育为路径的人文教育或通识教育越来越引起高度的重视㊂显而易见,作为人文教育的艺术审美教育具有独特的意义价值,其最为重要的价值意义在于审美教育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直接诉诸人的内在心灵世界,陶冶涵育人的情感世界,焕发激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心理㊂
正是为了改变工具理性片面发展的单向度教育的弊端,世界各国都对教育进行了修正和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以人文教育或通识教育为核心的艺术审美教育㊂虽然 通识教育 概念的提出距今已有近两个世纪之久早在19世纪初美国巴德学院帕卡德(A.S.P a c k a r d)教
队长的歌
授就提出并倡导 通识教育 [1],但是通识教育得以全面实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渐进发展过程㊂进入21世纪,通识教育的全面实施与发展,更面临着 功利性价值取向的阻碍㊁跨学科课程开发难以组织㊁反思与评价环节有效性不足 [2]等严峻挑战㊂2017年8月,麻省理工学院(M I T)启动新一轮工程教育改革 新工程教育转型 计划(n e we n g i n e e r i n g e d u c a t i o n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简称N E E T),引起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界的高度关注㊂该计划提出新工科人才应具备11种思维方式,即 制造㊁发现㊁人际交往技能㊁个体技能与态度㊁创造性思维㊁系统性思维㊁批判与元认知思维㊁分析性思维㊁计算性思维㊁实验性思维㊁人本主义思维 [3]㊂其中,人本主义思维特别强调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的融合使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跨界融合成为新一轮工程教育改革亟待突破的重点㊂近年来,在国际教育创新战略发展趋势的影响下,结合本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中国也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发展,提
出 新工科㊁新医科㊁新农科㊁新文科 创新改革的国家规划和要求㊂人文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今中外都有人文艺术教育的传统,只是由于文化或民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路径和模式㊂从跨文化比较视域看,不同文化以及不同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文化教育的交流互鉴发展㊂本文以中国特社会主义新时代美育思想方针为理论视域,以跨文化与跨学科为研究方法,以美国匹兹堡大学音乐艺术教育为个案考察对象,对其人文艺术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㊁理念原则㊁教学模式等进行阐释分析,以期在文明互鉴中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新时代美育的建设发展㊂
一、凸显历史性与人文性
的课程体系
美国匹兹堡大学为世界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除医学㊁人文社会科学㊁信息科学是全球最富盛名的学科领域,人文艺术通识教育领域同样值得关注㊂该校通识教育以人文艺术教育为主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和人文环境优势,建成完备的课程体系和完善的培养模式㊂通过一系列的通识教育要求和可选择的数百门课程,促进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相融合,使学生在当今多样化㊁全球化的世界中 成为具有敏锐洞察力㊁深远影响力㊁理性思考力的高素质公民 [4]㊂2018年版匹兹堡大学通识教育培养方案明确构建了学生的八
大能力培养模块:一是写作能力;二是数理逻辑和形式逻辑;三是语言表达能力;四是文化多元化交
流能力;五是人文艺术素养;六是社会科学知识;七是自然科学知识;八是全球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㊂我们看到,在能力模块设计中,侧重于人文社会科学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㊁语言能力㊁人文艺术㊁社会科学㊁全球意识㊁多元文化等均属于人文艺术教育领域,只有逻辑推理和自然科学两个能力模块属于自然科学知识能力模块㊂由此可见,其人文艺术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十分明确,关键在于人的人文素养与理性思维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单一技术理性化所造成的片面化教育培养的弊端㊂
艺术史教育在人文艺术教育中始终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艺术史教育就很难真正实施人文艺术教育㊂美国艺术教育学家艾迪斯和埃里克森在‘艺术史与艺术教育“一书中指出: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艺术史被当作提高艺术欣赏力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人的道德和提高人的社会地位㊂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
64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
以学科为基础的方法又一次促进了艺术史教学,
把艺术史当作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㊂ [5]在愈加注重艺术史教育的背景下,美国大学的艺术通
识教育不断加强艺术史教育的比重㊂
匹兹堡大学的音乐艺术通识教育由该校肯尼
斯㊃迪特里希艺术与科学学院音乐系承担,开设
课程涵盖作曲理论㊁音乐表演㊁音乐学㊁民族音乐
闺中密友插曲
学㊁流行音乐㊁音乐技术与计算机音乐等多个领
域,鼓励学生在追求自己兴趣的同时,探索广泛的
文化领域㊁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㊂在音乐艺术通
识课程中,有关音乐艺术史的内容占比较大,摒弃
单纯以时间为轴的音乐艺术史类课程讲授方式,
尊重各类型音乐艺术特征,以专题史划分课程㊂
从音乐自身发展规律出发,将音乐史划分为不同
主题,专门化授课㊂以此形成数十门音乐艺术史
类专题课程,如通史类课程‘西方艺术音乐概论“
等,断代史课程‘1750年前的西方音乐史“‘1750年后的西方音乐史“‘巴洛克音乐“‘20世纪西方音乐“等,地区史课程有‘美国音乐史“‘匹兹堡音
乐史“等,音乐风格史课程有‘美国流行音乐史“‘摇滚乐史“‘爵士乐史“等㊂在课程框架内,注重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和在历史语境中的挖掘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文化㊁社会㊁经济㊁政治等相关背景,探索科学㊁技术㊁文学㊁艺术等有关领域发展㊂学生通过历史分析,渐进式厘清音乐名词的含义,掌握音乐流派的特征,了解音乐家及其作品,理解音乐现象的产生,揭示音乐风格的演进过程㊂经过音乐史的学习,学生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进行音乐专题研究㊁音乐表演实践时,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和风格特征㊂
正如荷兰学者任博德(R e n sB o d)在‘人文学的历史“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 人文学科通常被定义为那些考察人类精神表达的学科㊂音乐学㊁文学理论㊁语言学㊁视觉艺术研究,悉数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㊂ [6]从人文艺术角度出发,艺术类通识课程建立在 人文精神之表征的基本理念上,凸显 艺术让人成为人 的人文价值取向 [7],其中的音乐艺术通识课程则应放置于文化背景中,使学生领会某种音乐流派㊁风格和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深刻感受和阐释音乐本体㊂
人文性特征在匹兹堡大学音乐艺术通识课程
中十分突出㊂音乐系充分利用该校人文科学㊁社
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专业配备的世界级师资,通过跨学科方式,建立了一大批具有人文艺术属性
的通识课程㊂学生可按专业方向㊁学分需求㊁个人
兴趣选择课程,从而感悟音乐的人文价值及其在
人类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㊂在该校2021年公布的最新通识教育课程目录中,包含人文艺术
音乐类通识课程共计77门,如‘音乐,文化与技术“‘音乐与宗教“‘灵歌的文化政治“‘爵士乐和蓝调音乐中的女性声音“‘浪漫喜剧中的音乐“‘批判性聆听与音乐批评“等,从技术文化学㊁宗教文化学㊁文化政治学㊁女性主义艺术批评㊁艺术思潮史㊁艺术批评学等多个人文学术思想角度来阐释音乐文化艺术问题㊂‘音乐,文化与技术“侧重从文化与技术或技术文化学的角度来阐释音乐在人类文化技术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音乐与宗教“则在音乐文化与宗教文化的交融视域中,展开音乐艺术的历史维度,探究音乐文化发展与宗教神圣性价值之间的复杂关系;‘灵歌的文化政治“将当代文化政治理论运用到音乐艺术研究分析之中,使学生在接受音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当代文化政治学的艺术批评方式;‘爵士乐和蓝调音乐中的女性声音“则是把当代女性主义艺术批评方法运用于当代音乐艺术分析之中;‘浪漫喜剧中的音乐“以音乐美学思潮为线索,剖析音乐艺术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西方喜剧精神的内在关联;‘批判性聆听与音乐批评“主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试图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将音乐聆听体验提升到音乐艺术批评的高度㊂
二、关注国际理解与多元
周杰伦 minemine
文化的教育理念
一直以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形成了比较牢
固的传统,这一点在艺术教育领域同样表现得十
分突出㊂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世界对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意识的反思,对于全球化以及不同国家㊁不同区域㊁不同种族㊁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性认识越来越引起普遍关注㊂‘全球人文艺术通史“一书提出,我们应 在全球范围内扩充人文学科的涵盖面 ,实现 对世界文明的一次广泛的考察 [8],除了西方文化,还应涵盖中华文明㊁日本文明㊁印度文明㊁伊斯兰文明㊁拉美文明等,强调对全球人文艺术的观照㊂正是基于国际理解与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匹兹堡大学的音乐
741
第3期杨馥嫚:人文艺术视域下的音乐审美教育一种跨文化与跨学科的考察
艺术通识教育以全球人文艺术为落脚点,积极尝试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教育观念,注重在不同文化艺术的差异性中,介绍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文化的流变发展,深化学生全球意识和多元文化理解㊂
如前所述,全球化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问题,其背后关涉到如何以一种更为开放多元的视域来看待文化艺术发展,以破解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狭隘视野和霸权主义价值取向,这就需要从当代全球化文化理论的角度来理解不同国家㊁不同区域㊁不同种族㊁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艺术,以多元包容的心态看待世界文化的发展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欧洲音乐中心论 开始解构,世界音乐发展的中心逐渐转向美国㊂然而,世界各地区㊁国家拥有迥乎各异的音乐体系,都应被尊重和理解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发展,文化认同问题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从
欧洲中心 到 全球视野 ,体现出当代音乐文化关联性和流动性的特征㊂
匹兹堡大学音乐艺术通识课程设置从宏观视角出发,放眼全球,开设多门全球性音乐主题课程,以加强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㊂如‘全球音乐议题“‘全球音乐史“‘全球流行音乐“‘全球嘻哈音乐“等课程,以某一音乐风格㊁某种音乐现象为主题,通过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对风格特征㊁地区差异㊁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总结,以全球视野探寻音乐文化认同与传承㊂又如‘音乐与身份研究“‘音乐与种族“这两门课程侧重于以全球化文化理论为方法,讲授传达具有差异化特征的全球人文艺术理念,教学则基于当代身份认同理论的方法论原则,结合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特征,通过当代身份认同理论中强调的差异性,使学生认识不同种族音乐的文化艺术价值,以消弭种族之间的文化矛盾与冲突㊂应该说,此类课程已经超出一般传统教学意义上的民族种族音乐介绍,而更为突出身份认同理论在理解和对待不同文明间的理论价值㊂这种兼容并蓄的教学理念,进一步体现了该校通识教育目标,这一可持续的发展眼光,正是未
来全球教育中不可或缺的㊂
将欧美音乐视为主流艺术的思想在西方国家由来已久,但随着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和民族音乐学学科研究不断完善,欧美国家对非西方音乐文化有了更加客观的评价和认识㊂面对愈加开放和多元的世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促进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不可或缺的㊂该校通识教育明确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对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音乐文化的介绍亦被全面纳入音乐艺术通识课程体系并作细化分类㊂所开设课程几乎涉及世界民族音乐九大区域的音乐艺术文化,增加对亚洲㊁中东㊁非洲㊁拉丁美洲㊁加勒比地区的了解和反思,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体现出的鲜明个性特征,突出音乐风格的区域性特征,以专题形式讲解亚洲㊁非洲㊁欧洲㊁美洲㊁拉丁美洲㊁大洋洲等地区音乐文化发展历史及现状㊂‘东南亚音乐“‘南亚音乐“‘北美音乐“‘拉丁美洲音乐“‘非洲音乐“‘西非表演艺术“等课程,着重强调地理区域体现出的音乐艺术特征;‘中国音乐表演艺术“
‘1945 2005年法国音乐“等课程,具有强烈的地区音乐文化代表性;爵士乐一直被视为当代美国音乐文化的载体,‘爵士乐史“‘玛丽㊃威廉姆斯:匹兹堡爵士乐领军人物“等课程,是学生了解美国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㊂
透过多元文化视角,赋予世界音乐地区性标签,研究和分析特定地区音乐,全面地讲解世界音乐文化,促进学生对人类文明社会的客观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文化多样性,进入多元文化的世
界㊂在多民族㊁多种族㊁多文化相互碰撞的社会背景中,音乐成为种族㊁性别㊁民族㊁宗教等问题的象征与符号㊂该校音乐艺术通识教育以这些象征与符号为媒介,帮助学生客观认识文化差异,了解不同音乐的特征及促使其产生的人文因素,并揭示音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挖掘音乐与现今社会各领域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加快适应日益多样化㊁多元化发展的当代社会㊂
三、注重在场性与体验性
的教学模式
美的价值体现需要通过审美活动来实现,审美活动使审美个体的情感得到内在的㊁无限的升华㊂审美教育是以人作为主体㊁以艺术作为媒介的教育活动,它使审美个体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㊁形式与自由的统一,消除个体内部与外部的矛盾,从而进行情感的释放,力求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心理,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㊂在艺术各门类中,音乐是区别于其他门类的一种特殊形式㊂它通过独特的声音材料和有序的组织形式,在时间中表现,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直击人
84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
的心灵,并以其特有的音响㊁节奏㊁旋律之美引起
人的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以促进审美个体
的审美感知㊂由此构成的音乐审美本质特征,决
定了音乐审美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纽带作用及特
殊地位㊂作为人文艺术的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
遵循音乐美的规律,进行音乐作品的赏析,还应结
合创作和表演,有目的地组织实践性活动㊂ 做中
学 的实践哲学,使学生成为音乐审美教学活动的
主体,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尽量还原或回归到艺术
作品产生及发生的现场,通过真实的㊁直接的㊁无
遮蔽的体验,在感性和理性的对立与统一中获得
发展㊂因此,匹兹堡大学音乐艺术通识课程积极
采用在场性与体验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力图使
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激发其对艺术的兴趣,
提高艺术品位,以人文艺术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的培养需求㊂
聆听是人类感知世界㊁理解世界㊁探索世界的
重要途径,有效的音乐聆听即是人处于一种审美
状态㊂与欣赏音频和视频相比,现场音乐能够更
好地还原并再现作品,无疑是最能立体地㊁真实地
体现音乐魅力的一种聆听方式㊂由于日常可接触
到的乐器种类十分有限,除钢琴㊁小提琴㊁吉他外,
大多数学生对其他种类丰富㊁形制多样的乐器并
不熟悉,也很难准确辨别出乐器音,很大程度上
阻碍了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有效聆听㊂该校音乐艺
术通识教育活动中,经常邀请著名艺术家进入课
堂,受邀嘉宾不仅讲解乐器结构㊁音特质㊁演奏
9天音乐网技巧等内容,还进行现场表演,使学生从听觉㊁视
觉等多种感官体会音乐之美,增强对音乐作品的
感受与理解㊂如课程‘世界民族音乐“ 非洲鼓乐
一讲,受邀嘉宾向学生展示金贝鼓(d j e m b e)㊁恩坦加(e n t e n g a)㊁说话鼓(t a l k i n g d r u m)等十余种非洲鼓类乐器,详细讲解每种乐器的发声原理㊁表
现特征等,并现场示范典型节奏和音乐片段㊂又
如课程‘聆听现场音乐“,主讲教师邀请当地有名
的小型爵士乐队进入课堂,举行小规模爵士乐讲
解音乐会,使学生体味到爵士乐现场表演的感染
力㊂通过融合聆听现场音乐的教学模式,学生不
仅获得了极佳的学习体验和审美体验,逐步建立
起审美个体的音响平衡系统,而且还提升了审美
感知,有助于音乐审美能力和水平的提升㊂
基于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和审美体验的重要
影响,匹兹堡大学音乐艺术通识课程采取个性化
的教学场地安排,开展沉浸式教学㊂如‘西方艺术音乐概论“‘1750年前的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表演艺术“‘东南亚音乐“等历史性㊁地域性较强的课程,通常被安排在匹兹堡大学标志性建筑
学习大教堂㊂这座有42层㊁163米高的哥特式建筑是西半球最高教学楼,除常规教室外,设有31间各具特的国际教室,每间教室由世界代表性国家名称命名,室内家具与装饰极具民族特㊂音乐艺术通识课程根据主题和内容,在风格相近的教室授课,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聆听音乐时,置身于孕育其产生的环境风格中,可以更好地领略和体会某种音乐的风格特征㊂作为具有人文艺术属性的音乐类通识课程,同样注重开发和利用学校周边资源作为教学活动场所㊂如‘匹兹堡音乐史“‘美国音乐史“等带
有鲜明本土音乐文化元素的课程,授课地点设在斯蒂芬㊃福斯特纪念馆(S t e p h e n C o l l i n sF o s t e r M e m o r i a l)㊂该馆为纪念出生于匹兹堡的作曲家斯蒂芬㊃福斯特而建,作为美国音乐史中的重要人物,他对美国民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㊂通过到该纪念馆进行生动有趣的实地研究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能力㊂此外,西奥多㊃芬尼音乐图书馆(T h e o d o r e M.F i n n e y M u s i cL i b r a r y)也是该校音乐艺术通识课程日常教学的重要场所㊂该馆保存了近65000本图书乐谱㊁25000份录音资料㊁1500份影印资料㊁150种期刊,还拥有早期美国赞美诗集㊁地方音乐志㊁17至18世纪英国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曲谱原件等珍贵馆藏资料㊂它不仅面向全校师生开放,而且是美国重要的音乐研究中心之一,为美国国内和国际艺术机构提供音乐资料借阅查询服务㊂‘1945 2005年法国音乐“‘巴洛克音乐“‘18世纪至19世纪西方歌剧“等课程通常在这里进行,图书馆负责人根据主讲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作曲家手稿㊁相关曲谱和文献资料等,充分发挥此类研究中心反哺教学的资源优势㊂
创作与表演等实践性活动也是进行艺术教育㊁提升审美水平的有效方式㊂通过直接参与创作和表演等活动,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能够更为全面地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㊂‘音乐会合唱“‘亨氏教堂合唱“是典型的音乐表演类课程,此类课程被安排在肃穆庄严的亨氏纪念教堂(H e i n z M e m o r i a l C h a p e l)进行㊂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完美产物,也是较易接受和理解的艺术形式㊂亨氏纪念教堂那狭长的走廊㊁高耸的拱顶㊁
941
第3期杨馥嫚:人文艺术视域下的音乐审美教育一种跨文化与跨学科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