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基教与成才研究】
项目引导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顾红英
(江苏省震泽中学,
江苏苏州215200)
要: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关键在于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项目引导教学法以项目
为引导,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新知识传授、练习课教学、过程性评价等环节可积极应用项目引导教学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引导法;教学法;运用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1-0057-02
作者简介:顾红英(1978-),女,江苏吴江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
信息技术课是为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要求而设置的一门新兴学科,目的是让高中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并做好知识、心理、技能上的准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逐步提高信息素养。为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项目引导教学法,把项目引入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项目引导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项目引导教学法的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经历多次调整,教材的安排以系统性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目前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实践操作更感兴趣,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会出现三个矛盾:一是让学生掌握繁多的知识点与课时进度之间的矛盾;二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与抽象的理论知识之间的矛盾;三是学生间的差异与统一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运用项目教学法,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有感性认识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成需要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去完成的小项目。学生在项目引导下自主学习,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项目,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学习的热情也会更加高涨。二、项目引导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1.在新知识传授中的应用
程序设计的教学会涉及复杂的软件界面和繁多的控件使用,如果按部就班地介绍,学生一定会感觉索然无味。为此,教师可设计一个“制作个性名片”的小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协助引导下,结合标签框、文本框和图片框等控件知识,自己探索软件的各项功能,达到初步熟悉界面的教学目标,同时激发学习算法的热情。学生在活动中情绪高涨,
为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名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处理工具,尝试选择自己个性化的照片和多彩的文字样式,进行合理搭配。这时,教师就可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索程序的代码,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制作个性名片”项目的开展,能使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学生的项目操作中,不仅为学生个性展示提供了平台,还为学生的相互学习提供了交流机会。
2.在练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如果说兴趣的激发是容易的,
那么保持兴趣就显得相对困难。在高中算法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
学生应该掌握分支、循环等流程控制结构。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困难,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在分支嵌套结构的应用中,教师可设计“电子秤体重评价程序”项目。这是一个典型的分支嵌套问题,电子秤会根据采集的人体体重、身高等信息,给出“正常”“偏瘦”或“偏胖”等评价。由于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分支结构的算法特点,设计相关的流程,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VB 程序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巩固了分支嵌套结构的应用,教师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如,在循环结构的应用中,教师可设计“音乐播放器程序”项目。教师从学生喜爱的音乐播放器入手,让学生分析音乐播放器在播放时的各种模式,如单曲播放、顺序播放、随机播放和循环播放等,并要求学生结合循环结构的几个要素设计循环播放的流程,通过程序模拟这一播放功能。在这样的项目引导教学中,学生加深了对循环模式概念的理解,
同时明确了计数器等重要变量的作用。这几个项目都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能使学生感觉到他们的学习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是非常有意义的,有利于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3.在过程性评价中的应用
考试常常让学生感到紧张,那么如何让考试变成一种快乐体验呢?在学生完成高中算法模块的学习后,为检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个“小小软件工程师”的过程性评价项目,对学生进行考核。
在考核活动中,教师可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10个算法项目,如“统计学生成绩”
“折纸问题”“评分系统”“判断闰年问题”“数方块”和“自创题”等,并为这些项目分别设置2星、3星和4星等不同的难度系数。难度的设定就是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到自己可以完成的项目。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创设项目,有的项目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完成。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教师则根据学生选择项目的难度、数量和学生在活动中各阶段的具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整个过程性评价活动需6课时,实施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分组选题阶段。学生自由分组,选定组长,根据实际情况,申领适合自己小组的项目。小组长根据组员的特长进行分工,让每个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并要求组员在“诚信承诺书”上签字,以保证各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抄袭其他小组的成果,项目报告中的所有内容,都是通过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的。签订承诺书的目的也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职责,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第二阶段为需求分析阶段。学生对完成项目的一系列核心问题进行分析,
把问题量化,确定问题的输入和
成才之路
高品质音乐播放器【基教与成才研究】核心素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朱逢春
(浙江省安吉县孝丰高级中学,
浙江安吉313300)摘要: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通过渗透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可在教学评价中纳入核心素养内容;通过强化沟通提高生物核心素养渗透的针对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渗透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1-0058-02
作者简介:朱逢春(1979-),男,浙江安吉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与研究。
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界近些年来关注的热点,
探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也是生物教师比较关注的话题。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具体内容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物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有效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对于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教师要明白,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需要经过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同时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核心素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研究。
一、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重要性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新知识,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的讲解占据课堂的绝大部分输出,以及数据的存储等要素。第三阶段为构建算法和程序验证阶段。由学生自己设计算法,画出流程图,并通过编写VB 程序加以验证和调试,保证算法的可行性。第四阶段为展示交流和评价阶段。各个小组间相互展示本小组的项目成果,完成项目报告和交流学习体会,并以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来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这是一次单元考核,但是考核内容具有层次性,学生并没有过重的负担。为了能获得较好的评价,学生们主动挑战难题,并寻了一些课外资料来完成自己的项目。特别是在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项目成果时,还对其他组学生的提问进行答辩,
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生在体会中写道:“最大的收获是团结与协作。”“当我们通过努力完成项目时,小组同学高兴地叫出了声。”“我对这样的项目非常感兴趣,希望以后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以项目引导的考核手段使过程性评价活动十分成功,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应用项目引导教学法的反思
项目引导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普遍感到他们的学习离现实很近,许多现实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所学的知
识进行解决。学生表现出比过去更大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实践的热情,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互帮互学的氛围日渐浓厚,完成项目的思路也有所创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有较大进步。首先,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讨论,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间的关联和迁移。其次,
项目引导教学法可以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第三,通过项目引导的方式开展教学,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当然,项目引导教学法还只是初步的探索和尝试,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一是项目的主题选取要合理,要与学生的特点、兴趣点和兴奋点结合得更加紧密;二是项目的难易设定要合理,既要体现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三是项目的过程设计要合理,要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四是项目的实际应用要合理,要不断完善项目引导教学法,并实事求是地运用到适合的教学内容上,使之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李维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05).
[2]董玉琦,钱松岭.国际视野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7(01).
[3]陈儒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内翻转”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