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音乐美国魔幻类电影中的哥特文化元素研究
作者:李阳
来源:《电影评介》2015年第01黄绮珊回来期
        一、哥特文化
        以哥特文化为例,哥特(Gothic):原指居住在北欧的哥特部落(该部落以野蛮嗜血著称)。后又指风行于12-15瑜儿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其特征是教堂或修道院高耸的尖顶,阴森幽暗的内部,厚重的墙垣,狭窄的窗户,斑斓的玻璃,还有隐蔽的地道、地下藏尸所、酒窖等。这种文化具有极强的外化能力,且有很多附属艺术门类,如:建筑、音乐、绘画、文学、雕塑等等。所以,此类型的电影能够通过道具、地点、音乐风格等元素的统一,达到电影类型化的要求。
庾澄庆力挺伊能静        在中国,佛道两教的风格不一致,而神话传说距离当下又过于久远,在拍摄环境上难以实现高水平的还原。在西方的传说里,地点往往是森林、山洞、雪原等等,多和自然有关,利于实现。而且,西方的哥特文学距现在年代较近,利于改编。它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开山鼻祖是霍勒斯·沃波尔。他的《奥特兰托城堡》创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说的模式。
哥特式文学兴盛于维多利亚时代,大部分都被列入恐怖文学及魔幻小说的行列,其内容以死亡、神鬼、推理、血案、幽灵等为主,有着浓厚的恐怖彩。哥特式文学,对于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以及唯美主义,有着一种天生的近乎偏执的极致追求,它总是表现出一种孤僻疏离、阴沉的精神气质。这种与经典哲学观念格格不入的理念,使它久久徘徊于主流文化和严肃艺术的大门之外。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以及家族诅咒等。
        二、哥特电影的心理根源与美学基础
        张惠妹 王力宏哥特电影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与受众力度,必定具有深刻的心理根源和美学基础。与恐惧相关的美学基础被称为壮美,在美学理论上,同古典主义奉行的以秀美the beautiful)为基础的美学原则不一样,哥特艺术的美学基础是产生超验感受的壮美the sublime)。而关于壮美的讨论在哥特文学产生的十八世纪恰恰是最为滥觞的,这也产生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其中,伯克(Edmund Burke)的《关于壮美和秀美概念的哲学探讨》对这个理论做了一个完整的总结概述,在他看来,秀美的事物小巧、柔和、协调、均衡,并且为人们所熟悉,是清风明月、幽林曲涧、和风细雨等等,它们在人们心中所引起的是一
种赏心悦目的快乐或者温柔的喜悦。与之相对,在伯克的解释中,壮美与秀美相似,但又完全不同。壮美是心灵被物件或情感突然征服时体验到的一种愉悦的恐怖,一种带着恐惧的静谧
swan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