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发展方向探寻
作者:陈薇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1
        【摘 要】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宝库中一朵奇葩,独具艺术特和魅力。中国艺术歌曲自上个世纪初开始,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在新世纪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理应对其新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思考,使这门艺术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并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鉴于此,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历程,就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当代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方向;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79-02
        一、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简要回顾
        纵观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可以鲜明地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五四运动后的萌芽时期。五四运动之后,以赵元任、萧友梅、青主等为代表的留学归来者,开启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大幕。如萧友梅的《问》、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也是微云》、青主的《
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等,都堪称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典范之作,直到今天还广为流传,为艺术歌曲创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成熟期。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黄自、贺绿汀、陈田鹤、刘雪庵、江定仙等创作者,或以古典诗词为题材,或以现代新诗歌为题材,创作出了一大批佳作。如黄自的《玫瑰三愿》、贺绿汀的《嘉陵江上》、陈田鹤的《春归何处》、刘雪庵的《长城谣》、江定仙的《静境》等,都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此外还有冼星海、谭晓嶙、应尚能等作曲家,也都创作出了多部佳作,使中国艺术歌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第三个时期是建国后到的回落期。新中国成立后,以反映国家新面貌和人民众建设国家热情的通俗歌曲,成为了当时音乐创作的主流,所以艺术歌曲的创作进入了回落时期,但是仍然涌现出了尚德义的《千年铁树开了花》、朱践耳的《远航》等佳作。第四个时期是改革开放至今的复苏期。改革开放之后,艺术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艺术家们积郁于心中的热情得到了彻底的释放,一时间佳作频出。如施光南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谷建芬的《那就是我》、陆在易的《祖国慈祥的母亲》、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黎英海的《枫桥夜泊》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进入九十年代后,又有尚德义的《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陆在易的《我爱这土地》、赵季平的《断桥遗梦》等。中国艺术歌曲在历经了三十年的回落之后,再次扬帆起航。
        大江东去歌词二、当代艺术歌曲创作的发展方向探寻
        (一)民族化
        艺术歌曲是一门地地道道的外来艺术,要想在一个新的国家和民族中生根发芽,势必要经历民族化的历程,才能枝繁叶茂,直至硕果累累。中国创作者们对此是有明确认识的,一个鲜明的例证就是大量古诗词类艺术歌曲。在西方音乐史上,艺术歌曲多是以诗人的诗歌作为歌词,而中国则有着世界闻名的古诗词艺术,所以也完全可以作为歌词创作艺术歌曲,如《渭城曲》《大江东去》《枫桥夜泊》等很多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都被谱成了艺术歌曲,成为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对于世界艺术歌曲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丰富。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文化呈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论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所以仍然要坚持民族化的创作理念,除了古诗词类艺术歌曲的创作之外,还要探索出更多彰显民族特的形式,比如在创作中融入民间音乐素材和技法。民族民间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以及特有的演唱方法等,都给了创作者们以极大的启示和借鉴,如《草原夜美》《请到沂蒙看金秋》《牧野的早晨》等,都是其中的佳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所以说,民族化是当代艺术歌曲创作需要始终坚持的重要方向,既有利于中国艺术歌曲在世界舞台上的展示和推广,也有利于艺术歌曲的普及和传承。
        (二)时代
        一方面,艺术歌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从来没有能够脱离时代而单独存在的作品。另一方面,每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镜子,能够集中体现出某一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气质。如刘雪庵创作的《长城谣》: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赞美中国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奸淫掳掠苦难当,骨肉离散父母丧,控诉日寇的暴行和大众的苦难;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奴逞豪强,表现中国人民威武不屈,团结必胜的信心。唱出了当时中华民族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信心和勇气,所以被誉为是时代的最强音。当代艺术歌曲也应该树立起这种时代意识,但这其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很多创作者都认为历史似乎很遥远,其实每个人都处于特定的历史下,我们在传承历史的同时也在创造历史。所以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时代发展、关注时代变化、反映时代心声、深刻揭示时代的精神特质。比如刘聪创作的《鸟儿在风中歌唱》,就是一部反映动物保护问题的佳作,陆在易的《望乡词》是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期盼。而《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阳光路上》则被誉为是世纪三部曲,就是因为这些作品记录和反映了中国从改革开放到迈进新世纪,再到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历程。只有关注时代、反映时代,作品才能获得最长久的生命力。
        (三)生活化
        相对于通俗歌曲来说,艺术歌曲在普及和传承方面一直都有着巨大的差距,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创作本身却是这种普及和传承难的源头所在。长期以来,艺术歌曲在大多数人民众的印象中,都是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难以为普通众所接受,反映出了艺术歌曲创作和生活的脱节。其实是我们人为地将艺术歌曲拔高了,造成了普通众和艺术歌曲之间的隔阂。所以在下一步的创作中,不能再局限于原来的小圈子,而应真正地深入生活,善于表现那些老百姓关注的、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场景和事件。其中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创作出更多具有地域风情的作品。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如果能表现出鲜明的地域风格,将极大地拉近众和作品之间的距离。如具有西北地域风格的《重返大别山》,带有四川民歌韵味的《古老的歌》、带有青海花儿特征的《你会爱上它》以及以江汉平原民间音乐为素材的《水乡谣》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先得到了本地域人民众的认可,然后又以鲜明的地域风格为全国观众所认可和喜欢。这就又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这种生活化的创作还能不能称之为艺术歌曲,其实艺术歌曲特别是中国艺术歌曲自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过严格的定义,只是一种艺术风格倾向,而这种倾向绝不能成为类型划分的标准,如果死板地以风格为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所以创作者应该以开放的视角,乐于并善于表现生活,
创作出更加接地气的作品,为当代艺术歌曲的传承和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经过了一百年的发展之后,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已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在获得这些发展成绩的同时,时代和社会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艺术不可能独立存在,必然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所以应该对当代艺术歌曲创作的发展方向进行审视和思考,使之前获得的成绩得到巩固,并为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艺术歌曲一定会迎来更加巨大的发展,成为记录时代、民族特鲜明、为广大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代表性声乐形式。
        参考文献:
        [1]闫丽娜,张琳琳.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高峰回顾[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05.
        [2]刘聪.对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109.
        [3]大山.促进艺术歌曲创作和推广的创举[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