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任灵秀:从《大闹天宫》看国产动画美学特质
从《大闹天宫》看国产动画的美学特质
任灵秀
江得胜(江苏师范大学 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演员宋晓英
作者简介:任灵秀,女,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18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
【摘 要】1964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闹天宫》取自《西游记》中的一部分,上映后受到国内外的普遍赞誉。在万籁鸣、张光宇手下,孙悟空勇敢机智、顽强不屈的形象深入人心。在这部动画片中,集中展现了中国特有的美学气息,影片将名著《西游记》所表达的浪漫主义彩融入其中,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加之戏曲武打、民间剪纸、敦煌壁画等民族化艺术元素,使该片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瑰宝,对后来国产动画的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大闹天宫》;国产动画;美学
爱你永不改变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84-02
动画片《大闹天宫》的成功对后来国产动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本文将从浪漫主义的美学思想、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民族化的艺术风格方面对动画电影《大闹天空》进行分析,力求探寻中国动画特有的美学特质。
一、浪漫主义的美学思想
(一)“仁和”的美学思想。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包括儒家、道家等美学精神,儒家、道家虽然并立但并不是分割决裂的关系,看似对立实际上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李泽厚认为,“儒道互补是2000多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1]儒家美学的真谛是“矛盾的双方处在和谐的统一中,每一方面都不片面地突出而压倒另一方,双方的发展都应有其适当的限度而不致破坏统一。”[2]孙悟空每次与对手交战时都大获全胜,但其在战无不胜的情况下并没有赶尽杀绝,打赢了就让对手逃走,这也符合儒家主张的“仁”的思想,不大悲大喜、不大起大落方是儒家的“中和之道”。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太白金星的两次招安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招安“不如携带诏书,招它上天,不费一兵一卒,哄上天来,严加管束。”第二次招安“万岁,千万不能再大动干戈呀,这样未免得不偿失,还是把它软禁的好啊!”太白金星在孙悟空和天庭势力中周旋,其根本目的无非是不想大动干戈,各路力量和谐共处。在原著中,孙悟空大闹天空的结局是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而在《大闹天宫》里则是以孙悟空的胜利作为结尾,作为中国传统动画片,和西方悲剧美学观不同,大团圆的结局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下受众的审美需求。
(二)自由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从庄子在《逍遥游》中“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表达的“无条件的绝对自由”,以及后来诗仙李白诗歌中的洒脱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思想,都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这一形象上得到了生动呈现。孙悟空的出世是处于一个无任何亲缘、社会关系的“绝对自由”的境地之中,这就决定了它无
拘无束的自然秉性。所以,面对马天君狐假虎威、冷嘲热讽,孙悟空一气之下砸了御马监;七仙女在采桃时耻笑孙悟空只是一个管桃园的猴头儿,受到欺骗和耻笑的孙悟空忍无可忍,将王母的蟠桃园闹得天翻地覆。钱天韵
在这两次矛盾冲突中,孙悟空自身“绝对自由”的天性受到了来自以玉帝为首的封建反动势力的抑制,孙悟空所代表的敢于斗争、追求自由、渴望个性解放的正义革命者形象势必会进行反抗。“这些都符合当时社会的整体环境和人文精神,符合全国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意味。这种符合传统审美心理、符合国情需要的电影作品势必从客观上反映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3]
凤凰花开的路口简谱二、生动饱满的角形象
章子怡绯闻(一)猴性、人性、神性的孙悟空。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符号之一,万籁鸣导演下的孙悟空非常符合受众对吴承恩《西游记》的理解。猴性、神性、人性三方融合,将孙悟空塑造成中国动画史上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在影片中,孙悟空首先是一个从石头中蹦出来的“猴”,这注定了它与其他人物存在差异
性,不了解人情世故,只知道在花果山上教小猴们操练。遇到上司马天君时,并不像其他人那样俯首称臣,一言不合就开打。在听到七仙女说蟠桃会不会宴请自己时,恼羞成怒,大闹蟠桃会。孙悟空的种种行为,是因为它完全没有受到社会的制约,猴性使然。
其次,在孙悟空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观众可以看出,尽管它不受规则制约,但不失人类的英勇正直、善良机智。在孙悟空当了弼马温后,没有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上对待马匹,而是释放马儿的天性,给马儿洗澡,将其散养。在与哪吒打斗中,一看对方是一个“胎毛未干”的小孩,说:“俺齐天大圣舍不得打你。”在中计被擒后,“你们背地下手,暗箭伤人,算不得什么好汉!”人性特有的善良正直通过孙悟空这一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再次,孙悟空在与其他势力交涉过程中,自身的天性与各种制约产生了矛盾与冲突,在与天庭的各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