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非正式研究报告□王俞萱/文
本篇报告论文既是以非正式的报告论文的形式,总结性地陈述作者对音乐的阶段性研究结果。音乐作为一门在高校教育与健康产业行业内前景广阔的学科,如何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以市场为导向驱动属于这个时代的音乐。没有太多的程式化、理论化的概念阐述,仅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及个人整合梳理过的逻辑进行自洽,意在为感兴趣音乐学科者或从事音乐的读者带去多元化视角去看待当前时代背景下的音乐。
1中外音乐发展的差异
“音乐之所以能成为现代专业学科,一个很大的推动力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医生与士兵发现,音乐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伤者的疼痛感,对病人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伤口愈合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在当时战时医疗物资短缺的情况下,音乐为更多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提供了最好的止疼药,这也促进了音乐在医学领域的更深层次的研究,为今后的现代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兴起了大量关于音乐的实验项目,从此音乐便不仅仅是单纯围绕医学展开,而是与脑力开发、教育、心理健康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越来越多实验性的音乐研究的展开,人们对音乐的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社会大众对音乐的关注度也逐步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NAMT(国家音乐协会)和AMTA(美国音乐协会)的合并,统称为AMTA(全美音乐协会),音乐学也展开了更精彩的篇章。
不难看出,在西方国家音乐的发展是与临床医学和各种现象观察实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价值观导向显著的科学性的研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中国,生活在那个久远年代的前辈们也运用它们的智慧孕育出了“五音疗疾”“五音静心”“一曲终了,病退人安”等音乐理念。尽管中国的古代文献有不少关于音乐的理论论述,但是鲜有真正的用音乐疾病的临床记述。由于缺乏古人是如何用音乐来治病的操作性记录,所以五音究竟是如何在治病中使用的目前尚不清楚[1]。所以这些相对朴素的古代音乐理念来说,音乐在美国的发展确实遥遥领先,我们也一直在向以美国为代表的其他国家学习音乐的先进理论和临床研究经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中国的音乐研究一直以来注重理论性研究,虽然也曾在临床试验上得以实际应用,但音乐在国内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我们成功的应对当前的挑战之后,国内的音乐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篇章,会让同仁们感受到气势上的鼓舞。
2变革中的音乐本土化
十个印第安人
近些年来,随着健康产业在中国不断地变化发展,也反映着当代人们在精神健康,心理健康领域的极大关注。从音乐1989年作为一门学科引入中国以来,在这三十几年当中不仅仅是音乐在发展,社会环境、关注程度、接纳水平等因素都有这实质性的转变。在我看来,这正是音乐更本土化融
26
入中国的绝佳时机。能够使音乐这样一门一直处于高水平,高阶段并长期被束之高阁的学科,从理论走向实际,并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
高天教授就曾在《音乐临床应用研究》一书第四章音乐在综合医院的应用研究中提到音乐冥想对化疗期间患者的焦虑情绪、睡眠质量、疼痛感以及降低预期的和后的恶心呕吐有一定作用。调节呼吸与睡眠的白噪音,瑜伽中配合使用的冥想音乐,声音疗愈等概念正以越来越多的形式在一些城市中悄悄展开。音乐不再是孤勇的了,他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表现形式展现在了我们身边,并且在以一个飞速发展的势头创造更大的价值,有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并通过音乐去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这与被动接受音乐的传统理念不同,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下实际需求展开音乐研究,已经势如破竹。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我们甚至可以将音乐放入元宇宙当中,将脑神经学科、体感互动科技与音乐相结合,进行更广阔的学科研究,这一观点在此论文中暂不进行详尽的展开。所以当下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音乐理念的引导,二是规范音乐市场。以下我将具体展开阐述。
音乐引进中国作为一个学科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了,但是作为一个行业,也许还有些陌生。音乐是什么?给我提供的音乐师资质是否符合标准?音乐是否确实有效?我们急需去回应这些疑问,需要有音乐为背景的人去回答这些问题。因为他们感兴趣的不是这门学科,而是从个体出发的一些非系统性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把音乐看作一个产品,提供音乐服务的对
象当作潜在客户,在产品和客户之前架起一座连接的桥梁势在必行。将受众体扩大,继而在更广阔的领域去发展音乐,这些感性的真实材料又将反哺本土化的音乐理论,为更深入地研究音乐提供一个正向完整积极的研究环境。中央音乐学院2022年本科招生简章中显示,音乐专业预计招生12人,学制四年。也就意味着四年后在音乐领域将有最多12人参与到音乐的行业当中。但市场对专业性的人才需求正在不断扩大,学术专业力量的缺失使得社会上涌现出了许多所谓的音乐疗愈师,他们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活跃在音乐疗愈的市场当中。在对声音疗愈师的研究调查中发现,底层逻辑就是你可以花几千块到几万块不等的学费,在为时一个月的时间中迅速成为一名有资质的声音师,去消费市场上从业。水平良莠不齐,带来的音乐效果也会随之大打折扣,要知道我们是想要乘上这个时代的快车去发展音乐,重燃音乐的星星之火,而不是浪费时间去整治这个行业,那么现在着手去解决问题一切还来得及。
现阶段,音乐除了在临床医学得以应用之外,心理疏导、身心疗养、专注力提高等方面对音乐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更多的人通过音乐抚平了精神上的褶皱、心理上的痛苦。在北京、上海、广州配合瑜伽冥想的音乐方法,高端酒店中的音律静心修养体验吸引了一大批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消费体。面对这样日益扩大的消费体,在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所谓的声音师可以通过社会上的很多机构进行培训从而获得资质去进行音乐。这也使得市场上的所谓的瑜伽冥想甚至是健身教练都可以进行所谓的音乐工作。我们暂且将这种市场推动的音乐需求称之为音乐疗愈的需求。音乐疗愈是一种体验式的、沉浸式的,更注重身心健康的功能性。
3高校音乐学科的转型
好好就好根据第二部分本土市场的变化,高校音乐学专业或未开设音乐学的院校但有意愿向该方向拓展的高校,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是否可以更适应音乐未来的发展?以下将给出两个解决方案。
27
以中央民族大学的招生考试公告为例,公告中可以代表性地看到音乐专业对器乐掌握的要求也仅限于吉他和钢琴,要求可以弹唱不同风格的曲目。目前对音乐专业的考生来说,吉他或钢琴(键盘)是必修科目,这也和传统的音乐临床实践的要求密不可分,因为这两种乐器确实是使用率极高的音乐乐器。但在从各位教授的关于音乐的文献著作中,也可寻得其他在中起到作用的一些乐器。高天教授就曾在《音乐临床应用研究》一书第四章音乐在综合医院的应用研究中提到音乐冥想对化疗期间患者的焦虑情绪、睡眠质量、疼痛感以及降低预期的和后的恶心呕吐有一定作用[2]。结合音乐器乐的要求和冥想音乐对乐器的要求做对比,不难看出在乐器的使用和选择上还是有一定的不同。颂钵、铜拨、雨声棍等声音疗愈乐器在音乐类院校鲜有教授,但市场对这方面乐器演奏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有很多社会性质的声音疗愈培训机构通过短时间的课程培训,让培训者掌握模式化的声音疗愈技能。我们无从对这些所谓的声音疗愈师做出评判,但为了避免乱象丛生,高校应当顺应这个属于音乐的时代,培养输送更多能够表演这些乐器的人才以及创作更多美的声音去疗愈更多人。
音乐专业院校开设音乐课程作为选修课,培养具有音乐基础知识的学生成为音乐与市场中间的协调员,每一个学习者,既是音乐的受益者也是音乐的传播者。大学是独立生活的开始,不过万事开头难[3]。面对零零后的一代大学生更是如此,增添音乐相关的兴趣小组,让大学生通过课外的兴趣逐步感受到音乐疗愈的力量,从而更能有目标性地去培养一批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不仅可以面向音乐学院专业的学生更是面向全校师生开设《音乐与心理健康》和《情绪压力管理与个体发展》通过积极参与体验音乐的模式,以这种传播方式,去科普音乐的概念以及方法。
军中绿花mv
另外,音乐并不是一个单向输出的过程,患者与音乐师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每一个细微的动作甚至表情,音乐师都要适时地观察到,抓住那一瞬间患者给予的回应,就有可能对整个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在培养音乐方向人才的课程设置上,心理学往往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在阅读大量的临床案例中,可以根据接受对象个体的不同病症,体征状态、以及精神状态等进行大的类型划分,更好地将感性经验总结为可参考借鉴的理性材料,成为一个音乐心理学分支,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我想这也是未来音乐除了基础理论课程方向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这世间的音乐门类和风格有成千上万,并且每年都会有新的风格出来,我们所熟知的有交响乐、电子乐、摇滚乐、爵士乐……每种门类和风格都有着非常棒的代表作品[4]。目前综合性大学的音乐学院,
或者是音乐独立院校无一例外均开设有音乐鉴赏课程,那么针对音乐方向专业,音乐鉴赏课程又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呢?我们都知道巴赫的作品可以使人们的大脑恢复到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这在音乐的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非常大作用,并且已经有十分强有力的科学研究数据作为支撑。而在音乐疗愈市场中,正念音乐亦是打动内心,解开枷锁的秘密武器。有五类音乐对精神上与内心的疗愈有非常大的帮助,第一种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白噪音,对自然声音进行采样收集。这些声音让聆听者回归人本是动物与世间万物共存的状态。第二种是以颂钵、磬为代表的强共振音乐。我们接触到的声音按摩或者声音通常会使用这种强共振音乐。第三种是原生态类型的音乐,代表乐器如莱雅琴,它也是吉他的前身,有些翻译会将它翻译为竖琴我
28
认为是不太准确的。又或者是澳洲有一种叫作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的传统乐器,最早可以追溯到4万年前。这类乐器发出的声音可以直达听者内心,给人带来力量,包括稳定感和安全感。第四种是人生唱诵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将从师中抽离出来,是一个进阶的疗愈过程,更具有独特性和自发性,在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第五种是现代编曲创造出来的精神声音,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通过音乐传递出来的精神层面的创作,对创作者的要求极高。针对以上临床和音乐疗愈两个方向的市场,音乐专业的学生急需扩大音乐鉴赏范围,培养独立审美的音乐能力以及感受音乐的能力,才能在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地对症下药。
为了这一天
4从手段到产业
在未来,音乐的治愈的力量会越强大。尤其在中国这个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音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挥着他特有的治愈功能。目前在临床使用音乐作为辅助医疗技术手段的医院遍布在中国至少12座城市。另有一些城市也在医院之外的心理辅导中心开设了面向儿童或者成人的不同类型的音乐。2018年赵小明老师出版了名为《本土化音乐与实操》给音乐开创了非常广阔的应用思路。书中将音乐与儿童、企业、睡眠等主题相结合,给出了音乐在非临床环境下的案例分析,非常具有学习价值。随着近几年健康产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我们已经能够预判到音乐逐渐转型成为一种产品,一种服务,变得更加容易接近,更加触手可得。大到音乐生态系统的建构,需要更大量的基础型的音乐师。它也可以不拘泥于形式,未来的音乐可以在元宇宙当中,去满足使用者的情感需求。音乐的版权甚至可以投放在加密市场当中,在音乐加密市场中出售。如果你觉得这些都离你很远,那么从微观角度出发,音乐的周边产品例如手机上的一些应用程序,虚拟音乐师,音乐与高端度假酒店联合推出的身心疗养课程等一些列产品,你一定有所耳闻并愿意去尝试。音乐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展现它的魅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5结语
这个时代需要更多愿意为音乐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学习者和传播者。属于音乐的时代已经到了,
就像任何一个新鲜事物的产生都一定是顺应了这个时代的需求。就欣赏音乐本身来说,音乐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但是音乐恰恰相反,他可以无私地治愈任何一位希望被治愈的病人。■
引用
[1] 高天,主编.音乐学基础理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
草原之夜歌曲公司,2020.
[2] 高天,主编.音乐临床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1.
[3] 陈俊伊.音乐与健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
[4] 武麟,著.五音精心:音乐正念帮你摆脱心理困扰[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王俞萱(1988—),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三亚学院音乐学院。
29
我多想抱着你哭 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