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音乐文化进高校传承发展模式研究
—以铜鼓音乐文化为例吕春媚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摘要:当今时代,传统艺术文化保护愈加受到重视。以铜鼓音乐文化为例,铜鼓音乐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传统 文化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新时期该文化已开始渗透于高校教学领域,期望通过校园教育模式对此类非遗音乐
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为缓解文化缺失现象寻突破口。但在校园传承发展中,师生重视不足、传承形式单一、 支持力度有限、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成为影响铜鼓文化深入传承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需针对这些问题,立足 校园教育特,从传承主体、传承方式、传承创新、传承范围等方面着手,深入开展音乐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为
未来传统文化艺术传播提供保障。
关键词:铜鼓音乐高校传承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044-03
铜鼓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音乐样式,其将当地居 民的传统风俗习惯、生存环境、生产生活以及情感交流 等内容融入到这一音乐表现形式中,是当地居民精神
寄托的外在呈现方式。当今时期,在我国音乐发展进程 中,非遗传统文化保护受到大众的广泛重视,但少数民 族中的传统文化却面临淡化或消失的迹象,其传承与
发展也面临种种阻碍。因此,将铜鼓音乐文化融入校园 进行传承与发展具有实际价值。
一、铜鼓的主要类型
想一天
铜鼓最早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其拥有绵长的音律 与高频音的特点,相比其他乐器的音频传播范围更 广。现代铜鼓文化发展中融入了更多艺术性特征,将铜 鼓音乐内涵赋予了多种艺术表达方式,更容易被现代 社会文化所接纳。现有铜鼓文化类型有十余种,最具代 表性的有石寨山型铜鼓、麻江型铜鼓、西盟型铜鼓、冷 水冲型铜鼓四种。
(一)冷水冲型铜鼓
冷水冲型铜鼓外观体型相对较大、鼓形瘦高且花
纹密集,鼓腰、鼓足凹凸有致,成流水线型,因而成名水 冲型。该铜鼓发源于广西地区,是西汉晚期到北宋时期 流行的音乐器具。这一铜鼓外围四周铸有鸟兽、人物等 立体造型,千姿百态,被广西地区居民所青睐。
(二) 麻江型铜鼓
麻江型铜鼓是麻江县出土的铜鼓代表,广泛流行 于南宋初年到清代晚期,在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均有 流传。这一类鼓形偏矮小,鼓体也更加扁平,但数量却 很多O 因其鼓壁较薄的特点,击鼓者可在小范围内使鼓 声效果大幅提升,丰富艺术表演效果O 在鼓面的同心圆 圈中,铸有十二生肖、八卦、盘龙等多种立体造型,展示 出多个地区的文化特与传统文化象征,麻江型铜鼓 是现代铜鼓艺术的代表之一。
(三) 西盟型铜鼓
西盟型铜鼓是云南省西蒙佤族村寨出土的铜鼓代 表,其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但传播范围十分广泛,在广 西、云南省临沧、西双版纳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内均有所 普及,此外还流传于缅甸、老挝、泰国等
东南亚国家,为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名称:粤西地区铜鼓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0553o
44
Yi  Shu  Ping
Jian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
国际社会所接受。西盟铜鼓与其他铜鼓类型的典型区别在其筒状设计,其鼓身较小,呈直筒型,鼓面相比鼓腰、鼓足较大,铸造十分精致巧妙,而且鼓面的设计已不再局限于神话人物、动物等元素,而是将海螺、玉树、蛇等不太常见的元素融入设计中,成为当时纹饰设计花样最多的铜鼓类型。
(四)石寨山型铜鼓
石寨山型铜鼓是云南省晋宁县出土的一类铜鼓,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这一类铜鼓外
形巧夺天工,铜鼓周身设计上将细节把握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云南晋宁古墓中出土的一批西汉铜鼓,这批铜鼓胸部呈半弧形向外凸出、腰部收缩、鼓面两旁各有一对半环耳,鼓腰刻有反映古人生活特征的龙舟竞赛立体图案,彰显了我国古代民族日益纯熟的铸造技艺。另外,这一类铜鼓音律较短,适用于在范围狭小的空间使用,如此能够增强声音反射能力,更好地契合云南及周边地区的地域特征。
二、非遗音乐文化进高校传承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高校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人才,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对于铜鼓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助力作用。一方面,高校新毕业的教师会熟练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搜集关于铜鼓音乐的图片、视频及其它信息,为学生安排形式多样的铜鼓音乐教学课程,非常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高校经验丰富的教师会为学生讲述关于铜鼓文化的故事传说、纹饰来源及雕刻艺术,加深学生对铜鼓知识的了解,有助于铜鼓音乐文化走进校园,实现传承与发展。
(二)人员相对广泛集中
当前我国铜鼓文化传承主要依赖民间乐团或地方音乐机构加以开展,虽然传播范围广泛,但传承人员
相对数量小、范围小、零散化较为明显,也未形成体系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铜鼓音乐文化长久传承与发展。而高校广纳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拥有庞大的人才管理体系和教育体系,能够提供铜鼓音乐文化传承所需的人才支撑。另外,学校音乐专业学生可对铜鼓音乐文化进行改编和调整,进而使其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三)教育体系相对完善
高校音乐专业中拥有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是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佳场所。一方面,高校有着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教学器材,比如专用音乐室、多媒体设备、专用器材等,能够为学生提供铜鼓音乐实践教学活动,便于铜鼓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另一方面,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体系和制度较为完备,课程设置较为全面,通过将线上线下铜鼓学习课程相结合,理论课程与校外实践培训相结合,可以为学生学习和传承铜鼓文化提供全方位助力,便于铜鼓音乐文化更好地发展。
三、非遗音乐文化进高校传承发展面临的困境
当前阶段,我国文化建设工作迅速发展,逐渐渗透
于社会各个领域,部分高校也开始出现铜鼓音乐相关
课程,说明铜鼓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然而
在铜鼓音乐文化走进大学校园过程时,出现了文化传
承重视程度不深、传承形式单一、支持力度不足、吸引
力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铜鼓文化无法深入有效
地进入高校专业文化教育中,更难以实现其文化传承。
对此需深入发掘其中原因,认清问题根源。
(一)文化传承重视薄弱
铜鼓音乐文化进入校园时,面临对其文化传承重
视程度不高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铜鼓文化不
太了解,在意识层面并未对其上心,而且很少接触到铜
鼓类型的音乐器材,而且在校内专业教材中,也未对铜
何炅和他老婆的照片鼓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学习只停留在
浅层次阶段,故而对铜鼓音乐文化传承重视程度不深。
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
培养,并未过多给学生讲授铜鼓文化的内涵与实质,致
使学生在学习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难以
充分调动学生对铜鼓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铜鼓传承形式单一
当前校园传承铜鼓音乐文化过程中,较为普遍的
问题是传承形式单一。多数文化传承主要依靠校内相
关音乐课程教学进行,校内铜鼓表演、铜鼓文化周等活
动开展较少,不仅如此,铜鼓公益表演、铜鼓音乐走入
天天情人节歌曲链接社区、走入敬老之家等校外活动的举行也屈指可数,学
生平时获取信息也只能借助网上搜索了解铜鼓音乐文化,形式十分有限。另外,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一般在音乐课堂中采用线下教育方式居多,即便借
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也只是单纯复制教材内容,缺
乏教学新意,不利于铜鼓音乐文化传承发展。
(三)校园支持力度有限
当铜鼓音乐文化进入校园中时,出现了校园支持
力度有限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音乐教育经费缺
乏合理利用,导致铜鼓教育经费较为缺乏,各种作为实
训的铜鼓音乐器材还未及时更换与维修,学生只能凭
华丽的冒险借陈旧器材进行练习,而这些陈旧器材的音质、手感等
都相对较差,无法实现锻炼学生的目的。另一方面,从
政策落实角度来看,部分地区政府为高校下拨的教育
资金存在不到位和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对于热门工科
类专业所拨款项较多,对于文科艺术类专业所拨款项
较少,导致校园中的非遗音乐文化保护资金短缺,保护
项目难以开展,未能有效地解决铜鼓传承问题。
(四)铜鼓音乐缺乏吸引力
目前铜鼓音乐文化在高校传承保护中并未得到全
面保护和发展。一方面是因为铜鼓音乐文化价值未能
Yi Shu Ping Jian 45
在高校充分开发,许多相关文化资源没能充分整合,整 体影响力较低,吸引力较差O 甚至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学 工作者片面认为文化传承是文化保护部门的工作,学 校即便是开展文化传承工作,也只能从旁协助,在教授 理论与技能基础上开展文化传承工作O 另一方面,铜鼓 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在民间流传甚广,而且 主要把玩体为老年人,在高校中没有一定的文化积 累和人积累,
许多师生对铜鼓音乐的喜欢程度远不 及对流行音乐与其他乐器的喜爱。在这样优势不足的 对比之下,铜鼓音乐缺乏吸引力现象极为明显。
四、非遗音乐文化进高校传承发展路径
铜鼓音乐文化走进校园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
途径,也是传承和创新铜鼓音乐这一优秀文化元素的 重要渠道。作为一项庞杂且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应得到 高校教育领域的大力支持。对此,高校可从思想重视、
创新形式、政策扶持、艺术创新等层面出发,依托学校 教育资源,使其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
(一) 加强文化传承重视程度
现代精神文明社会构建背景下,高校需从思想层 面出发,加强铜鼓音乐等非遗音乐文化传承重视程度, 为优秀文化结晶的传承做好思想基础。高校可营造浓 厚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比如在校内定期安排铜鼓音 乐文化节、文化周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还可
增设铜鼓表演社团、校表演队等组织,集结校园广大爱 好者参与铜鼓音乐文化传承建设。除此之外,高校还需 在图书馆、音乐教室、走廊等场所张贴铜鼓音乐图片、 海报、漫画等,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积极关注铜鼓音乐 文化,进而加深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二) 创新音乐文化传承模式
针对铜鼓音乐文化在高校中传承形式单一的问 题,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新铜鼓音乐文化传承模 式。首先高校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教学方式,在音乐专业 教学中融入铜鼓内容,比如可增设线上铜鼓音乐直播、 铜鼓音乐,还可依托民族文化元素,围绕铜鼓音乐组织 多样化文体实践活动,比如铜鼓知识竞赛、铜鼓音乐对
联设计等。其次,教师还需定期带领学生到外锻炼铜鼓 表演技能,比如可到学校周边公园、社区、敬老院等场 所举办音乐活动,让学生扎实基础表演技能,从而更好 地传承铜鼓音乐文化。另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到相关 文化企业、艺术企业等进行实习,了解音乐文化市场需 求,积累文化传承经验,为今后创新铜鼓音乐文化传承 奠定基础。
(三) 加大教育政策支持力度
夜蒲2下载
许慧欣铜鼓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结晶,需要政府 及高校需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加大对其支持 力度。一方面,政府教育部门需制定完善的文化教育政
策,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为高校做好基础支撑,比 如可为高校铜鼓音乐文化设置专项教育资金,要求高 校定期更换铜鼓相关教育器材,确保师生正常开展文 化教育与传承工作。同时,政府还
可组织社会相关文化 企业 为高校铜鼓文化传承与教育引进资 金 , 设置 人 才 岗位,助力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高校 自身也应科学合理地安排铜鼓音乐与其他音乐课程设
计,从课时安排、考试、实践活动等方面重点加强铜鼓 教育支持力度,比如可在校园空地搭建铜鼓表演开放场
地,允许周边社区、学校、机关单位来观看铜鼓表演,以 加强教育支持力度。
(四)重视音乐教育艺术创新
高校作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可针对铜鼓音乐文 化传承内容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更好地被社会大众所 认同。一方面,高校教师应保证铜鼓音乐文化的表演创 新,比如可引进伴舞元素、灯光与节奏互动元素,强化 铜鼓音乐效果。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传统
音乐表演基础上融入戏曲、流行歌曲等元素,为之注入 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推动铜鼓音乐的再创造。同时,高
校教师还可在铜鼓音乐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索可以代
替或者可以辅助铜鼓音乐表演的其他物体或乐器,创 新合奏、独奏、连环奏等音乐表演形式,为铜鼓音乐艺 术创新开辟新渠道。
五、结语
铜鼓音乐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灿烂文明 的象征和财富,需要人类重视并传承这一优秀文化。当 前,国内外对铜鼓音乐文化起源与发展、传承意义与现 状、保护路径与传承方式等内容的研究都有了较大进 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社会单位的关注。部分高校音乐专 业中将铜鼓音乐作为其必修课程之一,极大弘扬和传
承了铜鼓这一传统型文化元素。今后高校在教育改革 中,需要将铜鼓音乐文化相关内容逐步完善,创新音乐
文化传承方式,进一步为中华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 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郜文洁.传统音乐进校园——助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 展[J] •北方音乐,2018(07):204.
[2] 陈红.壮族铜鼓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 •艺术评鉴, 2019(09):28-29.
[3] 邓熙•水族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J].北方音
乐,2020(09):34-35.
[4] 梁勇.安顺民间音乐文化及教育传承的可性行分析[J].安顺学
院学报,2016(06):62-63.
⑸赵凌•黔桂白裤瑶铜鼓音乐文化研究[J] •艺海,2019(02):48-49.
[6]张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路径分析[J].智库时代,2020 (04):240-241.
46
Yi  Shu  Ping
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