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性与恋爱心理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青年大学生性生理已发育成熟,性意识增强,他们在性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烦恼与困惑。青年大学生渴望爱情,在现代大学中恋爱已成为普遍现象。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性与恋爱的心理学理论与知识,帮助大学生作好爱的心理准备,并学会爱的艺术。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性与恋爱心理的发展现状
青年大学生的性生理已发展成熟,性心理的发展也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性”已不再成为禁区,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生理卫生”教科书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从学校正式渠道并从媒体、小说多种渠道中获得性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大部分同学已经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性观念。 其次,当代大学生对性别差异的认识已突破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男智女愚”模式,大学女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其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与男生不相上下,甚至比某些男生还略胜一筹,也给大学增添了男女平等的文化氛围。 再次,大学生性别角的态度也逐渐摆脱了走极端的幼稚状态。男生已经不再在“大男子主义”和“妻管严”这样两极间摇摆,女生也不再在“抗拒女性角”或“向传统复归”两极间跳跃。同学们不论男性女性的主体意识都在不断成长成熟,一般既能以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传统性别角规范,又能以开放心态面对现代性别角生活方式。 但是,大学生的性心理困扰也不
张学友简历容忽视。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性生理成熟带来的心理困扰。男女大学生性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遗精和月经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自然和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仍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受其困扰。有调查显示,男大学生对遗精的情绪反应感到“羞愧”、“厌恶”、“不安”、“困惑”
的共占了16.7%;女大学生对月经的情绪反应感到“紧张”、“厌恶”、“不安”和“情绪低落”的共占了60.5%。
二是性体像带来的心理困扰。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体像有或多或少的焦虑心理。对男大学生而言,最苦恼的是对自己的生殖器官不满意,他们错误认为,阴茎小便意味着性功能差,有这样想法的人数超过一半。困扰男大学生的第二大问题是觉得自己个子矮,这种心理的产生与女性的审美要求有极大的相关。对女大学生来说,顾虑自己乳房小的最多。
三是性意识带来的心理困扰。我国大学生的年龄多在18岁—22岁,就其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而言,大学生已经进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因此,在大学生活阶段出现诸如仰慕异性、渴望与异性相处,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想到性的问题,甚至产生性幻想、性梦等各种性心理活动。有的大学生由于频繁性幻想或性梦,而影响休息、睡眠和体力的恢复,严重的还会导致神经衰弱,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四是性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大学生的性行为主要是自慰性行为、边缘性
行为和婚前性行为。在大学生中自慰性行为(手淫)是构成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淫是青春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0
期成熟的一种生理表现,是解除因性紧张而引起的躁动、不安的一种自慰方式,适当的手淫对身体是无害的。但一些夸大手淫害处的宣传,使部分大学生感到紧张不安、自责、担忧、羞愧和焦虑。
五是性压抑带来的心理困扰。大学生性机能的成熟使性的生物性需求更加强烈,而性心理却未完全成熟,对各种性现象、性行为的认知评价还不完善,一些大学生对性冲动持否定、抵制的态度 ,采取压抑的方式。。
大学生出现上述性心理困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性无知、性压抑、性教育滞后及性观念混乱等所致,因此我们必须进行高质量的性心理教育与辅导。
大学生恋爱心理一般要经历理想对象建构、初恋、热恋、心理相撞调适到感情平静等四个阶段。
理想对象建构阶段。即爱的意识萌生阶段。大学生恋爱意识的准备阶段是自中学时代开始的。起初是恋爱意识的朦胧期,约始自初中三年级。高中为恋爱意识的探索期,高中生有了恋爱的意向和关于爱的思考,然而,背负高考前的重压,无暇顾及恋爱问题。进入大学之后,重负释去,恋爱意识便萌生了。开始考虑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或“娟美淑女”,建构自己理想中的对象的内在和外在的素质模型了。
初恋阶段。即现实对象的确定阶段。当大学生觉得自己已到了那个心中的他(她)时,初恋就开始了。有人把初恋的心理发展细分为成醉我、疑我、非我、化我四个阶段。
热恋阶段。也称激情热恋阶段。与初恋相比,初恋时爱的感受十分强烈,但表达方式较为含蓄,关系也不过于密切。而热恋阶段,求爱已经完成,便进入恋人朝夕相处,关系十分
密切的阶段。这一阶段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常常使他们忘记了时间和空间,即要求相处的时间更长,空间距离更短。 心理相撞调适阶段。热恋是甜蜜的,但过后会随即进入心理相撞调适阶段。由于热恋中的朝夕相处,双方增进了互相了解,热恋过后,双方都会想去证实自己在求爱阶段对恋人的一些理想化看法,发现另一些在求爱中并没有注意的优缺点。恋爱双方根据这些优缺点的综合印象作出判断,看这段感情值不值得延续下去。因此在这一阶段双方会发生争论、冲突,心理碰撞,感情也会起伏波动,时而达到最高峰,时而进入低谷甚至破裂。
千方百计mv感情平静阶段。如果在心理相撞调适阶段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恋爱双方就进入感情平静阶段。在这一阶段,恋爱双方既爱慕对方的长处与优点,又能容忍对方的缺点与不足,彼此心平气和,心灵上达到了融为一体的境地。这样恋爱就可以慢慢发展到家庭角扮演阶段。反之如果在心理相撞调适阶段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就会导致恋爱的破裂,出现失恋。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里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恋爱学生约占在校生的1/3甚至1/2以上。应该说,大多数学生的恋爱态度是严肃认真的,
但不能否认的是在一部分学生恋爱中也明显地存在着种种不良倾向,这些倾向对这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构成了很大威胁,这不能不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以及同学们的关注。
恋爱价值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回答为什么恋爱、选择什么样的恋爱对象以及怎样追求爱情生活等的观念系统。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在恋爱
动机、择偶标准和方式、婚恋道德的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恋爱动机的多元化。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它由恋爱需要引起,并直接指向恋爱目标。恋爱动机决定人们的恋爱目标及恋爱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恋爱动机是恋爱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明显具有多元化特点,满足生理心理需要、打发无聊的岁月和调剂紧张的学习及选择人生伴侣都占有一定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0
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宣传教育的要“选择人生伴侣”的恋爱动机在选择中仅2.7%。这可能与大学生持有的“恋爱并不一定要结婚”的价值取向有密切关系。相反,满足生理需要、打发无聊岁月、调剂紧张学习三者比例之和达到72.5%,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够纯正,多数大学生的恋爱并不直接指向“选择人生伴侣”这一恋爱应该追求的目标。
二是主张重内在素质轻外在条件的择偶标准。择偶标准是人们选择婚恋对象时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对象条件的要求。择偶标准是婚恋价值观的核心成分,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地位和条件存在
差异,不同的体表现出不同的婚恋择偶标准。有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存在以下特点:①注重对方的个性心理品质。人品、能力、才华、兴趣、个性在其择偶标准中占有突出位置。②相貌、健康两项身体条件被看重。③家庭地位、家庭财产、学历等条件不再为学生看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更加自主,不再受传统的家庭地位等外在条件所制约,更注重对方的内在素质。而大学生对恋爱对象的个性、人品中最注重的是体贴人、心胸宽广、专一、孝敬父母等个性品质。男、女生比较发现,男生较女生更重视温和、尊敬父母、热情、贤惠、善良、聪明,女生较男生更重视心胸宽广、
事业心强、好学上进。 三是坚持自主的择偶方式。恋爱自由是法律赋予青年的权利,是青年人获得幸福的恋爱和婚姻生活的必要条件。恋爱自由的保障和青年自主恋爱方式的确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男女双方确立恋爱关系的唯一途径。随着社会进步,自主追求恋爱对象成为当代大学生缔结恋爱关系的主要方式。对“你认为大学生恋爱主要靠谁”的调查发现,91.4%选择自己认识,3.9%选择他人介绍,0.4%选择父母介绍,其他4.3%。可见,大学生的婚恋自主性水平很高,而且大多数能够自主选择恋爱对象。而男女生比较发现,更多的男生在婚恋问题上自己拿主意,而更多女生喜欢听取父母意见,一定程度上表明男生的婚恋自主性高于女生。这可能与女生对父母的依赖性较高有关。同时调查还表明当恋爱遭到父母反对时,大学生中屈服于父母压力的是少数,多数学生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但是不会因为父母的反对就轻易放弃。他们相信通过长期的做工作,会使父母改变态度。御用闲人主题曲
四是持宽容的婚恋道德价值取向。婚恋道德价值取向中比较敏感的是婚前性行为、性解放的价值取向问题。此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容许度相当度,对于婚前性行为,认为“道德堕落”的仅有10.8%,而多数持“可以理解”或者“说不清楚”态度。婚前性容许度的增大势必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婚前性行为,由此可能引起一系列学生心理和社会及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值得充分注意。
由于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的以上特点,当今大学生恋爱现象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恋爱起点低龄(年级)化。恋爱追求时尚化。恋爱态度体验化。恋爱目的实用化。恋爱过程快餐化。恋爱交往放纵化。当前大学生恋爱潮中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对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十分不利,对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社会风气也构成了很大危害。除了用
校规校纪规范大学生恋爱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引导。
二、了解性科学知识,
性是一个含义极多、涉及学科极广的概念,它在不同学科中都有自己各具专业特点的解释。从性心理卫生学的角度来看,性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性指性别,指男女两性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上的特征之和。从狭义上说,性即指人的性行为。 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0
性行为对于人类是一种自然的本能行为。一般说来,性行为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性行为的对象来分,在性行为中指向异性,是一种普遍的性行为——异性恋;指向同性,则是同性恋;指向自己,则是自恋。从性行为的方式来分,性交是性行为,手淫也是性行为。身体密切接触,如恋人间拥抱、接吻、爱抚等是性行为,非触觉的接触,如露阴、窥淫等也是性行为。通过语言的交往,如淡情说爱.淫秽语癖等是性行为,非语言的交往,如脉脉含情地注视也是性行为。从性行为的性质来看,可分为:(1)目的性性行为。这是指性交。性交是性行为的直接目的和最高体现,它能使个体获得性快感和性欲满足,在性行为中居核心地位,故又称核心性性行为。(2)过程性性行为。这是指不以性交为目的,使性欲得到一定程度补足和获得某种性快感的性行为,如抚摸、拥抱、接吻等。故又称温存性性行为。 (3)边缘性性行为。这主要是指为了交流爱的情感而进行的行为,边缘性性行为有时很隐晦、含蓄,仅仅当事的两个人感觉到,他人则茫然无知,如眉目传情即一例。但双方从此种眉目传情中可获得足以引起脸热心跳的性欲满足和快感。有些学者把边缘性性行为又称为模糊性性行为。(4)类似性性行为。这是指类似性交以获得性快感、实现性满足的行为。最常见的是手淫,某些性偏离如摩擦淫亦属此类。另外一些行为虽不直接类似性交,但内容中含有性交
成分,如性梦、性幻想等,亦可归于此类性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常伴有手淫或意淫。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教育。 1、性生理教育 性生理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男女生殖器官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的教育。对大学生来说,尤其是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之所以
存在着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懂得性的生理学常识,以至于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竟然还有许多“性盲”存在。让大学生了解有关性器官的构造、功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月经、遗精,让他们掌握科学的生理知识,可以消除性的神秘感。 进行性生理教育还要对大学生进行避孕知识的教育以及性疾病知识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避孕知识的教育历来有不同的观点。许多人认为对他们进行避孕知识教育,无疑是承认其性行为的合法性,使他们有恃无恐。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教唆行为。但我们应该看到,大学生这一体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确有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且未婚先孕的私自打胎或人流手术造成死亡的例子也累见不鲜。如实地告诉他们生育和避孕的知识,有利于他们知道生命的诞生是爱情的产物,在婚后才能进行,应节制自己的性冲动,洁身自爱,并消除因某些性接触产生怀孕的恐惧感。
刘真女儿不知道妈妈去世性疾病知识的教育也应成为性生理教育的内容。除医学生外,我国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在书店中匆匆翻阅医学书籍或从报刊杂志上获得一知半解的性病知识的,因而常常产生对各种性病的恐怖和不安。性病知识的教育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性传播疾病主要有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非特异性尿道炎阴道炎、艾滋病及与肛交有关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阿米巴病等)。(藏镜浩等《乙型病毒性肝炎性传播的临床探讨》《中国性学》1993,1:26)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婚前、婚外性行为有关,也与性伴的增多有关,是影响社会公众的严重流行病。因此要预防上述疾病,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性行为负责,既不损害他人健康,也要保护自己。
2、性心理教育
玻璃之情性心理教育首先应让大学生了解人类各种性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
人类性心理在儿童期就开始萌生,在青春期有了长足的发展,到成年期完善,老年期衰退。这里重点了解儿童期和青春期的性心理形成发展理论。
儿童期的年龄界限一般为从出生到11~12岁。其中从出生到1岁为乳儿阶段,1~3岁为婴儿阶段,3~6岁为幼儿阶段,所有这些阶段又可统称为学龄前阶段。6、7岁~11、12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0
岁称为童年阶段,或称为学龄初期阶段。关于儿童的性心理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忽视。正像吴阶平教授在其编译的《性医学》第三章中所写的那样:在当代科学研究中,没有哪一个领域比儿童期性问题更受到严重的忽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一般人总有一种误解,即认为儿童最为天真纯洁,根本就无“性”可言。而实际上,从呱呱坠地到寿终正寝,“性”始终伴随着人生。专家指出,儿童从出生之日起,其个性就要在所处的环境和教育中接受熏陶,完成性别的自认和性角的认同,形成初步的性意识。儿童早期形成的性意识,是成人成熟的性意识的基础,也是成人性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更是许多成人发生性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原因。一般说来儿童性意识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性别自认阶段,这是从幼儿期开始的。因为3岁以前的婴儿阶段儿童才开始产生以躯
体认识为基础的原始的自我意识——“生理自我”,还没有进入性别自认。性别自认是一个人把自己看成是男人还是女人。3~6岁儿童才开始进入性别自认的性心理发展阶段。高级阶段则开始产生异性意识和性欲意识。6岁以后到11、12岁童年阶段,儿童开始产生异性意识和性欲意识。一是因为儿童进入学校生活,扩大了交往范围,交往与游戏不仅使儿童意识到男女不同,也相对分化为男女两个集团。二是因为生理发展到童年末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也促进了儿童异性意识和性欲意识的产生。 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一直受到心理学家们的关注,有不少理论,如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H.Hurlock )认为,青春期性意识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参见陈家麟《性心理咨询指南》1996年1月出版SS 号:10712562):①性的反感期。当自己身上发生思春期(即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变化时,由于明确了人类的性生理,因此产生了对性的不安、害羞和反感。认为恋爱是不纯洁的表现,对异性采取的态度与其说是冷谈,倒不如说是粗暴。②向往年长异性的牛犊恋期。向往的对象是同性时,称为迷恋(Crush );向往的对象为异性时,则称为英雄崇拜(Hero Worshipping )。对年长异性的英雄崇拜,从性意识觉醒的角度讲,又称“牛犊恋”(Calf Love )。崇拜异性长者对于思春期的不心情具有相当程度的补偿作用。③接近异性的狂热期。此时一般只把年龄相当的异性作为向往的对象,在各种集体活动中,男女青少年都努力设法引起异性对自己的注意。④浪漫的恋爱期。浪漫恋爱的特征,是爱情集中于一个异性,对其他异性的关心显著减少了。喜欢寻求与自己选择的对象单独在一起活动,不喜欢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经常陷入关于结婚的遐想之中。心理学家琼斯(H.E.Jones )认为可将青春期性意识发展分为7个时期。我国心理学家洪嘉禾、傅安球等则将它分为疏远期、爱慕期和恋爱期。陈家
麟教授还具体分析了这三个时期的表现和原因。 我们认为,性意识的发生发展,大体经历了“疏远”、“接近”、“向往”与“恋爱”四个时期。
性疏远期。儿童在早期并不能真正感觉到男女之间的差异,到了中学时期开始关注异性,不过这种关注并不是以肯定的态度出现,而是表现为男女生之间的互相排斥。因为进入青春期后,第二性征的出现使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及强烈的性冲动感到不安、害羞和罪恶感,认为两性在感情上的接近是不纯洁的表现,因此对异性强烈的关心和亲近的愿望以一种疏远和冷淡的方式表现出来。不知不觉的我爱上了你
性接近期。随着性意识的发展,青春萌动期的男女生逐渐从彼此疏远发展为彼此接近。这一时期一般是从15岁到16岁。他(她)们常常以欣赏的心情和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异性的言谈和行为。男女青年开始注意异性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异
性的好感。 性向往期。人们一般从16岁到18岁进入性向往期。这一时期开始表现为对长者的崇拜和向往。由于性发育给青年人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因此青少年特别容易对某个长者(长者可以是老师、高年级学生、明星、名人、父母等)产生崇拜,从中体验相应的性别角,这种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