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和汪建民
1、杜陟:唐代状元,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卒年不详。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辛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有李远等人。考官:中书舍人贾餗。
  杜陟取状元后入仕,曾官度支郎、杭州刺史等职。
  余事不详。
2、宋郊:宋代状元, 宋庠(996-1066),字公序。原籍湖北安陆,后来迁至雍丘(今河南民权县)。初名郊,字伯庠。御史言其姓符国号,名应郊天。宋仁宗命改今名。据《宋史》记载:宋庠于宋天圣初举进士,礼部奏北祁为第一,庠为第三。章献太后谓弟不可先足,命宋庠为进士第一名,即头名状元。后来,宋庠由大理评事累迁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宋庠天资中忠厚,崇俭约不好声,读书至老不倦,以文学名重天下,为宋代文学家,著有《纪年通谱》12卷、《国语补音》3卷、《掖垣丛志》3卷、《尊号录》1卷等。
唐嫣霍建华宋祁(998-1061),字子京,宋庠之弟,宋天圣初年与兄宋庠同举进士。后由复州军事推官累迁尚书工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庆历中宋仁宗诏修《唐书》时,为刊修官。在局6年,多所撰述。皇三年(1051)出知亳州,自此历成德军及定、益、郑等州,近十年中皆以史稿自随。至和元年(1054),朝廷以唐史编纂迟延,命欧阳修为刊修官,编纂本纪、志、表,祁则专修列传。嘉五年(1060)书成,迁左丞,进工部尚书,卒谥景文。宋祁清约庄重,能文善议论,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唐书》列传150卷、《宋景文集》100卷、《军记》、《大乐图》等。宋祁诗词多写个人生活琐事,语言华丽,描写生动。《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后世称宋祁“红杏尚书”,即源于此。
。宋郊即宋痒,本来考第三,按中国传统,顶替其弟宋祁而名列榜首,成为状元。宋时,有个人叫做宋郊,他与弟弟宋祁曾跟一僧人相处。僧人善于帮人看面相,每每说弟弟宋祁以后会当大官,飞黄腾达;而哥哥宋郊在科举考试上也会有不差的表现。yell歌词
十年后,兄弟参加考试时,在路途中又巧遇此僧。僧人大为惊讶,说哥哥宋郊的面相整个都不一样了,好像是曾经救活过十多万条生命一样,神采奕奕。宋郊说:“我不过是个穷书
生,哪有什么财力能救这么多人啊?”僧人说:“只要是能行走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算是生命,你再仔细想一下吧!”宋郊想了好久,最后笑着说:“我想起来了,书房边有一个蚂蚁窝,有一回下大雨,水即将淹至蚁穴,我乃编了一个竹桥让蚂蚁们渡过去,你说的救活十多万生命,莫非是指这件事?”僧人说:“正是此事。你因为做了这件好事,可能会和你弟弟一样,也考中状元啊。”
后来,考试结果,弟弟宋祁考中状元,哥哥宋郊排名在其后,章献太后看到这种情况说:“做弟弟的怎么可以排名在哥哥前面呢?”于是,把哥哥宋郊改成状元,而弟弟宋祁改为第十名。
天生万物皆有灵,一草一木皆要珍惜,不可轻易伤害他们,这样不但照顾到生灵,无形中也给自己积下了福分。
3、冯京:宋朝状元, (1021—1049),字当世,江夏郡咸宁永安镇人,一说为武昌龙泉。自乡试、礼部试以至延试皆得第一,即俗所谓“三元及第”。时称“冯三元”,其“三元坊”建在府学,久废。曾任翰林学士、知州、知府,官至保宁军节度使、太子少师。在其未显达时,有不少轶闻趣事。
  传说冯京父经商,壮年无子。其妻授以白金数笏,嘱其买妾。冯父在京师买得一妾,当了解到该妾之父本系朝廷命官,因纲运欠折,鬻女以为赔偿之计时,十分同情,不忍侵犯,遣还其父,并不索钱。回家后将此事告诉其妻,妻说:“君用心如此,何患无子?” 不久妻果然有孕。临产前,邻居们皆梦见鼓吹喧阗迎状元,冯京乃生,后果中状元。
  冯京未显时,居武昌,纵酒不羁。一夕醉卧郊外溪边。有一渔夫打鱼归来,困眠舟中。朦胧中似听见有人呵叱道:“冯侍中在此,安得不避!”渔夫惊起,借着月光在岸边寻,看见一人和衣熟睡草丛中,一问,果然姓冯。渔夫立即作揖拜见,说:“他日贵显,幸勿忘。”把梦中情形告诉了冯京,并请冯到船上安歇以避风露。天明后,渔夫用船将冯京送到武昌城中。后来冯京显贵,派人寻访那艘渔船,不复得见。
victory  冯京早年贪玩,有时深夜不归。一次被巡夜的街卒拘留,当时的武昌郡守王素极力为其开脱,将其释回。后来冯京奉使关中,王素正在渭地帅兵,两人见面,酒燕甚欢。冯京作诗赠王素,中有句云:“吞炭难忘当日事,积薪深愧后来思。”意思说,即使改变了面貌声音(暗指地位身份的改变),我也忘不了当年被街卒拘留之事;即使后来居上(暗指自己此时的地位超过了王素),我也为难以报答你的大恩而惭愧。 后人评论这件事说,一些人
年轻时,血气方刚,不拘小节,容或有之。待到贵显之后,按常人言之,提起从前的过错尚不愿听,哪会主动向故人谈及,并写进诗文中去呢?冯京如此不以为讳,“可谓贤矣”。
rammstein los
  冯京庆历年间在武昌应乡试,阅卷官庸谬寡鉴,开始要将冯京黜落,后又要放在最末一名。幸亏监试的礼部官员拆封定卷时大为不平,极力推荐冯京为第一名,后果然在廷试时一举夺魁。进京时过江,江上风涛汹涌,几乎沉没。第二年春天中状元后,再过大江,风微浪稳,舟相安然,冯京乃题诗江亭云:“江神也世情,为我风好。”意思是说,江神也那么势利眼,见我高中了,态度也变谦恭了。这两句诗是借取唐人施肩吾及第后过扬子江诗句,施肩吾的诗抄录如下:
             忆昔将贡年,抱愁此江边。
境界的彼方插曲             鱼龙斗闪烁,黑浪高于天。
            今日步春早,复来经此道。
             江神也世情,为我风好。
4、郑獬:宋朝状元, (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
郑獬从小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祐四年(1052)中湖北乡试举人,次年,赴京会试,经殿试中进士一甲一名,即状元。此后,任陈州(今河南淮阳)通判,荆南(今湖北江陵)和开封知府,后入朝为度支判官,入值集贤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注,起草诏诰,享正三品。    郑獬反对奢侈,生活俭仆。宋英宗即位之初,朝廷动用国库银两,大兴土木,治理永昭山陵。郑獬上书进言,他说,目前国用空乏,眼前连军晌也难以支付,横征暴敛的结果,连有钱人家也怨声载道。并赞颂了先帝节俭爱民的举措。他还对官多政冗的旧裕提出批评意见。并主张广开言路,必能有益治道。有些意见还是颇得英宗赞赏,有的却没有被采纳。
熙宁二年(1069)始,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宰相,推行新法,郑獬对新法多有指责,那些对他有积怨的官吏便把他当成司马光的同党,于是被罢官。直到御史中丞吕诲上疏宋神宗,为他鸣不平,这才让他调任开土代知府。
在开封府任上,郑獬与王安石分歧增多,矛盾愈大,因而激怒了王安石。在任中,平民喻
兴偕妻谋杀一妇人,未按新法处置,王安石遂借此为由,将他调出开封府,降为侍读,享受正七品,出任杭州知府。不久,调任青州知府。这时,青苗法正在施行,郑獬痛心地说:“我只看到青苗法的害处,实不忍心看到无罪之人触及刑律。”于是,以有病为由而辞官退隐。
郑獬为官清廉,家贫子弱,死后竟无力安葬,灵柩停于寺庙长达10年,直到周守腾任安州知府时才出面为其落葬。又数年后,郑獬之子郑宣义带领全家从安陆返回宁都,并扶其先人灵榇归葬在县城西郊蔚背岭。
郑獬善诗文,《宋史》称其“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所著《郧溪集》三十卷,《觥记注》、《幻云居诗稿》各一卷并行于世。 
                                                                                                                                          5、毕渐:宋朝状元,(1055?-1125年?)字之进,潜江(今湖北潜江县)人。绍圣元年(1094年)在进士考试中夺魁,四年(1097年)在襄阳岘山题名,此前在襄阳当过两年幕僚(离任时两个儿子已成人,并表现出经邦济济之才,毕渐当有40岁左右)。一起饯别题名的有:代归、贺君仪、赵德麟、李仲益、马汝楫、董君序、魏道辅、周恭叔(即周行
己)等人,周行己写诗相送。元符二年(1099年)九月在潭州通判任上提出碎毁元祐年间碑刻的建议,被采纳(此际64岁的苏轼在儋州贬所)。后来,曾出使福建,与南华翁林子山互有赠答;在朝,任膳部员外郎,最后即以此衔出知荆南府,卒于任。 
毕渐隆准、有髯,眉目如画;善谈,能诗,当时有一定名声。 
政治上倾向于丰、熙,参加殿试时有意迎合“绍述”派,并因此被列名第一。这种做法事后受到指谪。入仕后仍然坚持绍述派主张,所提碎毁元祐年间碑刻的建议被采纳后,对打击以司马光、苏轼等人为代表的元祐臣僚起过推波助澜作用。因此,自南宋至整个元代对他评价都不高,至明初方得以祀乡贤,清康熙年间进一步将其里改为“毕公里”。 
不止一种记载提到毕渐曾出守荆南府,而均未言有何政绩,说明其作为不突出;《宋史》无传,相关记载也很少,可见影响较小。 
荆州附近有“毕状元墓”,而“状元坊”、“毕家楼”在旧潜江县治儒学东南。                                                                                                                                                                                                          6、詹邈;宋朝状元,(?-?) 建始县长梁人,北宋元佑三年(1088
年)状元。                                                                                                                                                                                                                                                                                                                                                     7、杨起莘:宋朝状元,通城县乌桥畈人,南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丙辰科进士,御赐状元及第。
                                                                                                                                          8、李政茂:元代状元,湖北崇阳港口乡高堤人。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状元。著有《方斋文集》,并刊有《庆云》,《嘉禾》二表行世。                                                                                                                                      9、任亨泰:明朝状元,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廷试,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阅卷,命擢为进士第一(即状元)。授官翰林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