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价值理论
    与实用价值相对的理论是感知价值理论,而心理学认为人类除了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外,还可以用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器官获得外界信息。每一种感知器官都具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比如,味觉器官就有甜、酸、苦、辣之分,只有正确地利用各种感知器官才能使信息充分地输入大脑,不然的话就会妨碍我们获取信息。
    这里我要讨论的是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视觉感知又分为视觉理解和视觉记忆。视觉理解指的是识别事物的属性和状态,如红和蓝,绿和黄等,即我们常说的颜。这种理解包含很多要素,如区域、方向、大小等,一般情况下我们仅需要知道颜就够了。而视觉记忆则是我们每天接收到的大量的视觉信息,这些信息中有的是已经存储在大脑的视觉区域内,也有许多是刚刚进入视觉系统的新信息。要让这些信息在大脑中形成视觉图像,对于我们十分重要。为了便于我们更好地接收这些信息,我们往往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放在一起,这样我们在观看电影时就会容易选择观看顺序,在需要回忆某个细节的时候也会快速地调出相关画面。比如,我在查信息时,就会边听英文歌曲边进行,这样我的大脑中就会同时呈现歌词、英文单词和歌曲,听到哪句就想起哪句。此外,有些人还会在白纸上画出需要记忆的
事物,进行精细化记忆,这种方法也很有效。所以说,我们每天接收到的大量的视觉信息需要及时地被大脑处理和加工,最终才能帮助我们进行决策,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知觉歌词    在“有声音”这个世界里,声音的感知涉及两个方面:音高和音。音高主要体现在声音的强弱上,可以通过提升或降低的方式改变;而音则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品质上,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除了音高和音外,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音长和音质。音长指的是声音持续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音长越长,说明该声音频率越低,频率越低说明振幅越大。当一个人深沉地唱歌时,他的音长较长,因为音乐家必须通过抬高嗓音来演唱,音长的增加就意味着音调会越来越低,同时伴有更加低沉的声音。音质指的是声音的性质,比如清晰度、圆润度、饱满度等。一般情况下,饱满、清晰的声音音质都较好。而有噪声干扰的情况下,即使音高、音等条件都很好,但由于音质差,我们也会感受到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