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蓝尹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项英和陈毅(下)
作者:王新生
来源:《党史博览》2008年第08期
        长岭会议,项英、陈毅着手解决红军游击队中存在的思想混乱,确定了在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
       
梦醒时分粤语版        1935年3月下旬,经过十分艰苦的突围行动,项英、陈毅等率领突围人员,在油山游击队交通员的带领下,进入油山腹地,同中共信康赣雄特委书记李乐天、副书记杨尚奎等汇合。
如果我在天堂遇见你        过了几日,蔡会文、陈丕显也率赣南省党政军机关和独立第六团突围到达油山。
流行迪曲
        油山,地处江西的信丰、大庾和广东的南雄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073米,四周峰峦起伏,山上高大的古松挺立,翠竹茂密,油茶树郁郁葱葱,并有齐腰深的茅草。进到山里,只见山山相套,山湾相环,好像进入了迷宫。熟悉这里的红军游击队,像是鱼在水中;不熟悉这里的国民党军,像是熊瞎子掉到深坑里,有多少劲都使不出。这里是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地
陈乔恩男友方。
        项英、陈毅、蔡会文、陈丕显先后突围到达油山后,国民党军即以超过红军游击队数倍的兵力,对这里进行严密包围和封锁。
        敌情紧张,突围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油山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情绪出现了混乱:一种是盲目乐观。这主要表现在赣粤边原有人员中。他们原有八九百人,项英、陈毅和蔡会文、陈丕显等率领部分红军突围到这里后,使这里的部队人数增加到1400多人。特别是项英、陈毅等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主要领导到了油山,他们认为可以在项英、陈毅领导下大干一番,把赣粤边搞成第二个革命根据地。另一种是死打硬拼的盲动主义。这主要表现在受王明“左”的错误路线影响较深的人员中。信康赣雄军分区参谋长向湘林(后叛变)对指战员们说:“中央苏区失败了,我们在山里打埋伏是可耻的。不如出去拼个痛快,拼掉几个算几个。”早在项英、陈毅及蔡会文、陈丕显率领突围部队到油山前,向湘林就曾经不顾实际,坚持采用正规红军大部队活动的方式,把军分区的部队拉出来,吹集合号,点名出发,要和敌人硬拼。结果,大队人马一行动,很快就引起了敌人的注意,马上派兵前来“清剿”,搞得部队天天转移,十分被动。还有一种是悲观失望。这些同志经受不住失败
章泽天图片
的考验,认为中央苏区这次失败,比1927年大革命失败更严重,把好端端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葬送了。他们主张打埋伏,个山深林密的地方蹲起来,不露面,不做工作,不进行战斗,等待长征的主力红军回师和新形势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