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尝试与反思
——徐良的女朋友小凌市级个人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徐州经济开发区西朱中学    张耀
留下来 飞轮海一、“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现象一:去年年底,学校下发了“元旦”文艺汇演的通知,根据各班上报的节目单,笔者对作品的体裁和数量做了简要的统计:
体裁
歌曲
舞蹈
小品
相声
器乐曲
数量
33
6
9
7
5
其中流行歌曲占所报歌曲数量的91%,器乐演奏中流行音乐占60%,其他体裁中流行音乐占
背景音乐的96%
现象二:学期初,我在初二年级的150学生中做了如下调查:
风吹麦浪 歌词
音乐体裁
陈奕迅重庆演唱会
古典音乐
民族音乐
流行音乐
喜欢的学生人数
14
83
150
其中,喜欢古典音乐的同学点9.3%,喜欢民族音乐的占55.3%,喜欢流行音乐的占100%
以上两项统计,虽不一定十分精确,但其他学校可能也存在这种现象。流行音乐自从踏入了中国,人们对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但不论是褒是贬,是堵是疏,流行音乐在广大青少年中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我们虽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但视而不见也不可取,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正视这种现象,立足新课标,对流行音乐进行一些必要的了解和研究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摸索。
(一)“流行音乐”的定义界定
“流行音乐”是由英语Popular Music(有时简称Pop Music)翻译过来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音乐 舞蹈卷》上说:“它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又称通俗音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上说:通俗音乐主要产生于城市,由专业音乐工作者所创作,常通过口头传播。
要给“流行音乐”下一个清晰简练的定义并不容易,但结构短小,曲调流畅,易于传唱的各类音乐作品都可列入“流行音乐”的范畴。
(二)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自诞生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一条不平常的发展道路。
1、 上世纪20年代末,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30年代到40年代的“时代曲”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第一高峰期。
2、 时期的知青歌曲,如《从北京到延安》、《沈阳知识青年之歌》等在创作上的民间性、主题内容的时代性、音调上的抒情性、演唱及伴奏上的通俗性,对后来北方流行音乐(特别是北京摇滚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70年代的邓丽君、80年代的台湾校园歌曲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1986年大型音乐演唱会《让世界充满爱》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内地流行音乐创作体的崛起和流行音乐成为社会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期的到来。
5、 1988年,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开始走入低谷。
6、 1990年的“亚运之声”,标志着流行乐坛的鼎足之势形成。
7、 进入新世纪,随着多媒体、网络的普及,中国流行音乐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
(三)流行音乐的功能特征
艺术是一种集中的审美形态,艺术的认识功能和教化功能寓于审美功能之中,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样具备以上功能,但相对其它音乐形式它的娱乐功能更强一些。
娱乐的含义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具有生理满足的意义,当然,这只是一种虚拟化的满足。“满足”所针对性的是好奇心,它有即时性,而流行音乐的时间性,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其次,娱乐必须有益心智。心智的调动,是高层次娱乐的标志。第三,娱乐必须最终指向高雅的格调,有整体升华的趋势。贝多芬就曾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过分追求娱乐性而失去娱乐性,这种价值违背反现象并不少见。由于我国的流行音乐作品数量多、内容杂,有些低级庸俗、内容不健康的流行歌曲往往打着“娱乐性”的旗号上市,在广大青少年中起到了极坏的影响。我们在承认流行音乐娱乐功能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低俗歌曲在校园中无可乘之机。
(四)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心理作用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心理上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与生理发育不同步的矛盾状态,个体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思考“自我”。他们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或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确认自我,流行音乐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种归属感的需求。
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一样,流行音乐只是一种载体,承载着当代社会中的各种思潮。流行音乐又是一种有着特殊影响力的载体。强有力的现代化传播手段和商业化的推广机制使流行音乐的影响波及了当代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流行音乐具有强烈的指向性,以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少年为主要倾诉对象。它通过反映青少年的青春意识或未
来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的精神安慰和消闲娱乐的双重需求得以满足,并在听唱的过程中获得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自我认同感与流行音乐之间产生了“互动”,而这也正是流行音乐能在青少年中得以广泛传播、生存的基础。
(五)“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几点思考
基于文章开头列举的现象以及对流行音乐的简要分析,引发了笔者这样的思考: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同志说:“我不懂音乐,不过我感到通俗音乐之所以流行,总有它的优点,好像通俗音乐比较容易学,容易上口,另外,它有现代生活节奏的特点,等等。” 《音乐课标解读》中也提出: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
美分辨能力的音乐听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有效地调整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所以笔者认为:流行音乐进课堂是可行的,关键是如何去引导。
1、 引导学生对流行音乐进行科学定位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它之所以能够“流行”,就其音乐本身而言,具有以下特点:旋律进行平稳,结构规整,节奏性强,音域较窄,贴近生活,便于传唱等,它是音乐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作为教育资源,它是我们可以深深挖掘的宝藏。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的发展,我们可以不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但却阻止不了流行音乐进入学生的耳朵。流行音乐虽然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但也不能对它全盘否定。在体裁、数量众多的流行音乐中,同样也有许多优秀、健康、脍炙人口的作品,把它们一并挡在课堂之外,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流行音乐是一把双刃剑,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把好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课堂,它一定能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相信自己,相信学生
充分研究流行音乐,达到一定的储备和技能技巧,这是相信自己的基础。因为,当今社会
是一个知识信息时代,每个人接受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承认在某些方面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懂得多。就流行音乐而言,由于我们绝大部分老师都是师范院校毕业,在学校里没有系统学习通俗唱法和流行音乐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我们要重新认识流行音乐并进行必要的学习和研究,只有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充分相信学生,因为学生毕竟长期地接受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审美能力。一首作品的优劣美丑,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鉴赏分析及老师的适度引导是能甄别出来的。相信自己,相信学生是“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有效保证。
3、 加强指导、适度引导,使流行音乐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
a) 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发挥黑板报、广播站的阵地作用,定期刊登、播放流行音乐精品,使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讲座、赏析、辩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育”变成“自育”。
b) 立足课堂,革新教法,突出音乐教育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演唱曲调优美、内容健康的流行音乐,并辅以相关音乐知识教授,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感受美、鉴赏美、表
现美的能力。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进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是传统教学资源的一个有机补充,是践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大胆尝试,。在这里,我要大声疾呼:相信自己,相信学生,让“流行音乐”进课堂吧!
二、由“流行音乐”进入高考试题而引发的思考及对策
材料一:
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有一首歌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作文题目上,写一篇不少于jasonmraz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材料二:
七十年代流行歌曲2009年浙江高考作文:根据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中的一段歌词,自拟题目,体裁不限。歌词大意: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其实,流行音乐进入高考试卷已不是第一次了。2008年,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就同时进入山东高考文件综题和江苏高考政治治卷。而进入教材也是屡见不鲜的,如周杰伦的《蜗牛》、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等等。就象流行音乐刚踏入国门时一样,由此引发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息,但流行音乐已千真万确的进入了我们高考、教材,任何争论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堵”之不如“疏”之,现在我们要做的关键,我认为是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相关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流行音乐进课堂”已逐渐形成共识。那么,在义务教育阶段,如何有效利用这一资源,把“流行音乐”元素合理融入课堂教学中去,是我们一线音乐老师们普遍面临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在“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 吃透新课标精神,合理开发“流行音乐”校本课程。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也就是说,学校开发校本音乐课程是符合音乐课标要求的。“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
美分辨能力的音乐听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流行音乐”的内容涉及较少,而要使“流行音乐”真正走入课堂,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所谓“合理”,我认为,一是指课程资源开发的合理性。例如,在操作过程中,我把流行音乐分解为器乐曲和歌曲两部分。器乐曲重在体验,进行审美教育;而歌曲重在实践,渗透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然后各自以时间和类别为主线,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开发成系统的校本教材。二是指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可根据教材内容,把“流行音乐”元素有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使之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我在讲到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百卉含英》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中国的五声音阶及五声调式,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从音乐角度上讲今年春节晚会给大家留下较深印象的演员是谁?学生们有的说是周杰伦,有的说是小沈阳……。我继续提问:为什么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同学说,非常喜欢周杰伦;有的同学说,小沈阳不仅小品演的好,而且歌唱的也好。我紧接着说,你们想不想再听一下他俩唱过的歌?同学们反应很热烈。接着,我用钢琴弹唱(学生和唱)了歌曲《菊花台》、《青花瓷》、《我和你》、《大海》等,并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几首歌的旋律片断。然后提问:这几段旋律在用音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后,得出
了答案:几首歌都只用到了12356五个音。接下来我再讲授中国五声音阶、五声调式的知识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了。这堂课我以“流行音乐”为切入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整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好的体现了“流行音乐”进课堂的魅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