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琵琶的“文曲”和“武曲”
陶喆女友melody【摘 要】琵琶作为我国民族弹拨乐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文从琵琶的历史探源,以及琵琶演奏发展史上出现的经典曲目,举例介绍了“文曲”和“武曲”的区别,并立足当前提出了笔者的期望。
翁美玲照片【关键词】琵琶;文曲;武曲
王洗平“琵琶”一词,在古代出现得很早。一般认为,琵琶的原籍在西亚一带,曾是龟兹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乐器。后来,沿着丝绸之路经过新疆、甘肃,最后进入中原地区。为了与秦汉琵琶相区别,人们把这种从西域传来的琵琶叫做“胡琵琶”。唐代以后,琵琶一词才成了专用词,专门称呼一种曲项的,共鸣箱呈梨型的,近似我们今天所指的琵琶这一种乐器。琵琶最早时,只有四个品柱,音域很窄,只能弹奏一个多八度。在借鉴了中国的阮等乐器之后,它的品柱增加了,音域也扩大了。今天的琵琶,音域已经打到了四个八度,琵琶转调非常方便,它可以演奏完整的十二个半音,这在民族乐器里是很少见的。
古代文献中,对于琵琶产生的年代也没有确切的记载,只是对它名称的由来作了说明。东汉
刘熙在他所著《释名?释乐器》中说:“枇杷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推手前曰枇”就是用右手向左前方弹出,“引手却曰杷”,是用右手向右后方挑进,用这两种演奏方法的名称而名为“枇杷”。东汉时就称琵琶为“枇杷”。从字形看,它从木,说明它是用木制成的乐器,到魏普时期改为琴字头成琵琶,把它归于琴、瑟一类的乐器了。
琵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过历代众多演奏家的不断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演奏技法,同时也积累了一批优秀的曲目。新中国成立后民族音乐有了可喜的进步,乐器的改革和乐曲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琵琶演奏技法的发展。
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琵琶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的民族乐团每次到外国演出总会有琵琶独奏,而且总会受到热烈欢迎。就今天的民族乐队来讲,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拉弦乐队、吹奏乐队、打击乐组和弹拨乐组。与西洋管弦乐队比较,最具特的就是弹拨乐组。可以说,弹拨乐是中国民族乐队最具有魅力的部分。当然,在当今世界各地,都流行着弹拨乐。比如,吉他,就是全世界最流行的乐器。据说,全世界每年销售最多的乐器就是吉他。但是,吉他却因为发音与西洋乐队不能融合,所以,它至今和萨克斯一样,被排斥在
西洋管弦乐队的正式编制之外。当然,也有不少作曲家为吉他和萨克斯写过协奏曲,但是,它们毕竟属于民间乐器。而中国的弹拨乐器则不同,它由琵琶、洋琴、阮、柳琴、三弦等组成,自己就是一个完整的声部,所以,弹拨乐器在中国民间乐队里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其中最主要的乐器就是琵琶。
琵琶的艺术表现力非常丰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窃窃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描绘既形象又生动。
琵琶的独奏曲目非常多,有古曲,又有现代乐曲。人们根据风格的不同,又将琵琶曲分成了“文曲”和“武曲”。琵琶的武曲激昂强烈,一支小小的琵琶,竟然可以演奏出千军万马的气势。而琵琶的文曲又非常明快、活泼、优美,恬静,琵琶那迷人的音和丰富的演奏技巧,在文曲里往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琵琶的文曲非常多,大家最为熟悉的有《彝族舞曲》、《阳春白雪》、《赶花会》等。
琵琶曲目中有很多著名的文曲,在这里以《新翻羽调绿腰》为例。该曲为唐代著名歌舞大曲,属“软舞类”。据传唐贞元年间,乐乙进新曲。音乐清丽委婉,德宗十分喜爱,但感到
乐曲过长,于是命乐乙录其紧要精彩处演,故称《录要》,后亦称《绿腰》。《六幺》现已失传,1982年底作曲家杨洁明根据唐诗中关于《绿腰》的描述,谱写了琵琶独奏曲《新翻羽调绿腰》,曲调优美流畅,颇具古风。全曲五个段落,结构上又可分为类似唐大曲的三个部分:散序、中序,五段小标题除第一段取自元稹《琵琶歌》外,其余皆取自玉诗《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乐曲以变奏和服衍相结合的手法写成。第一段为自由舒展的散板,节奏由慢而快,具有“散序”的特点。二、三、四段为“中序”,即乐曲的主体。其中第二段是主题的呈示,节奏从容平稳,音调带有江南风格,显得优美抒情,表现了舞女轻盈的舞姿,第三段渐快,摭分的指法运用与西域异族音调的融入,使音乐十分丰富生动,令人想象层出不穷,音乐在琵琶宽广的音区中跌宕起伏,使用琵琶各种丰富的演奏技巧,使音乐如花团锦簇,丰富多彩,表现出绿腰舞女们穿行时,犹如金鱼游动的情景。这首乐曲也是十大琵琶文曲之选。
与文曲相比较,琵琶的“武曲”旋律非常强烈、激昂。白居易《琵琶行》有这样的描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激烈的音乐如同千军万马呼啸冲来,士兵们骑在马上,用琵琶传递号令。这似乎听来不可思议,其实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就已有描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幅古代战争场面
跃然纸上。
心痛陈洁仪作为著名琵琶武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最为人所称道,耳熟能详。这两首曲目描绘的都是楚汉之争的故事。《霸王卸甲》,描写西楚霸王战败垓下的英雄悲剧。开始时音节颇觉雄壮,后至楚歌一段则声调悲凉。全曲以霸王这个失败了的英雄人物贯穿全曲,突出一个“卸”字,描写一个英雄人物的壮烈收场,在演奏方法上,乐曲开头就使用了不太正规的、散乱的“下出轮”出手,显示了一个巨大的悲剧降临的征兆,以后将《列营》、《整队》……大段进行变奏,成为霸王的独舞,用硬推拉、硬半轮去表现霸王的阳刚性格,使乐曲的主调始终围绕着要表达的主要人物霸王的心理状态。其中还使用了极慢轮、细密轮与急揉相结合的手法,表现霸王在别姬中的柔和之情,并以此与全曲中的战斗场面形成强烈对比。
上面介绍了琵琶文曲《新翻羽调绿腰》和琵琶武曲《霸王卸甲》。在中国文学史上,琵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的古典戏曲里,有一出戏是《琵琶记》。该戏的作者是元末的高明,主要说的是蔡伯喈进京赶考,得中状元,招赘相府,他的妻子赵五娘在家侍奉公婆,受尽苦难。后来,妻子背着一把琵琶,沿途弹唱乞讨,进京寻夫。最后,夫妻终于团圆。后来的《秦香莲》一剧就曾受此影响,《秦香莲》里还保留了“琵琶词”的唱段。
琵琶有许多流派,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琵琶高手。大家最熟悉的比如善才。白居易长诗《琵琶行》中就曾提到琵琶演奏家善才:“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这里的“善才”名叫曹善才。相传,曹善才祖辈都是琵琶演奏家,他不仅善于演奏,而且善于教学。《琵琶行》里描绘的琵琶女,正是善才的徒弟。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古曲还是现代电子乐,琵琶都将会用她特有的柔美音丰富乐器的表现力。作为一名音乐传播者和艺术教育者,必须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重任,将更多更好的作品和演奏奉献给大家。 [科]
>邓伦家房子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