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化的起源及其特点
俄罗斯是千年古国,但俄罗斯联邦却是仅有十年历史的年轻国家。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继承性,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首先应了解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一、 俄罗斯民族的形成
俄罗斯民族的名称“罗斯”(Русь)或“罗西”(Рось),根据现有的资料证明,最早出现在6世纪中叶的文献里。第聂伯河有一条支流,名为罗西河(Рос),居住在这条河畔的斯拉夫部落用这条河的名称作为自己部落的名称。罗斯部落后来兼并了邻近的几个部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把自己部落的名称扩大为国家的名称。同一名称的两种形式(РусьРось仅一个元音之差)由来已久:拜占庭人使用“罗西”,9----11世纪的阿拉伯波斯作者采用“罗斯”。在俄罗斯中世纪的文献里两种形式并用。这两种形式一直并存至今。国名为Россия(中文译名是“俄罗斯” ),而民族的名称为Русские“罗斯基”(中文译名为“俄罗斯人,俄罗斯民族” )。
俄罗斯民族的形成可分为几个阶段:
1)、东斯拉夫部落兼并邻近的小部落,形成一个整体。
2)、12世纪中叶开始的弗拉斯米尔罗斯文化反映出历史的变迁。这种变迁导致大俄罗斯人的形成。
3)、15—16世纪,罗斯摆脱蒙古鞑靼人的统治,成为一个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4)、17世纪,民间传统逐渐归一,走出文化的孤立状态,转向欧洲文明,成为欧洲国家。
5)、17—18世纪,资本主义成分已具雏形,俄罗斯民族形成过程告终。
俄罗斯人属斯拉夫种族的东斯拉夫人。
二、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发展史
整个历史可分解为中世纪、近代、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这样几个大的时间段。
1)、中世纪俄罗斯文化(9—17世纪)
这是俄罗斯文化史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发展阶段。在长达8个世纪的时间里,俄罗斯文化由口头诗歌、“桦皮文化”、编年史、“拜占庭风格”的宗教建筑和绘画等为代表的古代俄罗斯
文化,经过蒙古统治时期的文化衰落,再到统一的俄罗斯文化伴随着统一的俄罗斯民族,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在15—17世纪间的建立,走过了一条时起时伏、忽明忽暗的路程。在这一时期,“罗斯受洗”、“蒙古入侵”、“混乱时期”是对文化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公元988年,罗斯正式将希腊正教奉为国教,使俄罗斯民族加入进了基督教的世界,促进罗斯内部的统一和对外的交往。同时,东正教会的建立,在俄罗斯的社会、文化舞台上添加了一个新主角,由此,教会和政权、宗教与世俗、信仰与自由的矛盾便出现了,且一直贯穿了中世纪俄罗斯的文化进程。苏联卫国战争歌曲13—15世纪,蒙古人在东部欧洲建立了统治,使俄罗斯中止了与西欧基督教列国的文化并进,又没给它带来东方文明的养料,导致了俄文化的停滞。16—17世纪的“混乱时期”,权势相争,民众起义,加速了民族、国家、文化统一的进程。
2)、18—19世纪上半期的文化
这是俄国的近代文化,总体特征是:文化民主化的发展,理性主义在文化各领域中的体现和资本主义关系对文化的初步渗透。
这一进程的开端,是彼得大帝的改革。彼得为振兴俄国,决意全盘“欧化”,其中也包括文化的“欧化”。他限制了教会的权力,为文化的世俗化创造了前提;他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甚
至规定不读书不得成婚,从而增加了全社会的文化意识和理性精神;他造船、建都、征战、办厂,为俄罗斯奠定了一个较为丰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19世纪上半期,1812年的卫国战争和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是社会生活中的两件大事。抗击拿破仑入侵的胜利,唤起了俄罗斯人极大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那时起,俄同时作为一个军事巨人和文化巨人屹立在欧西大陆上。十二月党人的起义,作为一场贵族的、知识分子的革命,自然会在文化中留下深刻的反响。
3)、19世纪下半期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化
这是俄罗斯文化史中最为辉煌的阶段
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俄社会完成了自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涌现出了一大批天才人物,并同时向世界文化宝库奉献了大量杰出的科学发现、思想巨著和文艺精品。农权制度在1861年的废除,将俄罗斯文化连同俄国农民、俄国社会一起解放了出来,作为社会良知的俄国知识分子阶层最终形成,开始在文化中扮演主要角;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在人类文艺创作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无产阶级的自我解放运动以及十月革命的胜利,更使俄国的影响遍及半个地球,长达半个世纪。
4)、苏维埃时代的文化
大体等同于20世纪的俄罗斯文化
这是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时期,文化以鲜明的政治倾向性、面向人民的民主化和追求社会平等、追求个性全面发展的人道主义理想为其风格和实质。这一时期文化的思想倾向相对统一,但文化的起伏也很多、很剧烈。从文化“更新”的20—30年代到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从战争的胜利到战后的“个人崇拜”,从“解冻”到“冷战”,从“停滞”到“改革”,每一时期的文化无不留有社会巨变刻下的烙印。
俄文化在20世纪随着政体的更迭发生了两次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20世纪初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政策、文化理论和文化实践等方面都与十月革命前的状况迥然有异,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对俄罗斯文化历史上的某些事件及其与之有关的观点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对俄罗斯悠久的文化传统“大破大立”,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例如,关于“白银时代‘的文化和“俄罗斯侨民文化”等问题,苏联当局一向讳莫如深。再如,对于帕斯捷尔纳克等一批诗人和作家的处理极为不妥。这类极左的做法损害了俄罗斯的整个文化事业。而在20世纪最后十年出现的苏联解体,把历史再一次颠倒过来,回到了原来的
位置,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化传统又重新奉为圭果。但这些传统在国内外形势下,正在受到新的挑战。
三、 俄罗斯文化的来源
1)、拜占庭文化是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当然,拜占庭文化既不是罗斯文化的最初来源,也不是罗斯文化的唯一外来因素。在基督教传入以前,罗斯的局部地区已经有了自己的地方文字,口头文字创作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拜占庭文化移入过程中,罗斯同周围的罗马教会国家的文化交往也没有中断。但是,完全有理由认为,拜占庭文化是蒙古入侵以前罗斯文化的最重要的来源。基督教的传入同时将拜占庭文化带给了罗斯,影响了罗斯与宗教生活密切相关的诸文化领域:文字、文学、建筑、艺术、学校和图书馆事业等。罗斯的石结构建筑、马赛克、壁画、镶嵌画等绘画艺术和编年史、演说词等文学体裁,最初都源自拜占庭;罗斯的第一所学校、第一座图书馆、第一部法律汇编都是在拜占庭基督教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拜占庭文化极大地促进了罗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2)、罗斯对拜占庭文化的吸收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兼融。
例如:1552年,为庆祝攻克喀山的胜利(伊凡曾亲率十五万大军征服喀山汗图),圣母大教堂(又名圣瓦西里教堂)(图片介绍)在莫斯科落成。在建筑风格上,该教堂是俄国传统建筑文化与拜占庭教堂文化融合的结晶,教堂顶的外部轮廓仍为葱头型(这是罗斯传统建筑风格),但圆顶表面装饰着多棱型雕刻图等,教堂的调也更加绚丽多彩。
东正教文化成为俄罗斯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因。
四、 俄罗斯文化的特点
起步晚、进步快、特征明、水平高
第二讲 俄罗斯的宗教
俄罗斯是个笃信宗教的国家,拥有深厚的宗教传统,宗教对俄罗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风格、历史事件的形成都有深刻的影响。
一、 宗教(东正教)在俄罗斯发展的历史
古罗斯人一直崇拜多神教。它们害怕一切自然现象,把太阳、风、雷、雨、电、甚至巨木、怪石都当作神来崇拜。
    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接受东正教,并将其定为国教。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宗教受到极大的冲击,结束了东正教在俄国的国教地位。
80年代戈尔巴乔夫开始实行改革,推行新思维,国家对宗教逐渐采取了宽松的政策。
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俄联邦是世俗国家,任何宗教都不能被确定为国教或必须信奉的宗教。但承认人俄历史上、在俄罗斯精神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东正教所起的作用,同时尊重天主教、佛教、犹太教和其他成为俄罗斯人民历史财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各派宗教。
各教派的活动:除了进行宗教活动之外,还积极开展各类社会福利和慈善活动,它们已成为俄罗斯公众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区、养老院、孤儿院提供医疗服务,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人道主义援助,可以说,俄罗斯已完全恢复了延续千余年的宗教传
统。
目前,东正教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宗教组织,它拥有占全国人口一半左右的教徒(约7000万人),占总人数的51%左右。
二、 东正教
1)、东正教的起源(东正教与基督教的关系和区别)
俄罗斯东正教源于拜占庭,基辅罗斯大公接受洗礼的公元988年称作罗斯定基督教为国教的纪念年,从此,罗斯被纳入统一的欧洲文明之中。
11世纪中叶以前基督教并没有天主教和东正教之分,由于地理、文化等与宗教无法分割的诸因素,基督教自然地分成了东、西两派。1054年由于罗马帝国的分裂和对教会最高权力的争夺,两派彻底分裂。东方教会以“正宗”自居。
2)、东正教教义
提倡对上帝虔诚、提倡博爱、宽容、随和、热爱和平——这些是基督教美学的重要因素。按照东正教教义,“君权神授”强调王公的权力来自上帝,任何人不可强行篡夺,违背上帝的意愿就会受到惩罚,让教徒虔信上帝,忠于沙皇,东正教成为沙皇政府统治人民的驯服工具,成为统治阶级维护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但东正教的聚众性和博爱思想对维护社会、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平起过积极的作用,表现在14—15世纪摆脱鞑靼蒙古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斗争中,在17世纪初的“混乱年代”反对波兰和瑞典武装干涉的斗争中,在1812年反对拿破仑的卫国中,在1941—1945年反对法西斯德国的伟大卫国战争中。
3)、东正教在俄罗斯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影响)
政治:东正教肯定“皇权乃天授之权”,使原来的统治者都从“上帝的奴仆”摇身变成了由神授权的统治者,神化了统治者的权力,因而促进了国家政权的巩固,加快了国家的统一。
文学:出现了宗教文学和法律文学,其中包括了《圣经》等。创造了古斯拉夫文字、基里尔文字,为现代俄语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艺术:石造教堂、镶嵌艺术、浮雕壁画、油画、肖像画等拜占庭艺术纷纷被介绍进来。
生活: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念发生了变化。古罗斯盛行一夫多妻制,家庭关系紊乱。东正教使人们认识到一夫一妻制是神圣的,这种新的家庭关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第四讲 俄罗斯双都
莫斯科
1、历史
1147,长手尤里(Юрий Долгорукий)在河边围成的一个小城市,这一年被定为建城年,纪念日定为9月初。
15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初,莫斯科是沙皇俄国的首都。
1712年迁都彼得堡(1712—1918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之后,1918312日,把首都从彼得堡迁回莫斯科(列宁将俄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
19221230日,莫斯科成了苏联的首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定都)。
199112月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首都仍在莫斯科,普金上台后,有人鼓动他迁都彼得堡,并许诺他改名为Путинбур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