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人音版第八册四年级第五课《森林的歌声》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森林的歌声》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体验音乐的描绘功能,并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为音乐编创活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对音乐的记忆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中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为音乐编创活动。
教学过程:
音乐之旅
一、 与森林初见
春天,象征着美丽;春天,象征着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苏醒,生机勃发。春天它又是许多著名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赞美的对象。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踏上旅程,远离城市,远离工厂,一起听听森林的歌声。
1、你听到了什么? 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声音吗?
第一组:风声:沙沙    第二组:山羌:汪汪 
第三组:蝉:知了知了  第四组:青蛙:呱呱
和声展示
听一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来到了一个什么地方?
2、在继续听,你想到了什么?
3、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猜森林里的动物,昆虫们在干什么呢?
4、 你能为这段音乐起个名字吗?
二、与森林同乐
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美妙的音乐,你可以跟着音乐哼一哼,试一试你能记住那几句旋律。(视频歌声)谁能哼唱一下你喜欢的旋律?你记住了哪句旋律?
分段处理三个主题的内容和情绪。
(1)主题一主要描写了清晨,太阳公公刚刚睁开它那懵松的眼睛,森林里的小精灵们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用啦慢速的唱唱主题1。
⑵主题2:到了中午,小精灵们都到了它们各自的好朋友,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用鲁来演唱一遍。
⑶主题三是这乐曲的高潮部分,热情特别高。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感受到主题的情绪了吗?你听到大自然中的声音有哪些?有什么乐器表现的?
原来:到了晚上森林之王宣布举行音乐会。慢速用啦唱唱主题三。
3、稍快的速度演唱。
*下面我们用稍快的速度唱唱 3个主题。老师用笛子为大家伴奏
* 在演唱时,请同学们考虑2个问题:
1 你觉得第一部分的旋律和第二部分的旋律有哪些相同点?
2 你觉得第三个主题与前两主题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听听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5、下面老师播放旋律,你来听辨是哪一部分主题用手势表示出来。
6、听记乐曲顺序
(音效-----A-----A----B----A----B----C -----A-----音效
          A----B----A----B----C-----A------音效)
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三、与森林狂欢
下面我们用准备的乐器,演绎一曲《森林的歌声》吧!
分一下组:一排:学生演唱
二排:双相筒    A主题加入
三排:碰  钟    B主题加入
四排:铃  鼓    C主题加入 
注意:最后A主题合奏。                                                                                                                                                                                                                                                                                                                                                                                                                                                                                                                                                                                                                                                                                                                     
四、 与森林同在
森林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保护生态环境,让森林的歌声常在。今天的音乐之旅到这里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森林的歌声》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在感受聆听、识谱、音听辩、音乐记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乐意参与音乐活动,并有较强的兴趣,更喜欢将欣赏与演唱、欣赏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聆听,以此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在此学习中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有进一步的提高。
整节课中气氛比较活跃,环节比较紧凑,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更能生动、逼真地感受到大森林的形象。通过主旋律的模唱,学生对于乐曲的旋律比较熟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交流,
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本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减少对学生的限制,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尊重信任他们,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合作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特别是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诚然,乐曲识记是一种定论性知识,理应采用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那如何变被动的机械接受为有意义接受学习呢?因为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为此在本课教学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真切的学习起点进行有效对接、改善联结告知方式、拉长学生对两者关联性的自主感悟时空,让学生经历一个经验激发、主动思考的催生过程,就成为实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瓶颈。
《森林的歌声》效果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