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友兰先生的《新原人》从追问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这一问题开始,指出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而为人者,在于人有觉解;而人之所以能有觉解,因为人是有心的。由此可见,在冯友兰的境界论中占据首要地位。
概括起来,冯友兰一般从功能的角度来解释心。他讲到心有四种功能:感觉、思议、了解、自觉。其中,了解和自觉又合称觉解。冯友兰论述人生境界的依据是心的觉解程度的高低,而觉解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过程:第一,运用心的思议功能得到事物之理及其知识形态的概念(思);第二,站在事物之理的高度以理观物(观),并在实践过程中用经验、知觉去印证名言的概念知识(悟)。观与悟合称了解(解);第三,将心的了解的活动作为意识对象进行反观,使心处于明觉状态(觉)。第四,觉解其觉解。因此,思、观、
悟、觉等概念所表达的都是心的不同功能或不同状态,冯友兰将其合称为觉解。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自明诚”“转识成智的意思是一致的,其根本底蕴在于如何通过认识、知识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就是以增进知识的方法改变自己的心灵状态。冯友兰所关注的正是由理论上的知识转化为切身体验,由常人的心理转化为圣人的心理。而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可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有。他将人心的觉解比喻为一盏宇宙她说她的眼睛会唱歌是什么歌曲”
宇宙间有觉解,与宇宙间有水有云,是同样不可否认的事。不过宇宙间有水有云,不过是有水有云而已。而宇宙间有觉解,则可使其他别的事物被了解。如一室内有桌椅,有灯光。就存在方面说,灯光与桌椅的地位,是相等的。但有桌椅不过是有桌椅而已。有灯光则室内一切,皆为灯光所照。宇宙间之有觉解,亦正如是。宇宙间的事物,本是无意义的,但有了觉解,则即有意义了。
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比喻。近代科学兴起以来,原本充满神奇彩的宇宙变成了物质性的自然界。冯友兰非常明确地说明,哲学上的宇宙不同于科学上的宇宙,哲学上的宇宙是一个意义宇宙,一个由心灵的价值意识之光所照亮的文化宇宙。如果我们把心灵理解为意识的话,这个宇宙就是一个意照之境—意境。也正是在这个地方,冯友兰的境界论与中国古代
的意境论产生了共鸣。冯友兰所说的文化宇宙就是一个充满价值的意义世界;他之所以讲觉解,就是要在现实世界中体验出一个价值世界来,并在这个价值世界中安身立命,体现人生的意义。冯友兰将这个觉解而得的意义世界称为境界。他说,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亦有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觉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的某种不同的意义,即构成人所有的某种境界。
我们知道,佛学一般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认为与心相对的只是依心而起的境界。与此相近,冯友兰所说的境界也是依心而起的。因为境界是由意义构成的,意义是从心对事物的觉解而产生的,没有心即没有觉解,没有觉解就没有意义,没有意义就没有境界。但是冯友兰并不否定世界的客观存在。他承认在心之外有一个世界,这个客观世界是公共的,每一个人都生活于这个客观世界之中。但是,每一个不同的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各个人所拥有的意义世界——境界就是不同的。
(摘编自程相占《冯友兰人生境界论的审美维度》)
【小题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友兰将了解和自觉合称为“觉解”,他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境界的高度取决于他的心的觉解程度。 B. 人的觉解有思、观、悟、解等四个过程,其根本底蕴在于增进知识的方法改变自己的心灵状态。 C. 近代科学的兴起使原本神奇的宇宙变成了物质性的,而冯友兰却认为宇宙充满了意识性。 D. 与佛学的“境界”是依心而起的观点相近,冯友兰也认为由意义构成的境界是“依心而起”的。
【小题2】
1.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新原人》从追问“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这一问题开始开篇,为下文提供了分析的依据。 B. 文章运用喻证法,将人心的觉解比喻为“宇宙灯”,证明了只要有灯光,宇宙间便有了觉解的观点。 C. 冯友兰一般从功能的角度解释心,他认为心有四种功能并具体阐释了后两种功能即“觉解”。 D. 文章结尾引用佛学观点是为了论证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的不同,人的境界也不同的观点。
【小题3】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人是有心的,故而能有觉解,这也正是人不同于禽兽的原因所在,由此可见心的重要性。 B. 人通过增进知识改变自己的心灵状态,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切身体验,就能由常人转化为圣人。 C. 宇宙间也有觉解,这种觉解可以使其他事物被了解,如灯光可以使室内的桌椅等一切凸显出来。 D. 文化宇宙是充满价值的意义世界,人的觉解的意义在于在现实世界中体验出一个价值世界来。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答案]
【小题1】 C
【小题2】 C
【小题3】 B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而冯友兰却认为宇宙充满了意识性”错误,无中生有。原文是“哲学上的宇宙是一个意义宇宙,一个由心灵的价值意识之光所照亮的文化宇宙。如果我们把心灵理解为‘意识’的话,这个宇宙就是一个‘意照之境’意境”,并没有说“宇宙充满了意识性”。
故选C。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为下文提供了分析的依据”错误。下文主要围绕“‘心’在冯友兰的境界论中占据首要地位”这一中心展开分析,并没有以“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为依据进行分析;
B.“证明了只要有灯光,宇宙间便有了觉解的观点”错误,无中生有。从原文“如一室内有桌椅,有灯光。就存在方面说,灯光与桌椅的地位,是相等的。但有桌椅不过是有桌椅而已。有灯光则室内一切,皆为灯光所照。宇宙间之有觉解,亦正如是”来看,文章是以“灯光”为喻,将人心的觉解比喻为“宇宙灯”,并非只要有灯光,宇宙间便有了觉解。
D.“文章结尾引用佛学观点是为了论证……”分析错误,应是“引用冯友兰先生的话”。
故选C。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切身体验,就能由常人转化为圣人”错误。根据原文“由理论上的知识转化为切真体验,由常人的心理转化为圣人的心理”,只能由“常人的心理”转化为“圣人的心理”。
故选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极村童话
迟子建
姥姥家的苞米地紧挨着老苏联的菜园,我掰下一截甜秆,塞到嘴里嚼着,向那个房子望去,房门开着。在我记忆里,它似乎从来没开过。
走出来的,是一个高高的、瘦瘦的、穿着黑长裙、扎着古铜头巾的老奶奶!
她一步步地移过院子,推开园门,贴着豆角架过来了。
我站在苞米地,她站在那里,隔住我们的,是一排低矮的、倾斜的、已经朽了的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