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词作的认知文体学分析
    认知文体学是一门处于语言学、文学研究和认知科学接口处的年轻学科。与传统文体学不同, 它将语言分析或语言形式选择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作为关注点,这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以突显观为基础的“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基本的认知原则,它与文体学中的“前景化”理论有相似之处,认知了图形与背景,就能更好地理解前景化的文体功能。    歌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中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因素是语言。词作者要想在十分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意义,就必须借助非常规的手段,因此歌词是前景化现象最集中的文学体裁之一。著名作词家方文山创作的歌词在当今中国流行歌词界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获得了极高的社会认可度。他用不同常规的方法制造出了新奇、生动而又丰富的语言形式,使其歌词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二、图形-背景与前景化理论    以突显观为基础的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非常具有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的理论。它最初是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于1915年提出。所谓“图形”,是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部分;相反,所谓“背景”,即为突出图形而衬托的部分。人们在认知上对“图形-背景”的感知与文体学中的“前景化”有着相似之处。图形和背景是反映突显、感知前景化的主要心理运作机制,是前景化的认知基础。“前景化”也被称为突出,是文体学中最重要的概念
方文山歌词
之一,最初由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后经过雅克布森、利奇和韩礼德等人的完善,成为成型的文体观。人们日常的标准语言可看作是文学语言的背景,而文学语言可看作图形,也就是对标准语言的“常规”进行有意的违背。在文学作品中,那些为了美学价值和主题意义而作的变异或平行就是前景化,旨在“突出”,引人注目,以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前景化理论对于文学作品的解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选择,也为文学作品的解析提供有力的证据。    三、方文山词作中的前景化    方文山素有“台湾流行乐坛的李白”之称。他在歌词的创作中,运用独到的方法制造出新奇、生动而又丰富的语言形式,使其作品充满了浓重的诗画之风,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前景化是方文山词作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义等几个不同的层面。    (一)语音层面的前景化    歌词之美莫过于音。一篇好的词作,音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方文山歌词在语音层面的前景化主要是通过押韵、换韵、使用衬音字等特殊语音模式来实现的。    1.押韵。为了体现韵律美,确保整首歌词浑然一体,方文山在歌词创作时十分注重押韵。他对押韵技巧的运用恰到好处,不仅没有“以韵而害意”,还让人们体会到了汉字的美。如: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东风破》)    这首歌词整体上押“o”韵,歌词韵脚发音柔和,具有沉郁伤感
的情绪,反复交错,将昔日恋人故地重游,睹物思人的悲伤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唱起来真挚感人。    2.换韵。为更好地展现故事、更自然地抒发情感,方文山在其歌词创作中经常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情感的起伏变化变换不同韵脚,如:    风骚扰著森林 我一夜不得安宁 院子里那口井倒映被恶梦惊醒的表情    ……    风沙 要带我去哪 是她 我一生挣扎 爱恨都放不下    这首词前半段主要是对周围场景的描述,押“in”和“ing”韵很好地表现出压抑,阴郁的环境;歌词的后半段是对恋人思念之情的抒发,换押响亮的“a”韵仿佛是歌曲中主人公在对恋人大声地呼喊,体现了矢志不渝的爱情。    3.衬音字的使用。所谓衬音字是指出现在诗词曲等韵文中的使音节变得更加协调、语句节奏更加合一的字或词语,衬音字并不都有意义。方文山在其歌词中运用衬音字,为其添加了一份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如“霍霍霍霍霍霍霍霍,霍家拳的套路招式灵活”(《霍元甲》),在这里,“霍”字已经没有了原本的词汇意义,在歌词中作衬音字,使语句协调匀称,增强了气势,传递出了在面临外来侵略的时候,国人奋起反抗的激昂情绪。    (二)词汇层面的前景化    歌词的精髓在于文字,方文山在创作过程中十分注意遣词造句,他通过巧妙地词类活用,营造出了思维的跳跃,带来了全新的感觉,增添了歌词语言的艺术效果。如“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七里香》)是将“幸福”这个名词化用作动词,这既是一个由静到动的迁移,也是动静融合的过程,把词中主人公初恋的
幸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被雨淋湿的唐装,那股叹息很东方”(《双刀》)中,将作为名词的“东方”化为形容词,指“唐装”具有东方的气质和特点,使其更具有直观性;相反,“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菊花台》) 将形容词名词化,花将“灿烂”飘落,更显孤独哀伤之感;“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发如雪》)把形容词“凄美”动词化,增加了语言的动态感,将人们的关注点由“离别”转移到“凄美”,突出了“凄美的爱情”这一主旨;“一盞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东风破》)将抽象名词“离愁”具体化,仿佛这种离愁是可以数得清,并且是可以触碰到的,使其呈现出一种具体、生动的画面感。    (三)语义层面的前景化    语义层面的前景化主要通过修辞格来实现。这种前景化的手段在方文山的歌词中俯拾即是。    1.拟人。运用拟人的真正目的不是要使物人格化,而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以借物抒情。如《发如雪》中“红尘醉,微醺的岁月,我用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 ”,把“红尘”和“岁月”比作醉酒之人,“醉”和“微醺”表面上看似在修饰“红尘”和“岁月”,其实是用来描写男主人公想起甜蜜过往如痴如醉的内心世界。    2.引用。方文山在其歌词中大量用典,不仅减少了语言上的累赘,而且增加了歌词的文化内涵。如《红尘客栈》中“封刀隐没在寻常人家,东篱下,闲云,野鹤,古刹”是对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化用,写出了主人公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的悠然自得。    3.通感。为了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使歌词产生更加丰富的感
情彩和更加强烈的感官冲击,方文山借助感觉的互通与转移,创作出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歌词,如“糖果罐里好多颜,微笑却不甜了”(《明明就》)、“我用眼光去追,竟听见你的泪”(《一路向北》)等,这些歌词将人的多种感觉融合、互通,给人以立体多元的感受,让读者能够从更广更深的角度来理解歌词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4.夸张。在一些抒发民族情感、体现宏大气势的歌词中,方文山多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如《周大侠》中所写“我稍微伸展拳脚 你就滚到边疆 回旋踢太用力 画面就变得很荒凉”,用极其夸张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性张扬,不可一世的周大侠的形象,在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表达了年轻人敢于尝试新鲜,张扬个性的想法。    四、结语    本文运用前景化理论对方文山的歌词作了认知分析,从而发现该理论对阐释和分析文学作品的重要作用。运用认知文体学视角解读流行文化,我们会发现一些传统视角不能发现的意义,为受众理解和感受词作主题提供了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