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丘氏开姓始祖
 
邱氏本为丘氏。西汉武帝刘彻纳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对策,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避孔丘讳,令丘加(阝)部改为邱。金明昌三年(1192年)金修曲阜孔庙,命臣庶回避孔丘之名,其域内丘姓改邱姓。但影响最大,范围最广泛的一次丘改邱姓,是清雍正三年(1725年)因尊孔避讳孔丘之名,雍正帝诏令丘加邑(阝)为邱。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古梅州石窟大坑头丘氏始祖二十一世、民国参议院议员丘逢甲等,以姜太公子孙得姓于姜太公封国之国都营丘,早于孔丘,无先人避讳后人之理为由,在粤闽两地登报呼吁族人恢复祖先肇姓之丘。因此,闽粤台部分族人闻之响应。但国之多数族人因不知情,或因涉及法律户籍等诸多问题,仍然使用邱姓。故今丘、邱通用。台湾省丘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曾被迫改姓冈本、冈林、冈田等日本姓,1945年光复后,奉令复为丘姓。1955年《第一妣异体字整理表》将作为之异体字予以淘汰。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乃确认作为姓氏使用时为规范字。
一、可考之最早丘姓先祖与丘氏的来由
丘氏的肇姓始祖究竟是谁呢?纵观古籍,名字之前冠有字为氏者,最早见于《孔子家语》中长事齐君的丘吾子公。公元前521年,孔子三十一岁适齐,目送孝子丘吾子公奔水而卒。之后,《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即公元前519年,又有“邾人城翼”的邾大夫丘弱公。春秋战国时期,还有鲁国左史、号称文宗史祖的《左传》作者、史称左丘明的丘明公。而最早述我丘氏由来的是:东汉末应劭字仲远撰《风俗通》云:丘氏、鲁左丘明之后。又:齐太公封营丘,支孙以地为氏,世居扶风。(西)汉末,丘俊持节江淮,属王莽篡汉,遂留居江左,居吴兴。唐《元和姓纂》云:丘: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为姓,世居扶风。左传,邾大夫丘弱。又扶风:汉平帝时,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属王莽篡位,后俊遂留居江左,居吴兴。又:吴兴:丘俊居吴兴乌程。松江太守丘灵鞠生迟,梁永嘉太守。五代孙仲升,唐开临尉,宋西侯丘道让,亦俊后,七代孙悦,岐王傅,昭文学。又河南:后魏献帝七分国人,以弟豆真折为丘敦氏,封临淮王,孝文帝(471—476)改为丘氏。其后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氏族大全·卷十一》载:丘:宫音。河南。齐太公封于营丘,其后以地为姓。《姓考》、《姓篇》云:丘,齐太公封营丘,子孙以地为氏。《著姓》云:左丘明盖姓丘而官为左史。孔府档案《左传精舍志·卷五》云:左子先世,系出姜姓,太公封于营丘,嫡子丁公伋立为诸侯,支子印,遂以丘为氏。《闻喜县志》云:丘氏,毌丘俭之
后。200391日版张人元著《中华姓氏故事》云:齐献公吕山封其弟吕贷为大夫,食邑营丘,准其以祖先建国之都邑营丘为氏,吕贷始以丘为氏。综合以上诸说,以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为姓,世居扶风为早,而此却并未指出齐太公支孙的名讳。
二、全世界现存最早的丘(邱)氏族谱与谱序
目前,倾尽中华丘氏宗亲联谊总会、中华丘氏族谱研究总会、中华丘氏大宗谱编委会之力搜罗全世界,现存最早的丘氏族谱是为广东蕉岭的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世系的《镇邑丘氏族谱》,该谱由十一世东房丘滨、丘鈇、北房丘裕三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纂修,由东房丘希质公后裔于清康熙八年(1669)刻印;丘(邱)氏现存署时间最早的谱序是为大唐贞观十六年(642)岁三水陈国公侯君集所作的《丘氏始创宗牒序》、唐总章元年(668)湖州剌史杨廓所作的《河南天水两郡合谱序》和唐嗣圣六年(689) 丘崇所作的《河南天水分郡立谱序》以唐朝丘行恭的父亲丘和为始祖。
乃至1841年以前,全国各地的丘氏族谱均无开姓始祖是穆公的记载。
三、穆公肇姓之说的由来
清道光壬寅(1842年)江西萍乡立本堂《邱氏族谱·卷三//八二/姜太公源流世次民籍》始载:“始祖公穆公  周成王三十六年壬戌封于营邱,郡号河南,支子以地为邱姓。配古氏,子二:銶、锣()。”这是中国境内的邱氏族谱第一次出现“穆公”的记载。从该谱后面所列世系看,这是福建建宁邱家排法从公后裔所修之谱,法从公的父亲是乔公,祖父是小亮公-曾祖父是平宗-高祖父是仕宾公,改谱将上接世系原本失考的浙东老人村人仕宾公改名国宗,上接仲卿-方怀-机宜-齐之-到江西宁都灵溪的文仲公,文仲公上接渎公-崇公-行恭公-和公-德公-二居士公。二居士公原本也没有上接世系,所以,法从公后裔修谱在二居士之上又编造了上接疏公-光廷-裕德-友文-笔元-瀧任-连贵-宏达-月泷-胡一-顺福-烈洸-永和-考金-世贵-传发-林左-保元-常桓-监公-方远-理政-拱廷-茂千-笔连-君礼-辉公-文亮-湖公-复循-涵公-来公-付公-丘岳-金亲-浇公-和公-坊公-宣公-红起-田公-汤公-学公-元公-在右-吴公-美公-慎公-圣公-尽公-济公-元公-銶公-穆公等五十四世伪祖先。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江西万载邱大和修、邱义兴、邱大凰纂河南堂《邱氏族谱》载:“始祖公穆公  周成王三十六年壬戌封于营丘。子号河南,支子以地为邱氏;配古氏夫人。子二:銶、锣(殇)。”这是中国境内的邱氏族谱第二次出现“穆公”的记载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江西万载邱维峤纂修河南堂《邱氏族谱》以穆公为肇姓始祖,以烋始祖,其先河南光州固始人,北宋初居福建甫田。这是中国境内的邱氏族谱第三次出现“穆公”的记载
清同治九年(1870)江西邱兆炳、邱运春纂修河南堂《邱氏重修族谱》以穆公为得姓祖,以烋,字烋秀为56世祖。这是中国境内的邱氏族谱第四次出现“穆公”的记载
清同治十一年(1872)湖南浏阳邱大凰纂修河南堂《浏邑从祥祠邱氏族谱》以穆公为肇姓始祖,以烋,字烋秀为56世祖。这是中国境内的邱氏族谱第五次出现“穆公”的记载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江西兴国举人邱毓锟编《江西兴国邱氏联(七)修族谱》把名讳字号均未传于谱的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当成六十郎,上接外系六一郎-四三郎-三五郎-原本上接世系失考的福建上杭黄坑丘氏始祖二十七郎,又把二十七郎当成“惟禄”上接丘自华1574年杜撰的继龙-伯七郎,又将伪托之“伯七郎”上接原本无人祭挂的上杭太拔三五郎,又将原本上接世系失考的上杭太拔三五郎上接外系葬连城高地圳头坑只生十一郎、十二郎、十三郎三子的三郎法言,三郎法言和二郎法从是兄弟,他们的父亲是乔公,祖父是小亮公-曾祖父是平宗-高祖父是仕宾公,邱毓锟修谱又借用清道光壬寅(1842年)法从公后裔修的
江西萍乡立本堂《邱氏族谱·卷三//八二/姜太公源流世次民籍》铆接的世系,沿袭其将上接世系原本失考的浙东老人村人仕宾公改名国宗,上接仲卿-方怀-机宜-齐之-到江西宁都灵溪的文仲公,文仲公上接渎公-崇公-行恭公-和公-德公-二居士公-疏公-光廷-裕德-友文-笔元-瀧任-连贵-宏达-月泷-胡一-顺福-烈洸-永和-考金-世贵-传发-林左-保元-常桓-监公-方远-理政-十一年简谱拱廷-茂千-笔连-君礼-辉公-文亮-湖公-复循-涵公-来公-付公-丘岳-金亲-浇公-和公-坊公-宣公-红起-田公-汤公-学公-元公-在右-吴公-美公-慎公-圣公-尽公-济公-元公-銶公-穆公的世系。这是中国境内的邱氏族谱第六次出现“穆公”的记载。现在海内外流传最广的穆公世系即此。
光绪三年(1877)丁丑岁,中都上塘厦设局续修《上杭丘氏世渊公支谱》,江西兴国癸酉科举人邱鸿猷者携有兴国丁卯(1867)科举人邱毓锟修刻族谱一卷至上杭中都上塘厦,中都人邱凤冈修谱即将上接世系原本失考的上杭太拔三五郎编为穆公71世。后将穆公为丘氏开姓始祖之说传至江西宁都、广东蕉岭以及台湾各地,又传遍海内外。
1272年韶州佥判丘必明创谱至1992年以前,广东饶平金山祖烋公上没有上接世系。
1993年广东大埔邱陵、邱云编《金山丘氏大成谱》丰富和发展了江西萍乡、万载、兴国,湖南浏阳、平江和福建上杭对姜太公的描述,称太始祖姜太公炎帝神农之后,商朝庚丁八
年(公元前1139年)己酉生于河南汲县,长而有文武才,曾为商朝灌檀令。后因纣王无道,避居东海之滨。有闻文王振作遂西入于渭水之磻溪而居。年八十遇文王后,为师尚父,佐周灰纣,受封于山东,国号齐,都营丘。以支孙取营丘之丘为氏,乃源自太公,故追尊为太始祖。妣司马氏,生三子;长子伋(即齐丁公),次子将具,三子穆。一女邑善,为周王后。”“始祖穆公,太公支子(第三子),居河南开封府封丘县,以十八氏支孙开丘氏,尊穆公为始祖。妣古氏,生二子:长子銶、次子锣(幼殇)。并将穆公世系加在烋公之上,将烋公由穆公56世改为穆公73世。丘氏族谱中的“姜太公商朝庚丁八年己酉生于河南汲县”之说,“姜太公生三子长子伋,次子将具,三子穆”之说皆从此始。值得一提的是:封丘县为公元前202年置。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7年,楚汉相争,汉高祖刘邦兵败延乡(封丘县城内),遇翟母赠饭解危,突围西遁,得免于难。公元前202年,汉立国,刘邦为感翟母进饭之德,将延乡建制改为封丘县,不久又在封丘县东南部置平丘县。姜太公子辈是,何来开封府?又何来封丘县?《金山丘氏大成谱》所谓“太公支子居河南开封府封丘县,以十八氏支孙开丘氏,尊穆公为始祖。”明显是随心所欲写小说似的,信口开河随意描写。
19955月,台湾人邱正吉自认烋秀公之后,在广东大埔寻根,得邱陵、邱云1993年编的
《金山丘氏大成谱》后,信以为真,即往山东临淄寻根,并在山东临淄的姜太公祠侧兴建丘穆公祠19964月建成竣工。
20048月,《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姜太公志》出版,采信台湾人邱正吉提供的广东大埔邱陵、邱云1993年编的《金山丘氏大成谱》之说,在姜太公生平中载:太公三子为丘穆公。太公封齐,都营丘,命其三子镇守营丘,以封地为氏,而为丘氏,卒谥穆公,故丘穆公为丘(邱)氏之开姓始祖至此,丘氏开姓始祖穆公之说不是也是了。
四、印公肇姓之说的由来
明天启三年(1623),山东肥城丘云街续辑,左丘明六十九代孙邱玉洁清增辑《左传精舍志》称:印,左子先世,系出姜姓,太公封于营邱,嫡子丁公伋立为诸侯,支子印遂以邱为姓。印生啇。此为印公肇姓说。今山东肥城有邱氏撰文说印公就是穆公。但经考证其印生啇一子,而穆生銶、锣()二子,无生啇之说。且孙曾以后世系也完全不同。如果继续将两种完全不同的后人传说刻意铆接在一起,显然行不通。
五、遐公肇姓说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江西都昌县周溪镇马山村口头丘《邱氏族谱》称:开姓祖遐公,周成王时,吕尚曾孙,拜爵命卿居营丘,子一:绍。此为遐公开姓说。
六、淋公始姓说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蕲春、武穴、鄂州、黄石、大治、阳新、通山《邱氏联谱》:《邱氏族谱》淋公,隐居营丘,始易姜为邱姓也。此为淋公始姓说
七、叔亮公开姓说
清嘉庆十九年(1814)江西黎川县《礼范石溪邱氏族谱·历代源流·卷之一》称:太公 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前1139—1015)。居东海之滨,钓于渭水,得遇文王,封为太师,后佐武王伐纣有功,受封于齐国营邱之邑,其后子孙遂以邱为姓焉。妣赵氏。生子一:叔亮。此为叔亮公开姓说
八、毌丘俭公改姓说
嘉庆十九年(1814),河南《泌邑邱氏族谱》称:毌丘兴子 丘俭(?~255)即毌丘俭,字仲恭,后改丘姓,三国时魏国将领,河东闻喜人。此为毌丘俭公改姓说
九、安公肇姓说
记事至道光五年(1825)的《清源上邱邱氏宗谱录》称:安公,居营邱,以邱为姓,邱姓之祖得氏之所由始也。妣氏生卒世远莫稽,子:明公。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福建于福建仙游县戚友朗编撰《仙邑凤岗邱氏族谱》、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福建永春县桃城长安村邱氏祠堂藏《堂前邱氏族谱》称安公,齐太公七世孙也,袭封营丘,遂以邱为姓。2005年间,福建石狮谱称:安公为姜太公丁公裔孙齐献公七世孙 此为安公开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