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七上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教案
──辽阔的草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唱《牧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2)通过唱歌、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人声伴奏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歌曲教唱,展开联想与想象,从中进行思考探索与体验。
(2) 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艺术表达的不同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在与他人共同创造演练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2) 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牧歌》,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施教策略:教师范唱并加以指导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音乐材料比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突破策略:教师示范并反复训练
[教学资源] 音响、钢琴、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学生听着大提琴演奏的《牧歌》走进教室,屏幕上播放草原的优美景,使学生仿佛来到了大草原。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优美歌曲随我一同前往。”(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老师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看内蒙古大草原,去感受魅力无穷的蒙古族音乐。首先请听蒙古族民歌《牧歌》
(一)学唱歌曲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出描绘颜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 12小节与 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
3.采用跟随录音 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过渡:
(二)欣赏
1.《牧歌》
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不同音,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了解乐器马头琴;了解马头琴的传说;感受马头琴的演奏风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验
1 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老师要带我们去看内蒙古大草原,听魅力无穷的蒙古族民歌……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板书课题)
2、学唱歌曲
听:播放《牧歌》。
师: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生:《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再听:再次播放《牧歌》。
师:你认为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9l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即:X X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