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的思考
张文龙
甘肃中医学院
 
1.什么是方
众所周知,中医看病就讲究个开方。但看病开药就叫开药不就得了,为什么叫开方,因为我知道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许多说法和称呼都不是随随便便来的,应该很值得思考。
那么首先需要弄清楚的就是,到底方是什么?中医方剂的教材里说方有两层含义,第一就是医方,药方,处方;第二就是规矩,规定。这种说法显然不能令人满意,经一番思索,记得有一种说法叫医者易也,最后我似乎到了答案。《易·系辞》讲:方以类聚,物以分,吉凶生矣。知道了方是用来聚类的,那么,东方就应该有东方这一类的东西,西方就应该有西方这一类的东西。
不管是什么医学,中医也好,西医也好,他所探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疾病的相关因素。什么因素导致这个疾病,那么从上就应该有针对性的。有人曾预言21世纪是生物医学世纪,西医研究将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基因方面,目的就是要解决在基因这个层次的相关因素问题。而中医呢?病机讲: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而东方生风,南方生火(暑),西方生燥,北方生寒,中央生湿。这就把疾病所相关的最重要的那个因素归结到方上来了。
方以类聚,正是由这些不同的所属的导致了众多疾病的发生。所以,疾病的因素再复杂,它也离不开这个方。反过来,我们疾病叫开方,开什么方呢?就是开的上面这个方。如果你是寒导致的疾病,那这个致病的因素在北方。北方你拿不走,但你可以模拟一个能够对付它的去对治,协调它。那么这个,你就可以根据寒者热之这个原则,模拟一个南方,用这个南方去对治这个北方。古人云: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所以南方起来了,北方自然要下去。所以疾病就时空的转换,就是方的转换,将人从不健康的疾病时空状态转换到健康的时空状态。
3. 方以类聚
方的划分方法有很多,从基本的角度说有五方——东南西北中,但如果按八卦分则有八方,按年支分有十二方,按节气分有二十四方……
以下我从最基本的方(五方)来讨论,看看每一方里究竟聚有哪些相关的类。
      3.1时间方
      方首先是聚时,东方聚寅卯辰时,聚春三月;西方聚巳午未时,聚夏三月;南方聚申酉戌时,聚秋三月;北方聚亥子丑时,聚冬三月。《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又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这就是说疾病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就是时间,与时间有关系。有人干脆说开方就是开时间,是很有道理的。伤寒论里有青龙汤,白虎汤,青龙代表啥,青龙就代表东方,开东方实际就是开的春三月,开寅卯辰。白虎就代表西方,开西方就是开秋三月,开申酉戌。还曾听说过以前一个老中医流行乙型脑炎就用过98种不同的方子,就是因为不同年份疾病相关因素不同,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不同了。
3.2 五行方
      就是金木水火土,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疾病跟五行相关在《黄帝内经》里面随处可见,在此不必赘述。还有,我们经常看到五行与阴阳相提并论,其实,五行就是阴阳的不同状态。五行是怎么来的?阳气处在生的状态就叫木,处在长的状态就叫火,处在收的状态就叫金,处在藏的状态就叫水,而生长收藏这个转换的过程就是土。
3.3 五气五味方
      二者主要反映药物的属性。东方温,南方热,西方凉,北方寒,中央平;东方聚酸,南方聚苦,西方聚辛,北方聚咸,中央聚甘。中医处方治病,依靠的是什么呢?很重要的就是药物的这个五气、五味。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用药物来模拟时空,模拟方位。我们知道《神农本草经》和中药教材,它在每个药物里先谈气味,气味放第一位,主治功效放在第二位。气味是药物的首要因素,功效主治是次要的因素;我们再看《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治病讲补泻,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她凭什么补泻呢?凭的也是这个气味。所以,
她讲: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她讲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凭一个止咳平喘,一个疏肝解郁怎么治方?它算东方还是南方?所以,中医治方她是凭气味来治方,有气味才有方可言。
因为你爱上他简谱
3.4 五方
      五是青赤黄白黑,东方青,南方赤,中央黄,西方白,北方黑。既然颜与方有这样的关系,这就告诉我们对于调我们不能光作颜来看,它应该有更深的涵义、更大的作用。《四诊抉微》有言:天气由脏发,随气华。在诊断中,中医有独特的诊。还有治病不但用药物的气味与主治,而且还从五入方,五治方。我们知道青多入肝,赤多入心,黄多入脾,白多入肺,黑多入肾。临床脏腑用药时可依照此理论,比如朱砂赤入心经以镇心安神,石膏白入肺经以清肺热,白术黄以补益脾气,玄参黑入肾经以滋养肾阴。另外可用于养生保健,比如我国健康专家洪昭光提出的五营养学说和现在流行的可强身健体的五行蔬菜汤
      3.5 五音方
五音即角徵宫商羽。东方角音(可用简谱记为),南方徵音(可用简谱记为),中央宫音(可用简谱记为),西方商音(可用简谱记为),北方羽音(可用简谱记为)。《吕氏春秋·音初》说音成于外而化于内。即,音声是自然界的物体及人内部状态的表现,反过来,通过这个表现,便可推知他们的内部状态。气强则声强,声强则其众劲。律者,所以通气,故知吉凶也(《史记索隐》)。神秘的声占由此发展而来,中医四诊中的也与此相关。因为疾病与五音相关。你的肺病了,那你的商音肯定会出问题,你的心病了,徵音肯定会出问题。从的角度看也是一样。五音同样也能治病。商音就是属于西方,就属于金,金就能克木。你光知道羚角钩藤可以平肝熄风,应该知道商音一样地能够平肝熄风。我国古代对音乐疗法的研究也反映在一些古籍当中。如《欧阳永叔集》中曾记载,欧阳修患有忧郁症,食欲大减,屡以药疗不效。后闻宫声数行,久则乐之愉然,不知疾之在体,故而他指出用药不如用乐矣。清代涨潮作《虞初新志》中有某患齿疾,予受以吹箫而愈,所治者非一人矣。由上述可知,古人不但对音乐调节情志的作用有所认识,而且已经将其运用在临床医学中了。
3.6 五志方
五志就是怒、喜、思、忧、恐。东方怒,南方喜,中央思,西方忧,北方恐。情志跟疾病的关系我想人人都有感受,不用在此多说。而且《内经》中都有明确的记述。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对于这类疾病,有时候解铃还需系铃人。在古医案里,有不少是用五志的方法疾病的,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治病,这些都是因为有方的因素。如温病大家叶天土的怒胜喜之治,是暴盲症。苏州太守藩宪新到任,升堂之后双目忽然失明,急请叶天士诊治。叶天士说:须全副仪仗来迎。来使如言回禀后,藩宪闻言大怒。左右再三婉言说天士平时治病如神,乃一代名医,于是排列仪仗去迎接。仪仗队来到叶天士的医寓种福堂,叶天士又让弟子回话说:须官太太亲自迎方可。藩宪听此禀报后,大怒咆哮,左右无不屏息战栗。怒气正盛时,他的双目忽然复明。这时,叶天士登门请罪,用中医形神相依、五志相胜的的脏腑藏神理论解释说,心者,神之舍也。过喜则神散,目故失明。惟怒则阳气逆上,故必得大怒,方可抑阴而伸阳。
3.7 五臭方
臭跟味不同,它是通过鼻来完成。五臭即臊、焦、香、腥、腐。东方臊,南方焦,中央香,西方腥,北方腐。这个味道能表现出什么?如果你身体某个部位呈病态的话,就会特
别喜欢吃某种味道的东西。比如脾属中央,脾胃如果黏滞,人就喜欢吃一些香窜的东西。香窜的东西,会宣开脾胃的湿滞。肝属东方,臊味跟肝气相关,肝气旺的人喜欢吃猪下水。肾属北方,肾气衰败时,病人散发出的味道就是腐味。在肾气衰败的时候,医生常用腐味的东西做药引子,引导别的药入肾,肾的病变。例如,在过去骨头的病变时,老中医会按照取象思维的方法,一些很奇怪的药,像被沤过的棺材板等很臭的东西来入药。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没有土葬了,这种东西也都不到了,从五臭去治病的方法也很少再应用了。
3.8 五畜方
      五畜指鸡羊牛马猪,东方鸡,南方羊,中央牛,西方马,北方猪。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是肉食的时代,常听老人们说过去一年能吃上一顿肉就不错了,但那时候也没听说有谁的高血压,糖尿病的。可现在人们生活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哪天不是肉,哪顿不是肉?现在的疾病越来越复杂,奇疾怪病也越来越多,而很多高发病率的疾病就与肉食直接相关。比如鸡肉,《本草纲目》中就说:鸡在卦属巽,……鸡鸣于五更者,日将至巽位,感动其气而然也。今有风病人食之,无不发作,……”能助肝火天产作阳,地产作阴,鸡卵
生而地产,羽不能飞,虽为阳精,实属风木,是阳中之阴也。故能生热动风,风火相扇,乃成中风。所以现在研究某些疾病或是饮食养生,如果从中医的角度,五畜的角度入手,也许会有很大进展。
3.9 五数方
五数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其中天数五,地数五,合之即五数也。《易·系辞》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以天地分之即奇数一三五七九为天数,偶数二四六八十为地数,天数为阳,地数为阴。以五方类之,则一六北方水,二七南方火,三八东方木,四九西方金,五十中央土。数的五方的分类实际上就是传统所说的河图数,河图可以说是传统文化中一个最具神秘彩的东西。数在传统中医里,它不是一个纯粹抽象的数,它是数中有象,象中有数,象数合一。古代有专门的象数学,就是探讨象与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数与物之间的关系。象数学素称难治,因其涉及到天文、历法、音律、伦理、哲学、医学、占测等内容,体系十分庞杂,造成人们对它的认识难度大大增加。久而久之,象数之学成为神秘之学的代名词,并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其所研究的内容是整个古代文化确知确证了的,不容推翻,推翻了它就等于推翻了整个古代文化。
所以,象数学对于中医来讲是一门很实在的学问,比如古人制方的大小,用药的多少,以及每味药的具体用量,就是依据这个象数的学问。
3.10 五德方
即仁、义、礼、智、信。道学称之为五德,儒家称之为五常。东方仁,西方义,南方礼,北方智,中央信。对应着五脏就是:肝里边成藏仁,心里边藏礼,肺里面藏义,肾里面藏智,脾里面藏信。这就牵扯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疾病与道德水品的关系。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灵魂。它集中地浓缩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经》里。医与道相通,也就通在道德之中。《内经》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气。由此可见德就是长养我们人类生命的能量生者气。所以如果五德品格缺失,五德能量缺乏,就能够使我们的身体里面产生很多的疾病。以为例:仁德品格缺乏,仁德能量缺乏,这样的人性格上肯定自傲抗上,不服人管,常自己生气。这种人很多,女性一般就表现出爱生闷气,在心里仇恨别人,但外在表现不显露出来,可以憋到自己对着墙角流眼泪,但是却淤积在自己体内。表现在健康上,就会伤肝,造成气滞血瘀,头晕眼花,胸闷腹胀。肝五行属木,仁德为肝脏之本,肝主筋(血管、韧带)。仁德缺乏的人,
晚年最容易四肢麻木,中风瘫痪。而且,仁德品格缺乏表现在命运际遇上,就会人际关系紧张,一生各种事业发展困难重重。仁德丰厚的人,一般从眼睛就可以看出来。他表现出了一种慈爱、善良、宽容,宽容忍辱,博爱万物,举止非常端庄,随时都可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在待人接物上,也表现出一种柔和畅达,能够宽容、包容,称之为慈眉善目。为什么会慈眉善目呢?因为肝开窍于目,所以从人的眼睛上就可以发现这一个人是否具备比较浑厚的肝木仁德和品格,有了品格才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