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与巡演所到的每一个国家与城市,世界歌剧舞台又记住了黄英版的“杜丽娘”。《纽约时报》报道:黄英柔美的音是非常符合演唱莫扎特作品的歌唱家。《华尔街日报》报道:黄英丝绒般的声音对“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的饰演是歌剧《牡丹亭》最吸引人的一部分。2003年黄英站在法国巴黎的舞台上,为外国观众演唱了中国经典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首先,黄英的演唱是与巴黎弗辛尼艾塔乐团合作的,其中,对钢琴乐谱中的一些和弦做了改编,这是我认为听起来“不舒适”的地方,另外,黄英用“娓娓道来”的语气演唱了全曲,声音流动而自然,清晰而连贯,情感表现含蓄而内敛之余,又可以在最后“相思意”的部分,迸发出对爱情坚贞的情感。三、达姆娆与黄英演唱《我住长江头》对比分析(一)发声技巧分析达姆娆和黄英在歌唱呼吸处理中,都秉承了诗歌与音乐结合的美感,虽然达姆娆是德国歌唱家,但她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理解,以及演唱中对呼吸控制的运用丝毫没有影响。她演唱的整首作品气息连贯,声音始终在高位置共鸣的状态中,在第19小节“共饮长江水”中的高音时,她的呼吸完全保持在小腹与横膈膜,做到了一个漂亮的渐弱,是这首作品的点睛之笔。黄英的演唱中,气息运用也非常连贯自如,但由于是交响乐队伴奏,使整个作品的速度稍慢一些,听上去连贯有余,激情不足。对比黄英的演唱,达姆娆的声音穿透力更强,有可能是因为声部的关系,达姆娆是花腔女高音,她的音更为明亮,穿透力更强一些,黄英是抒情花腔声部,音更为柔和甜美。达姆娆的声线更为饱满,作品速度处理较快,音乐更为流动,在做到声音连贯的同时也达到了音的高度统一,另外,她的表演也恰到好处,自
然而优雅。黄英的声线更为柔和甜美,从音上来说,对这首作品的表达极为合适。相对比达姆娆的演唱,黄英的声音更为细腻委婉,高雅而规范。(二)歌曲处理分析在歌曲处理方面,可谓两位歌唱家都有其对这首作品的特殊理解。达姆娆在演唱时,处理的速度较快,整首曲目可谓一气呵成,连贯而富有情感表现。在第33小节与34小节之间,也没根据谱面的要求进行换气,一带而过,听起来格外流畅,并没有影响到情感的表现。黄英在演唱时,风格颇为古典与规范,与达姆娆的演唱相比更为抒情,且整体速度略显缓慢,更多的体现了中国古诗词的“吟诵”特点。情感的表达也含蓄内敛,只有在乐曲的最后一句“定不负相思意”上,宣泄了人物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爱情的矢志不渝。这两位歌唱家对《我住长江头》的处理,就像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的人物在表达情感,一个是炽烈的、热情的,一个是含蓄的、内敛的,各富特。四、对《我住长江头》演唱比较后的启示(一)演唱方法与技巧的运用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呼吸的运用与语言的咬字是尤为关键的。气息的控制对唱好每一首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的声乐训练中,一定要强调气息的训练。演唱过程中利用胸腹式呼吸法,做到有控制的吸气,吸太少容易用真声,吸太满容易导致声音僵,所以,吸气时,要全身放松,用“闻花”的感觉做到深呼吸,另外,在演唱时应保持打哈欠的状态(即吸气的状态),腰部和腹部自然向外扩张,气息要吸到小腹,保持在横膈膜,这样发出的声音才会更有张力,做到歌曲中所要求的渐强减弱,并要明白气息才是渐强渐弱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技术与方法借鉴了欧洲美声唱法的传统原则。要求演唱过程中声音必须非常连贯,美声唱法训练中的元音单纯,容易到高位置的声音状态,但对于中国汉语来讲似乎有一些复杂,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中,讲究字正腔圆,也
就在“字”正之后,才能“腔”圆。因此要想唱好中国作品,依然要口齿清晰的多朗诵歌词。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黄友葵先生曾经说过:“要想把语言唱得清,首先说话就要清晰,因为说话是歌唱的基础,没有正确
的说话声音,就没有正确的歌唱,最好是用念白来训练声音。这样
既可以把字说得清楚,又可以以字带声,从而达到练声的目的。”在欣赏达姆娆和黄英两位歌唱家演唱的《我住长江头》时发现,两位歌唱家的发音都特别准确,尤其是达姆娆,她对声母的咬字极为讲究,所以在听她的演唱时,可以清晰地听到她的演唱内容。因而笔者认为学习一首作品时,带有感情地朗诵歌词非常重要,并且练习好“a、e、i、o、u”五个母音,会对演唱有着很大的帮助。(二)作品风格把握与情感的处理对以上两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分析比较后,我认为中国艺术歌曲在演唱时,要在尊重与借鉴的原则下,吸收欧洲艺术歌曲的歌
唱技术与风格。在音乐语言与发声咬字上,结合我国传统戏曲、民歌等演唱形式的唱法与技巧。另外作为演唱者我们要认真分析艺术歌曲中,歌词的文学性与音乐性。例如,《我住长江头》中的前两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长江”被选取为生活中最富有情感、最富有音乐性的一个镜头,营造了这样的一个意境,那么在歌唱时,我们就要抓住这样的“镜头”,使自己站在“镜头”中歌唱。歌词是能唱的诗。歌词的节奏、韵律与结构是歌词具有音乐性
的关键因素,诗歌的语言浸透着民族语言特有的节奏特点、声调趋势等因素。中国艺术歌曲中的诗歌与
歌唱咬字吐字,体现了从我国传统的古典诗词中,总结出来的合辙押韵的特有规律。例如,《我住长江头》第一乐句中的“我”这个字要响亮而突出,后面的四个字一定要连贯,就像用“我”字牵头,串成的一串珠子。第二乐句中的“君”也是语气重音,线的连贯与点的点缀产生了歌词上的音节美,从而使我们的歌唱更为连贯自然。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可以对自己所演唱的作品风格进行正确把握,并对歌曲的情感处理做到合情合理。
(三)与钢琴伴奏的配合艺术歌曲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钢琴部分与声乐部分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在艺术歌曲演唱时,我们要善于捕捉作曲家用前奏所
营造出来的“意境”。例如,《我住长江头》中的前奏4小节,通过
分解和弦营造出一个“滚滚江水”的环境。在整首作品的钢琴伴奏中,右手采用和弦的形式来推动歌唱,左手则是通过分解和弦琶音来营造“江水”,根据歌词,后四句在全曲中共出现了三次,而且情绪一次比一次激动,从而体现了三个不同的情感层次。第一次呈现时,感觉到江水是平缓的、流动的;第二次呈现时,随着情绪的递进,钢琴伴奏会给出“江水涌动”的起伏感,我们演唱时,要注意情绪的变化;第三次呈现时,乐曲已达到最高(下转第155页)
要求演唱者演唱到高音区或者中音区的六度大跳,由强渐弱逐步结束,而第二句则是为了延续上一句的情感与力量,《枫桥夜泊》中的第三句则是全诗的转折点,为此,演唱者在演唱时应将音调逐渐增强,进而将此情绪逐步地浮现出来。演唱《枫桥夜泊》的第四句时,“钟声”,这个词应该让音达到最强点,这也是本曲在演唱中的高潮点,是所有景物唯一的响声,表达了作者在写作时本身的愁思情绪,也让该情绪到达了一个顶峰。而在第四句中的“客船”则逐步让情绪恢复到平静的状态,情绪逐步减弱,在演唱者利用美声风格进行演唱时,应注意演唱过程中的强弱变化、首尾呼应,让演唱的效果与《枫桥夜泊》这首诗一样及情感,从弱到强,从强到弱,令人回味无穷。(二)美声唱法演绎中国近现代诗词艺术歌曲中国的新文学运动,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兴盛。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采用白话诗结合了西方音乐,进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这是歌曲的全新创造方式,其创作手法上引用了西方的创作技法。与此同时,还融入了非常多的中国传统元素,比如说,在演唱的过程中,将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与歌词本身相融合。例如:《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作品是刘半农与赵元任的作品。其音乐的整体的画风与整体的风格清晰、优美。作曲家赵元任在创作时的框架是利用变奏的曲调,每一段的设计方式都是引子—变奏—主题—尾声,乐曲的行进凸显该诗中作者自身情绪的变化,并且采取的是三拍子的节奏。为此,需要将这一首歌曲简要的分为四段,需要演唱者根据每一段所表现的内容不同,进而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歌曲本身的情感表达,每一段在演唱的过程中,其情感的渲染与情感的内涵都有不同。比如说在本首歌曲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提琴进行演奏,其目的是更好的表达出歌曲本身的主旋律以及歌曲的含义。在最初想要表达春天到来的时候,其采用的多为三度小跳进,能使歌者感觉万物苏
醒时的愉悦和开心。演唱时,需要用轻揉的力度演唱,并且演唱时气息稳定,能流畅的将情感展现出来。第二段的演唱要借景抒情。首先保证气息平稳,当歌词演唱到“啊”时,心里情绪开始涌动,此时,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更大的腹压支撑音量,抬上口盖、提软腭。直到最后一段“教我”时,才能让情绪以及音量缓缓地减弱至结束。第三段,是整首诗歌的情绪转折以及情绪表达的高潮,曲作者将曲调上的e小调逐步转化成为g宫调。在演唱:“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一句时,需要将情绪得到升华并且达到顶端,其表达的是作者急切且思盼的情绪。演唱第四段时,由于第四段的描绘众多,整体体现了演唱者本身的焦虑,惶恐的情感,在曲调的选择上也选择了转回的e宫调,情绪更加明朗,整首歌曲的情绪波动起伏,变化十分丰富、耐人寻味。歌者合理运用美声唱法的技能技巧,能整体提升歌者的整体演唱质量,充分展示歌曲的韵味和魅力。结  语综上所述,在演唱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时,运用美声唱法进行演
唱,可以借鉴美声唱法中所蕴含的优势,同时将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不同点相融合,既促使文化的创新,同时也可以践行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创新中国传统歌曲的全新演唱风格,摸索其演唱形式,能够让我国诗词的演唱方式走向多样化,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世界的发展趋势。美声唱法既可以演唱中国诗词艺术歌曲,也可以演唱中国近现代诗词艺术歌曲。只有不断地去分析美声唱法的技术和诗词作品韵律之间的联系和契合点,才能更好地利用美声唱法的技术演唱中国诗词艺术歌曲。■参考文献[1] 肖勇.简析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演绎[J].戏剧之家, 2019,(30):139-140.[2] 张宝
东.艺术融合视角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术理念与规格[J].音乐创作,2018,(05):174-175.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多元化演唱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C1343)作者简介:张敏敏(1978-),女,湖南邵阳市人,研究生学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上接第153页)潮,钢琴的伴奏犹如“滔滔奔流”的江水,我们也要把自己的情绪融入到钢琴伴奏中,表现出对爱情的无比坚定,并淋漓尽致、毫不保留地表达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结  语近代艺术歌曲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以黄自、青主、赵元任、肖友梅为代表的作曲家们,将欧洲作曲技法和中国民族音乐相融合,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写出了很多经典中国艺术歌曲,并传唱至今。本文通过对达姆娆和黄英两位世界级歌唱家演唱《我住长江头》的对比发现,他们两个人在这首作品的演唱方面确是略有不同,但又各具特。本文对两位优秀歌唱家的精彩演绎进行剖析与“比较”只是一种相对的研究形式,进而更好地理解“洋为中用”的歌曲创作思想与演唱思维,传承好我们现有的、宝贵的中国艺术歌曲作品。无论是作为一名声乐教师还是一名声乐演唱者,我们都应该在充分理解近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演唱,争取把原词作者、曲作者所创作的经典作品进行还原,把这些经典艺术作品搬进课堂,使更多的声乐学习者受益
并将这些作品传承下去。■参考文献[1] 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 周小燕.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J].音乐艺术,1992.[3] 余虹.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J].交响,2004.
大江东去歌词
[4] 江江.近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端及流变[J].音乐周报,1999.作者简介:贺洁(1981-),女,山西垣曲人,研究生学历,太原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