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艺术学:
含义:比较艺术学是跨国别(民族)、跨族、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门类)的艺术研究。它研究两个以上不同国别、民族艺术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文化圈艺术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语言艺术之间的关系;研究艺术与其他学科(包括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质言之,比较艺术学是跨视域的,是在比较视域的“关系”中展开的一系列艺术研究工作。显然跨视域决定了比较艺术学的性质,跨视域也是我们对比较艺术学这个学科进行界定的基础。比较艺术学以跨视域为基本属性的学科本位决定了研究对象,也决定了相应的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与艺术学理论的区别:
艺术学理论主要是综合地、整体地研究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研究艺术的总的性质与特点,即研究“隔行不隔理”的“理”。艺术学理论是通过对艺术门类的综合研究,探讨其艺术的总体规律、总体特征,是整体的、综合的、宏观的艺术研究,即对艺术中所有不同门类如美术、音乐、设计、戏剧、影视、电视、舞蹈、文学做综合性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归纳的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研究其艺术的总体规律、原理和特征
艺术学理论不仅对艺术规律和艺术原理进行研究,又要探讨艺术学的发生、艺术的历史、艺术的现象、艺术的流变、艺术的风格(或艺术风骨)、艺术的思潮等。故此艺术学理论大致由艺术史、艺术理论、
艺术批评三个部分组成。
比较艺术学是一项跨视域的研究工作,它的学科定位在于研究者,而不在研究对象。比较艺术学通过跨学科视域的研究,探讨不同艺术门类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这个层面上讲,比较艺术学不以探讨艺术总体规律和特征为目的。因此,比较艺术学在跨艺术门类视域研究中,由研究者决定比较视域,既可以自由选择美术与音乐、音乐与舞蹈之间的比较视域,也可以选择设计与戏剧、戏剧与文学、电影与美术之间的比较视域等,作为研究对象,即对两个艺术门类或者两个以上艺术门类之间的比较视域进行研究,而不必作整体的、综合性的研究。比较艺术学跨自身艺术门类视域关系的研究,我们称为内生态研究,因为它是发生在艺术门类比较视域之间的关系研究。
譬如美术和音乐对同一题材“梅杜莎之筏”的处理。1816年法国政府的一艘护卫舰在大西洋沉没,“船长和其他将领抛弃150人而乘坐唯一的海上救生艇逃生,而那些被抛弃的船员和乘客等人,经历了10多个恐惧逃生的日日夜夜,求生的本能使人们相互残杀,据说甚至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只能吃掉同伴来保全自己的生命。这一事件被后来的幸存者披露出来以后,引起了社会和舆论界的哗然。”取材于这次海难题材的《梅杜莎之筏》,于1818至1819年被浪漫主义画家的先驱籍里科创作出来。百年之后的德国现代音乐家亨策,受籍里科《梅杜莎之筏》的影响,用先锋派的手法创作了献给古巴革命领袖格瓦拉的音乐作品《梅杜莎之筏》。二者之间的关系,正是比较艺术学研究的对象。贡布里希的《舒伯特与他那个时代的维也纳》,以画家施温德为音乐家舒伯特创作的作品《舒伯特晚会》为研究重点,
探讨了音乐家舒伯特时代维也纳社会对他音乐的影响。贡布里希通过绘画作品研究音乐问题,就是比较视域关系的研究。这就属于比较艺术学的研究工作,而不是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工作。
跨艺术门类的视域关系,是比较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艺术门类总体原理和共同规律。二者研究对象不同,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结果也就不同。比较艺术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通过运用交叉研究的方法,探索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艺术学理论运用归纳的研究方法,研究艺术门类的总体特征和共同规律。比较艺术学和艺术学理论二者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不同的研究方法,是区别各自学科基本属性和学科特征的标志。
比较艺术学与艺术比较:
为什么我们使用“比较艺术学”这个名称,而不使用“艺术比较”。这主要基于四点:
舒伯特的作品1.一是由比较艺术学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决定的。比较艺术学是跨越视域的研究工作,它体现了研究者的内在规定性,研究者决定了研究对象,学科身份在于研究者的定位。
2.二是由比较艺术学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比较艺术学的本质属性是比较视域,因而比较艺术学是学科本位,不是研究方法。而“艺术比较”则是研究的方法,是比较的方法。
3.三是根据学科特点决定的。比较艺术学属于艺术学学科下的跨视域研究学科。即它是一门跨越视域
的艺术研究,其本质是“比较视域”,研究对象是比较视域中的艺术“关系”,即跨视域中的艺术现象和艺术形态。它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学科,独立存在的艺术理论研究工作。
4.四是“比较艺术学”这个名称已经被认同而使用。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的比较研究者都使用的是“比较艺术学”而不是“艺术比较”。
为了减少在学理上的误读与学科上的含混不清,我们强调使用“比较艺术学”这个词来框定跨视域的艺术研究学科,而不使用“艺术比较”这个只能说明研究方法的名称。比较艺术学是学科本位而不是研究方法,比较艺术学不是艺术比较。因此,作为一个学科名称的使用,我们认为使用“比较艺术学”比使用“比较艺术”,显然更为科学和规范。当然,“艺术比较”更不可取。
研究特点
1.比较艺术学作为一个学科,还必须强调跨视域的可比性原则。比较艺术学的可比性原则,是将比较视域确定在共同的逻辑关系、现象关系以及学理关系中,并以此寻求相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如果研究者不把比较视域和研究的问题限定在一定的可比较的范围之内,就很可能会把根本没有可比性的作品拿来比较,其结果往往是比较谁好谁坏、谁高谁低。这不但失去了比较的目的和意义,更失去了一个学科的方向和特征。可比性原则是比较艺术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2.比较艺术学作为一项特殊的艺术研究,其本质就是跨视域,把握比较视域中的各种“关系”,即以“跨越”为基础,研究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把比较艺术学理解为是对这“四个跨越”关系的研究,而不是比较不同视域的艺术的高低或好坏。“四个跨越”,包含了“亲缘关系”“异同关系”“科际关系”和“通律关系”。比较艺术学就是对这些关系的研究。依据比较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比较艺术学的研究,就可能不太关注作品的“好坏”问题,而是关注跨视域艺术之间的关系问题。譬如某一国家或民族的艺术是否受到另一国家或民族的异质艺术因素的影响。明清时期,广东沿海的“外销画”,如果以绘画的质量而论,的确一般,但是它具有“比较艺术学”学科的研究价值。因为这些外销画,受到了外来绘画因素的影响,具有“亲缘关系”的可比较性。再譬如,明清时期外国传教士在来华传播宗教过程中,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不惜学习绘画。有的传教士因为能绘画,被留在宫中从事绘画活动。为了使皇帝或宫中达官贵人满意或适应中国人的审美欣赏习惯,这些外国传教士努力学习中国的绘画技法,绘制了许多具有中国绘画风格的西洋绘画作品。尽管这些绘画作品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它却有比较艺术学的研究价值。
比较艺术学研究方法
比较艺术学是本体论,不是方法论,但包含了“比较”的方法。比较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种:“变迁研究”、“形态研究”“互释研究”和“交叉研究”
变迁研究是对那些因受异质元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的艺术进行研究。“变迁研究”是比较艺术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变迁研究的核心是“亲缘”关系,主要手段是考证,“考而后信”,需求其变迁的事实依据,求其艺术形态迁移的方式与脉络。但须知道,不是所有的变迁都受到异质元素的影响。变迁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原本文化脉络的发展逻辑演变,我们称这种变迁为“正变”;二是因受他者艺术影响而发生的迁移变化,我们称这种变迁为“异变”。变迁研究考证的方法主要有:
1.实例考证。实例考证包括有“图像考证”、“音律考证”(或“旋律”)、“文本考证”。比较艺术学的变迁研究,虽然说比较视域是研究对象,但落实到具体实例却是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艺术作品主要有视觉艺术———美术、舞蹈。听觉艺术———音乐。综合性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以及语言艺术———文学、诗歌、剧本。因此,“视觉图像”、“听觉音律”(或“旋律”)和“语言文本”成为变迁研究实例考证的主要实物资料和依据。
2.学理考证。学理考证包括有“事理考证”、“画理考证”、“乐理考证”、“文献考证”。凡事因之变必有其理。因而“亲缘”还需要从学理阐明。“事理”、“画理”、“乐理”和“文献”是学理考证之材料和依据。如果说实例考证主要在于“感性”层面,那么学理考证就注重“理性”层面。对任何一种由于异质元素引起的“变化”,都需要从事理上明辨,穷究其理,说明某种艺术形态的变化是因为“他者”元素影响所致,而改变其原有的发展路径。
3.人物考证。人物考证主要包括“放送者”、“接受者”和“传递者”。放送者放送何种作品或思想,传递者通过何种方式将本土(或他者)艺术向他者(或本土)的进行传播。接受者为何接受,接受的程度和范围如何。这都是需要对放送者、接受者和传递者进行考证。对传播者的考证,同时需对传播路线考证,是为了求其事实依据,证明确有其传播的史实,以避免“于理不合,无渊源流变可求,与事实甚远”[1]150的结论。
综合而论,变迁研究的方法重点在,考察不同国别和民族艺术间的交流中,因异质元素的影响而改变其演变的路径方向,使艺术形态发生变迁。就是说,考察和研究一国和民族的艺术是否受到另一国和民族的艺术影响而发生的形态上的变化迁移。不同国别和民族艺术现象之间的影响,我们可以称“事实联系”。而艺术观念之间的影响,我们可以称“精神交往”。变迁研究就是考察寻这些交流活动中的“事实联系”和“精神交往”。要寻“事实联系”和“精神交往”的证据,自然考证成了变迁研究的主要特征和方法。
文献是必不可少的资料。不过,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文献”不仅仅是文字资料,图像或视觉实物———艺术作品,听觉实物———音乐作品(包含曲谱和旋律本身),同样是文献,有时其价值甚至超过了文字资料的文献价值。变迁研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图像在实证方面有时是比较模糊的或不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文字文献印证。譬如说,北京圆明园遗址建筑物遗存中,那些外来因素的元素,显然不是中国传统建筑原本路径的变化。这些外来元素,证明了我国清代建筑受到西方建筑某些样式的影响,而发生了形态上的变迁。
变迁研究,在当下世界文化语境中,更显突出的作用。尤其是东西方艺术的广泛交流,世界话语和艺术语言(或称国际艺术语言)的语境逐步形成。东西方国家或民族的艺术,相互之间受到影响,使各自原本发展的路径发生了异变。譬如中国当代艺术深受西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影响,其表现形态、艺术观念、艺术思潮等等,无不受其影响。西方现代艺术受中国古典艺术
形态研究的核心是“异同”关系,主要手段是比照、参量,研究的正是那些没有“亲缘”关系的不同国别和民族之间的艺术形态和艺术现象。“形态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比照、参量不同国别和民族艺术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特征,我们通常所说的“异同”特征。即1.求其共同之处;2.明辨相异之处;3.求知异同之处缘由;4.得知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故此,形态研究的方法就有别于变迁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