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第2卷第6期
数字传播近几年,在全球音乐产业持续增长,中国文娱产业进入黄金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音乐产业不断发展,其中数字音乐成为引领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引擎。艾瑞咨询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数字音乐消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数字音乐消费者更注重音乐品质内容,更能接受个性化的独立音乐和国际音乐,并且热衷音乐社交。“注重品质” “音乐社交”等成为中国数字音乐消费的关键词。其中被反复点名的“音乐社交”概念早在2013年就进入大众的视野,2013年4月,网易云音乐上线并将自己定位为“音乐社交和移动社区”。
值得关注的是,在网易云音乐探索音乐社交的过程中,用户逐渐培养出独有的音乐媒介实践习惯。其中将网易云音乐社区称之为“云村”这一语用习惯,表明了用户对社区的认同,“村”这一称呼的应用,更勾连着用户的日常生活实践。从官方的角度来看,“云村”也已成为其宣传和发起互动的用语。以微博为依据,2015年7月,网易云音乐官微首次提及“云村”,并提及由此衍生出的“云村村委会”。自此以后,村委会、云村秘书、村民等用语便频繁出现。
从这一语用出发,值得探讨的是基于云技术的可供性,云村为用户提供了怎样的资源和服务?这些服务怎样参与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云村又为用户的公共联结提供了哪些启示?
一、从云计算技术到云音乐服务云音乐的概念由计算机运算概念——“云计算”延伸而来。所谓“云计算”,就是通过互联网,将多个性能、成本等偏低的计算机组合成一个超级计算机系统,然后借助先进的商业模式,将强大的计算能力提供给需要的各种用户计算机终端。以此技术为基础,“云音乐”,简单地讲就是用户通过音乐软件,可以将存储在云端的音乐内容直接在手机、PC和电视等设备上进行播放、分享,无需用户再费时费力从电脑存储器中拷贝到其他终端设备。
早在2009年底,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IT巨头就开启了“音乐云计算”的探索征程。同期,国内的一些网络音乐平台也开始试水“云音乐”产业。然而,当时实现云音乐模式在国内存在诸多壁垒,与唱片公司的版权利益分成、对音乐数据存储和共享服务等问题都为其现实落地带来了困难,更限制了云音乐服务发展的想象力。
虽然依附于互联网,但显然云音乐服务潜能绝不仅仅是将互联网服务生搬到移动终端上,它更指向一种符合人性的共享特质。
2012年2月,基于“共享”理念,网易提出了孕育云音乐产品的想法并在同年7月立项。2013年1月24日,网易云音乐BETA测
试版在APP Store上线,2月22日网易CEO丁磊通过网易网站部的内部邮件提出指示,网易网站部门全体员工必须下载并用手机号注册网易云音乐,并必须设置个人头像,且在2月25日前至少
下载600首歌。①
此举无疑是在为共享社区的运作打基础。截至2017年4月11日,网易云音乐用户数量突破三亿,并在同类应用中口碑第一,增长第一,由此可以看出其以“音乐社交、移动社区”为定位的云音乐模式探索具有很大潜能和可行性。
二、从交互界面看云村用户行动框架迈克尔·海姆在《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一书中,阐释界面概念时提到人和机器成婚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器物阶段,强调人利用器具来解决问题。第二个阶段则指向人和机器的结合,强调当技术成为一种互联系统时,人们便可以与系统本身交谈。人往系统中输入数据,系统则源源不断地反馈信息,此时,人加上机器便可形成一个反馈环。由此,人从器物走向界面。
在一种意义下,界面指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和显示屏;在另一种意义下,它指通过显示屏与数据相连的人的活动。从后一个意义上来看,界面更多指向软件,因为在界面的背后是软件对使用者和计算机的连接。这种连接对应的是人和机器之间的交互。
(一)节点思维:构筑功能交互界面在网易云音乐软件中,用户和软件的交互可以主要分为三个层面:语义层面、物理行动层面和行动脚本层面。这三个层面都对应着软件的编码过程,前两个层面共同指向用户的使用习惯、文化习惯等因素,也是用户和软件进行交互的现实基础。行动脚本层面则对
应软件的功能和节点设置,指向对用户在虚拟世界中行动框架的搭建。
网易云音乐软件中的歌曲推荐、创建歌单、个人主页和书写乐评这四个功能分别对应着云村用户行动框架的四个节点。
在云村首页的个性推荐中自上而下排列着“推荐歌单” “最新音乐”等板块,用户的行动以选择这些板块中推荐的歌单为起点。歌单界面以“歌单名称” “创建者”以及“歌曲列表”和“评论”等组成,这些不同的菜单设置会把用户引导向不同的界面,用户可能发展出“评论—主页—歌单—歌曲” “歌曲—评论—主页—歌单” “歌曲—歌单—歌曲”等不同的行动轨迹。由此,界面以推荐歌单为起点展开了一个网,在这个网中歌单、评论、主页、歌曲构成四个主界面,它们作为节点相互连接,并能构成无限不规则循环的行动框架。
摘 要:近年来,数字音乐发展飞速,音乐社交、共享社区成为很多音乐产品争相开发的领域。然而社交和共享不仅仅
基于技术交互的开发,它也指向社会和人的心理,指向公共联结。本文从网易云音乐中“云村”这一语用出发,通过观察云村为用户构筑的交互界面来思考其交互性的发挥,并从交互界面走向对云村公共联结潜力的思考。关键词:网易云音乐;云村;交互界面;公共联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6-0028-03
从交互界面走向公共联结
——对网易云音乐“云村”的思考
吴雪张美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作者简介:吴雪张美,女,汉族,安徽马鞍山人。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第2卷第6期数字传播
参照列夫·曼罗维奇对于交互性类型的分类,云村用户行动框架的交互性呈现出开放和封闭相结合的样态。云村的四个节点界面中每一个都带有其固定的菜单选项,如歌单界面中的“评论”,歌曲界面中的“喜欢”,主页界面的“关注”,乐评界面中的“点赞”等。在这种形式下程序展现给用户不同的选项并让其在其中做出选择,用户行动基于这些提前设定好的选项前进,整个交互过程呈现出封闭状态。而在主页和评论界面,除了固定菜单选项,用户还可以生成自己的评论,创造属于自己的歌单、主页,在这种形式下,用户目标的组成元素和结构会根据用户和项目之间的互动进行调整和生成,整个交互过程呈现出开放的状态。用户在对于歌曲的即时评论,对评论的点赞、回复等行为会直接影响评论界面的呈现,这就是开放性交互的一种体现。沿着半封闭半开放的交互界面,云村用户的行动框架在节点
式、不规则循环的基础上又呈现出流动的样态。
需要强调的是,用户与云村之间的交互界面基于云音乐软件,但不仅仅局限于软件。正如曼罗维奇的观点,交互界面这个概念可以被用于界定与任何传播媒介的交互。他认为像书籍或杂志这类的传统媒介就扮演着交互界面的角:它使得使用者与书写的叙述或故事产生关系。
2017年3月网易云音乐联合杭港地铁推出乐评专列“看见音乐的力量”,借助地铁传媒将云村交互界面拓展到现实生活当中。同样的思路,云村中的精彩乐评还被摘取成册,在2018年3月以图书《听什么都像在唱自己》的形式出版。类似的现实拓展还有很多,365天乐评交互日历,乐评公交站等。这些传播媒介也充当起云村的交互界面,在日常生活中让用户与云村产生关系。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现实空间的交互界面通常最终还是指向软件,每一个乐评回归歌曲,通过搜索或扫码的方式进入云村的软件行为框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脱胎于云音乐的云村,作为开发云音乐模式的最积极的实践者之一探索着传播样态的可能性。其将节点意识、流动联结意识和现实拓展意识运用到交互界面的营造中,体现了云村交互界面在技术层面的有效实践。除此之外,云村还将人的能动性纳入到交互界面,体现了交互性概念中对人的关照。
(二)音乐激发:构筑情感交互界面
关于交互性的探讨一直以来有一个难题,即交互性究竟是科技还是人类的产物,或是两者兼有?在斯皮罗·基欧希斯看来人的能动性也是探讨交互性的一个变量,由此,系统的交互性可以依照参与的人和语境的不同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交互性更多是一种由社会或心理因素形成的结果。分析云村中每个人交互的能动尚且无法实现,但云村为用户所创造的交互性确实存在其特有的语境,这种语境基于音乐得以实现。
云村的开屏界面中展示着云村标语“音乐的力量”。所有的音乐均可定义为依据某种符码所组合的噪音,理论上这种符码应能为听者所理解。而符码是一个文化或次文化成员所共享的意义系统,它由符号的惯例规则共同组成。由此,音乐指向共享的意义,也指向某种文化语境。
《礼记·乐记》中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音乐的产生是人心被外物感动而形成,它承载着人的经历和情感,而它的传播也伴随着对人心灵的激活和共振。“人们的心灵是
由他们的整个经验所塑造的,没有这种经验的确认,即使是这种最巧妙的资料传送,也不能被传播。传播不仅仅是传送,还有接收和反应。”音乐的情感激活属性使得其承载这较强的交互性可能,在云村中用户书写乐评,乐评中承载着自己的经历和心灵的反馈,而这些反馈又会和有相似经历和情感的用户产生共鸣。就像一颗石子落入湖面带动的涟漪,借此音乐的力量一圈一圈向外扩散。
此外,用户对音乐文化的反应及其对音乐类型的需求也影响着云村界面的构建。网易云上线时,国内网络音乐大多集中在大众流行音乐,缺乏对小众音乐,例如民谣、摇滚、嘻哈、欧美音乐等的关注。然而,这些音乐类型和其背后所倡导的生活态度和亚文化却早已暗流涌动,吸引着大批拥护者和支持者。用户对高质量音乐和不同类型音乐的呼声激发了云村集合优质和多元的音乐资源,这些资源通过界面的展示呈现在用户面前,透过界面,云村完成了用户和资源的交互。
综上,云村交互界面的营造既体现在其技术可供性为用户交互提供的可能性上,又体现在以此为基础所激发的用户的情感力量和用户对音乐环境的反应上。
这一交互界面不仅联结着系统和用户,还联结着系统和音乐,用户和音乐,用户和用户,暗示着一种新型沟通的可能性。
三、从交互界面走向公共联结
理论上看,云村的共享氛围的营造提示了它对于自己交互界面定位的理解,即淡化基于技术层面的交互界面,凸显联结用户与社会的交互界面。云村的交互界面已经渗透进用户的日常生活,更进一步,用户的日常生活也通过这个交互界面得以形塑。不论是云村软件中的四个节点,还是云村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几乎每个环节,都是用户与音乐交往、与社会交往的触发点,是对互动与多元交流模式的鼓励。
从交互界面取向看云村,它指向了一种公共联结。公共联结这一概念由英国学者尼克·库尔德利等在一项公众的媒介消费实践经验研究中提出来,它指向一种共享资源问题被解决的空间,一个与关于共同资源的集体行动的一般框架有关的空间。公共联结指的是进入这种空间的不同方式。虽然公共联结概念的研究起点是与政治密切联系的公共世界,但库尔德利自己在后来的经验材料收集中也提到:我们日记涉及的“公共世界”的范围远远超越了传统政治,还包括健康、教育、家庭伦理、种族和身份、宗教、性、音乐和电影、名人文化等。
云村公共联结的潜能基于其构建的音乐的公共资源。在云村以音乐构成的公共世界中,共享音乐资源通过与唱片公司的利益协商、独立音乐人的入驻和对其扶持等方式得以解决;共享歌单资源则通过用户通过个性化标签归档的方式完成;共享乐评资源通过用户自主留言、点赞的方式生成;而主页资源也是通过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听歌、建立歌单,在此过程中积累而形成的。由此,云村资源问题的解决渗透着交互界面的营造思维,最终指向一种集体行动的一般框架。回到“公共联结”,云村的每一个软件和现实空间中的交互界面都是进入云村世界或空间的方式。云村从交互界面走向公共联结的过程,体现了其将自身变为“公民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野心,将用户的媒介消费拓展到更为广阔的日常生活领域的策略。
值得思考的是,云村这种广泛的公共联结与其标榜的个性化、小众又是否存在矛盾呢?
曼纽尔·卡斯特认为从社区走向网络的过程是从价值
29 
第2卷第6期数字传播
共享走向个体决策的过程。他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个体越来越依据他人的潜在用途而非本质价值,将他人置于自己的社会网络中。尽管互联网和新媒介并不是导致这种网络个人主义出现的因素,但是它们却推动了这种个人主义的发展和持续。反观云村,从界面进入和界面管理的角度来说,用户行为和决策确实有在网络中以个人为中心的意味,但是这种个人为中心的决策和行为模式很快会因为置于云村的公共资源中而被溶解。歌单、歌曲、评论、主页,每个节点都单独与用户个人接触,但是却都是由用户共同组成。乐评专列、日历、图书,每一个都指向用户独自的日常生活,但最终却指向共享乐评的意义,产生情感共鸣。在云村的公共世界中,用户想要听到符合自己口味的歌曲,前提就是在云村中过相应的访问数据,用户充当的是这个世界的连接器,而小众和个性化在其履行好连接器职责的基础上才能发挥。由此,云村的小众音乐文化、社交文化等等其实都是建立在用户广泛的公共联结基础之上。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云村的这种公共联结由走向音乐世界出发却会拓展到更为广泛的公共世界中。正如库尔德里在他的研究中举到的一个例子一样,一位媒介消费日记的记录者被要求撰写公共问题时,他只写关于有关体育的文章。
“他写关于有关体育的文章并仅仅处于兴趣。对他来说体育世界,特别是足球世界有许多特征,这些特征是我们会与其他构想的公共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由足球世界他能够延伸到对公共事务,比如社会道德、价值观的思考等。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云村,音乐世界虽然是基于情感的表达,但是许多小众音乐,特别是民谣、摇滚、嘻哈等都会从不同侧面对现实世界有所关照,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年轻人的工作、对爱情和亲情的态度,对生活处境的不满等都会由音乐引发。这种与现实的勾连使得用户将称为是一个“有人情味,有故事的地方”。
总体而言,网易云音乐“云村”是基于云音乐技术构筑成的用户与软件之间的交互界面,这一界面蕴含着节点思维,使用户在不同功能间流动,形成交织的关系。同时,借助音乐的力量,云村构筑了用户之间的情感界面。这种界面指向公共联结,暗示着网易云音乐走进用户日常生活的野心。这种公共联结保证了用户小众和个性的诉求,同时也蕴含着延伸至更广泛的公共世界的潜力。
注释:
①《网易云音乐:丁磊的音乐社交野心》,2013年3月4日.tech.
qq/a/20130304/000013.htm
参考文献:
[1]郑敏.基于信息技术革命之上的音乐传播利弊分析——以云技术
为例[J].艺术评鉴,2017(22).
[2]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金
吾伦,刘钢,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17.
[3]尼古拉斯·盖恩,戴维·比尔.新媒介:关键概念[M].刘君,周竞男,
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52.
[4]牛东方,谢里阳,杨松,吕春梅.基于特征分析的机电产品交互界面
评价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
[5]贾克·阿达利.噪音 音乐的政治经济学[M].宋素凤,翁桂堂,译.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2.
[6]约翰·菲斯克.传播符号学理论[M].张华娜,等译.台北:远洋出版事
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36.
[7]冯波.谈音乐评论在音乐文化传播中的作用[J].当代音乐,2016
(13).
[8]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780-1950[M].高晓玲,译,长春:吉林
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326.
[9]Nick Couldry, Sonia Livingstone and Tim Markham ,Media
Consumption and Public Engagement:Beyond the Presumption of Attenti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7:7.
[10]冯志全,梁丽伟,徐涛,杨晓晖,刘弘.虚拟装配交互界面中的隐式
交互算法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7(10). [11]林旭怡,邵秋瞳.基于信息架构下交互界面图标设计浅析[J].数
码设计(上),2017(04).
[12]姜婷婷.浅析认知能力在手机交互界面中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应
用[J].工业设计,2017(08).
[13]任淑愉.基于情景感知的自然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设计学:东
南大学,2016.
(上接第27页)归根的思想等,也让很多人对新农村建设有着较多的向往和期待。当然,自媒体中呈现的各种城乡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引发了彼此间的关注和日益。总体上看,自媒体中的城乡互动传播的最终结果,给受众带来的感受是:城乡互动传播的最佳结果,不应是哪种文化占优或被唱衰,而应该是城乡文化融合,构建一个彼此认同、相融相辅的城乡文化共同体。近些年受自媒体热捧的“寻根文化”“姓氏文化”“家谱文化”“祭祖文化”等,多说明了这一点。同时,类似于工业时代初期,国家提出的“农村支援城市、城市反哺农村”的那种理想化的格局,一些在城里打拼成功的人士,不忘乡里、家族,用资金、技术和人脉回馈乡里,成为新时代的“新乡贤”的良好现象,也被自媒体所热捧。在国家政策导向上,这种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互促互进的发展模式,其方向是在尽可能保留乡村优质原貌的基础上,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民生活,让乡里人享受到和城市人水平接近甚至高于城市人水平的优质生活。自媒体时代,城乡互动传播和文化融合所要构建的城乡文化共同体,应是各具特而又彼此尊重和求同存异的,凸显中华民族不同区域优质文化的有机系统。
当然,自媒体时代的城乡互动传播的价值往往不仅文化传播的单一方面,它还具有诸多边际价值,比如最突出的就是其经济价值,就自媒体时代的城乡互动传播的主体而言,很多人或平台传播这两类题材,初衷是通过传播相关内容获得相关的收益,如成名的荣耀和相应的经济报酬等,但无形中却催生和形成了新的“网红经济产业链”,网红既从事原创内容生产,又为地域产品、服务等广告代言,甚至直接从事产品直销,从而打造出一种线上线下互动的经济模式,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之道。
四、结语
从当前我国自媒体城乡互动传播的现状来看,不少个人和平台还存在着内容良莠不齐、生命周期不长、深度和广度挖掘不够等不足。自媒体时代的城乡互动传播,还处于民间和企业和某些媒体自发运作、野蛮生长的阶段。国家和主流媒体应就如何整合这些散落民间和企业的文化资源,构建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民族文化复兴需求的城乡互动传播的宏观体系,进行全盘思考和整体规划。
空间歌曲链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R][OL].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v/gongbao/ content/2014/content_2644805.htm,2014-03-06.
[2]郑新立.城乡一体化是最大的新动能[N].学习时报,2016-12-
15(A1).
[3]张雯婧.新乡贤文化:乡村治理的时代选择[N].光明日报,2017-
06-02(11).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