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先生世界:另类的真实
作者:马心宇
思念是我手中的线来源:《神州天使的翅膀 西单女孩·下旬刊》2018年第08
        摘要:读完《莫须有先生传》后想起余华的一句话现在我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白自己为何写作,我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更加接近真实。废名这部自传体作品中,某种心灵的真实和另类的现实在缓缓展开。
sweet time
        关键词:《莫须有先生传》;废名;真实;张力
        《莫须有先生传》以莫须有先生隐居生活中诸多事件串联。没有中心事件,也缺乏戏剧性的冲突,虽是传记,但没有主人公的逸闻趣事,只是数个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时序连接的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片段。总体呈离散化状态,废名选择以离开悲伤“传记这样一个具有真实特性的文体来展开写作,却反复强调它的不确定与虚构性,这是否隐喻着作者在否定、规避一种表面上的真实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简谱而以其作品表面的混乱无序状态更加自由而内在地接近了另一种真实?正如余华在《虚构的作品》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开始发现自身的肤浅来自于经验的局限。这时候我们对真实的理解也就更为接近真实了。当我们就事论事地描述某一事件时,我们往往
只能获得事件的外貌,而其内在的广阔含义则昏睡不醒。……当我发现以往那种就事论事的写作态度只能导致表面的真实以后,我就必须去寻新的表达方式。写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实的他人,却能塑造真实的自己。因此,在这样混乱无序的表达中,也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碰撞与挣扎。
        这本作品中,莫须有先生始终往返于现实世界和超现实的精神世界,他有的时候是厌世派”“理想家,不肯沉溺于现实生活,世间上的日子把我过的疲乏之至。,而在超越其上的美的境界流连忘返,我站在这里我丰富极了。,而他同时也并不放弃人世这一基础,第十章中莫须有先生只好自分是一个世外人。抱膝而乐其所乐道,我倒不管闲事,有时也有点好奇而已,然而好奇就是说这里无奇,我也并不就望到恒星外去了。我虽然也不免忿忿,但我就舍不得我这块白圭之玷,不稀罕天上掉下一块完璧,你听说那里另外有一个地球你也并不怎样思家不是?只有这个仇敌与友爱所在之处谁也不肯走掉。第九章中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但也就太大,克己复礼为仁,仁者仁也。一切都基于这一个人字。一个人字里头自然有个己字。所谓文明盖亦在此。。莫须有先生想要遁世而不完全离开人世,废名曾称他的《莫须有先生传》是学习莎士比亚和《堂·吉诃德》的结果,他在与鹤西的一封通信中说:我是想到了莎士比亚与西万提斯他们两位。他们似乎不象Flaube
rt那样专心致志做文章了,只是要碗饭吃。他们真是顶会作文章的人!他们的文字并不是做得不多不少,你不可以增减一字,他好象就并不在乎,而我们在这里看得见一个完全的人了。顶会作文章的人大概就是一个生活的能手,乘风破浪,含辛茹苦,随处可以实验他的生存的本领在废名看来,顶会作文章的人是不避现实生活的,应该是逐水草而居,的经验派。可是,莫须有先生还是离开了现实,余华曾表示过,艺术家是为虚无而创作的,因为他们是世界上仅存的无知者,他们唯一可以真实感受的是来自精神的力量,就像是来自夜空和死亡的力量,肉体腐烂之前不知道他们的创作带来了什么,所以只能来自于无知又回到无知之中。姑娘我爱你简谱唉唉,余忠于生命,今日目此生命为无知也。”“《莫须有先生传》是一笔流水账,可付丙在我心情开始趋向平静的时候,我便尽量公正地去审视现实。然而,我开始意识到生活是不真实的,生活事实上是真假杂乱和鱼目混珠。这样的认识是基于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客观。生活只有脱离我们的意志独立存在时,它的真实才切实可信。……自我对世界的感知其终极目的便是消失自我。人只有进入广阔的精神领域才能真正体会世界的无边无际。人可以在日常生活里消解自我,这种自我消解所得到的很可能是个性的丧失。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一切常识提供的价值都开始摇摇欲坠,一切旧有的事物都将获得新的意义。而莫须有先生走向死亡或许正是强调自我对世界的感知的极端表现,在这时,纸本外的废名或许通过纸本内的莫须有先生,完成了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