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 16来。从第一小节至第就小节可以看出这一段的旋律有明显的离调风格,这一乐章的主题部分从F大调开始中间进行了多次转调,最后又转回了F大调。经过不断发展,并于第十一小节和第十三小节处采用了织体的模仿,从而达到了回声的效果。第十七至第二十八小节进行了对主题的再现,并将调性转移到了C大调,为第三乐章的进入做好了铺垫。(三)第三乐章,Allegretto moderato,4/2拍,回旋曲式,C大调。这一乐章的篇幅是整部作品中最长的,它一共由五百四十三个小节组成。首先其第一至第六十二小节为主要主题三部曲式,其中第一至第八小节为一个乐段,从第九小节开始是通过属和弦进行发展。第三十一小节至第三十八小节属于再现部分,在这里贝多芬将主题旋律进行了变化将单音变化为了八度,随后增加了变奏部分,之后使用了十六分音符形式的属和弦。之后进入了第一插部,第一插部由第六十三小节至第一百一十三小节构成。首先,在第六十三小节至第七十小节贝多芬使用了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作为一个新的元素,从而达到对调性的巩固。之后是a小调的旋律,采用了二部歌谣的形式。经过了两种重复的乐句,第一是提高了一个八度的重复,第二是将旋律降低了一个八度。之后经过八个小节的连接,将调性进行巩固。从第九十八小节到第一百一十三小节使用了主要主题的材料构成连接段落,将再现部分引出。第一次再现于第一百一十四小节出现,在这里和此乐章开头的部分一样,不通过
连接直接进入到了第二个插部。第一百七十六小节至第三百一十二小节为第二插部部分,其中分为两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中开始采用了同名小调,之后通过一段旋律将c小调进行了重复,都是带有变化的重复型乐句。之后采用了齐奏的方式加强旋律,并进行了重复。从第一百七十六小节至第二百二十个小节为第一个段落。第二个段落为第二百二十一小节至第三百一十二小节,它作为再现的连接部分,主要使用的是主要主题中的音乐元素。在第二百三十九小节之后加入了新的材料。之后三百一十三小节开始是第二次再现的部分,其中对主部主题进行了稍许的创新,作品进入尾声。尾声由第三百四十五小节至第五百四十三小节组成,尾声的开始采取了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来加强主调,这一材料来自于第一插部。在不断的加强之后,至第三百六十八小节使用了主调的属和弦并且将它不断发展构成了一个新的段落。从第四百零三小节开始,旋律变得紧张、急促,一直到整个乐章的结束,这里所采用的依然是主要主题的旋律材料。之后进行了转调,再转回原调,最后在主调上结束了整个乐章。
音乐家的作品三、演奏分析贝多芬的作品大多数具有英雄气概,气势雄伟,震撼人心。在弹奏贝多芬的作品时要注意力量的正确使用。贝多芬在教学中所喜好的是进行强有力的指法训练,使每一根指头都具有力量,这种方法来源于克列门第。贝多芬在指导学生弹琴的时候,经常要求学生将每一个音符的时值弹饱满并且将音与音连贯起来,这样的旋律更加具有歌唱性。通过贝多芬对钢琴弹奏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弹奏贝多芬的作品时要将手臂的力量发挥出来,单单依靠手指的力量是
完全不够的,同时要善于把握不同的感情变化,在面对不同感情
彩的旋律时,手指的触键法也要有所不同。在《黎明》钢琴奏鸣曲中,有很多地方的旋律都十分具有歌唱性,想要做到将歌唱性更好的展现出来,可以把手指稍微放平,使其更大面积的接触琴键。另一只手所弹奏的声部需要使用不同的触键方法,旋律更加突出的那个声部要将手指的重心向那里转移,同时控制好另一声部的力量。在《黎明》钢琴奏鸣曲中,有很多大乐句,同时也出现了大
量的十六分音符。想要把每一个大乐句都连接起来,就要注重使用手臂和手腕的力量,手掌要保持弧形,把声音弹的清晰力量集中。在弹奏时,弹奏者要注意肩部放松,将肩部力量下沉,手臂不要僵硬加紧,要放松使得力量可以从手臂贯通传递至手指。手指在弹奏时,要注意四指、五指力量较弱,要正确调整手的位置。指尖要有接收来自胳膊传递下来的力量的感觉,同时将力量作用于琴键,使得发出的声音通透。在弹奏时还应该注意每一个乐句之间的换气,学会呼吸。要学会理解休止符的含义,并将其正确的表现出来。短暂的停顿会使音乐更加具有层次感,同时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其次是踏板的使用,面对《黎明》奏鸣曲之中一些具有歌唱性的片段,弹奏者要学会合理的运用踏板。在使用踏板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过度将音乐原本的旋律变得粘在一起,不干净。踩放踏板要看好旋律的换气口以及和声的转变,使用踏板的时机要准确,更换踏板时要干净。当遇到旋律彩比较雄壮有力、和声饱满的乐句时,
弹奏者可以根据情况使用全踏板。当遇到需要保留旋律声部的乐句时,演奏者可以将踏板踩下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来控制。当遇到和声的转换较为频繁的乐句时,演奏者可以使用抖踏板的方式。当旋律需要温柔、朦胧的彩时,演奏者可以适当使用左踏板同时配合延音踏板来演奏。结  语《黎明》钢琴奏
鸣曲充满了来自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贝多芬的作品简洁又赋有创新,清新又满怀热情,充斥着他内心的纯朴以及对音乐的热爱。罗曼罗兰曾这样评价过这部作品“宽阔无边的平原撒满了阳光,好像是一个夏日,这样的日子是永远都不会足够的贝多芬的这首‘黎明’是他音乐语言上最为淳朴的,并从民歌中引出
丰富的音型,节奏,重音。”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表现的十分充分。在这部作品中,有充满活力的早晨的太阳、有鸟聚集在一起的叽叽喳喳、有山间潺潺的流水等等充满生机的景象。贝多芬从大自然中得到了力量与哲学思想,都充分的体现于这部作品。面对命运的无情,贝多芬依然用音符向世人表达其内心对美好的向往,这种精神值得所有音乐学习者借鉴追求!■参考文献[1] 柳笛.论析贝多芬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黎明》(Op.53)[J].当代音乐,2019,(05):114-115.[2] 童雪.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的艺术特[J].北方音乐,2016,(12):44,96.[3] 陈天.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黎明op.53》的演奏技法[J].青苹果,2017,(09):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