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县
晋南革命摇篮云洞
  道教名观堆云洞,始创于元代,据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至咸丰年间是它得鼎盛时期,历史上曾被列入古禹都的八大景观之一。
这座道观最早叫“和光洞”,传说为古仙修真处。后更名为“朝阳洞”,成佛家弟子的活动场所,当时规模都很小。明朝末年,守寺僧不守戒律,参与赌博,将庙产输光后逃离。到清康熙元年,道家全真教龙门派接管了全部产业,开始了艰苦创业,并改洞名为“堆云洞”。历经九任道长的苦心经营,改造扩建,到咸丰年间形成如今之规模。“堆云”是说一层层的建筑从沟底直达天空,就好像云朵堆起来的一样。碑文记载说:这里“前后左右空旷深隐,一遇风雨之期烟云四塞。望之恍然如画,谓之:堆云。”又曰“从霄连壑谓之堆云,穴崖而入谓之洞”,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道教人士的理想境界和对建筑艺术的追求。
堆云洞位居稷王山麓,隐匿于黄土沟壑,岭环抱,独岗孤耸,建筑依岗而建,随其自然,大小十二座院落层叠构筑,集古建形制之大成,汇南北建筑之神韵,形成了房上建房,院中寻院,洞里藏洞,螺旋盘桓,曲径通幽的独特人文景观。加之四周古树与茂林的衬托,恍然一副神仙境界,历来有“道家仙境”、“人间胜景”之美称。业内人士则称颂它为“浓缩的仙境,放大的盆景”。因其外观酷似于西藏布达拉宫,又被誉为“山西小布达拉宫”。
在人间 王建房
堆云洞堪称晋南革命的摇篮。1922年怀抱教育救国的革命先烈嘉康杰在此创办了“平民学校”,也就是今天运城“康杰中学”的前身。他把这里作为新思想新文化的讲坛,为革命培养了一批有生力量。1928年,中共河东特委在此成立并在此秘密活动长达10年之久,领导晋南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至今,这里仍保留有许多革命遗迹。198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运城市唯一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旅游胜地。
2、第一层景观
    古代许多文人雅士也被堆云洞的奇特景观所折服,遂赋诗八首以赞美之。“双涧合流”即为八景之一景:位于堆云洞东面的河是蛇涧,西面的河叫虎涧,两河于东南方交汇而去即为双涧合流。有诗曰“左右水潺潺,当门一带环,红尘流得尽,成就此元关”。在风水学上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双涧合流恰似堆云洞神灵显现,如同腰间官带相围而显露出神的尊严;另一说是双龙抱珠,把堆云洞比做一颗宝珠。可见这里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由于近年地下水位的下降,终年流水的双涧现已干涸。
    堆云洞山门前有两颗大树,大的是皂角树,小的是槐树。它们究竟树龄多大无人知晓,据考证,至少在400年前它们就已经是大树了。明朝天启年间有一位主持僧人在此居
住,号称“三荚老人”,缘由是因为当时门前有三颗荚果类
树木。如今,存活下来两棵树,另外一颗皂角树枯死于20世纪60年代被村民砍伐掉。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国北方的庙观前古树几乎皆为柏树或槐树,而唯独堆云洞前却栽植着两颗皂角树与槐树,它们呈三角形分布且相得益彰。
    这颗皂角树是堆云洞的奇异神树,它有三绝。一是可预报年景,被当地称为“气象树”:在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年树上就不结皂角:而一旦国家有灾难或遇灾害年景,树上则挂满皂角。据说在1937年日寇入侵中国,1976年我国三位领导人相继去世,以及唐山地震、南方水灾之时,此树就结满了果实。距今最近的2003年非典时期,这棵树上只结了五个皂角,预示了小灾小难。而近两年树上一个皂角也没有,说明风调雨顺年景好。二是树上有一条小拇指粗、60
公分长的白蛇,每年都不定期地在树身上出现,随后又悄无声息地消失无影无踪,民间皆称其为神蛇。2002513日,县主要领导来考察并首次做修复规划时,在这棵树的两个树杈根部,出现了一条白蛇盘在那里。同年627日下午,石家庄道教协会会长,70多岁李崇德道长来此考察,当车行驶
到河对岸时,就恍惚中看到一道白光闪过,树下出现一位白衣仙女的身影。李道长匆匆来到树前,忙问陪同人员树上是否有条白蛇。当得到肯定回答后,连说怪不得如此,并连忙叩头跪拜。20037月,县里在重修开发时,白蛇曾数次出现,被视为神异。据传,遇神射出现是吉祥的好兆头,有神缘的人说不定能看到它。另外,这棵树的树身也非常奇特。它的树根酷似龙爪,树干似龙身,树冠极像凤凰的尾巴,呈龙身凤尾状。俗话说龙生九子,它的树身上有九个疙瘩,非常像龙头,被称为吉祥之物。
皂角树旁边是山门,它面阔三间,中间为大门,东、西两边间则分别为青龙白虎的神像,他们是道观的守护神。堆云洞的风水从周围地势地貌来看,已形成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自然走势,在此重塑神像,说明古人将山脉的灵气汇聚于此,使得此道观更具神气,从而显示道观的神气灵验,祈愿能吸引着众多的香客前来参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