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十日谈—调查(全文5篇)
第一篇:本期十日谈—调查
圆明园本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是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她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她还更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不仅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那么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不仅烧毁,还劫掠文物,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圆明园的罹难是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的堪为奇耻大辱的一幕,是中国从历来的强国沦为弱国的最鲜明的标志。
我的歌声里简谱
百余年间,几代人试图重建圆明园的计划也在争议声中几经波折,从修复园中古建,到异地“
重造”圆明园,每个计划出台都能挑动中国人最敏感的历史神经,掀起新一轮“修”与“存”的论辩,并逐渐形成“废墟派”和“重建派”两大阵营,辩论旷日持久,然而始终没有形成定论。
那么,关于圆明园的重建与否,我们的同学是怎么看待的呢?由此,我们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100名同学中进行了此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对于圆明园,你是因为什么而知道它的?
A、伟大的建筑和奇珍异宝(3.6%)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32.7%)美丽的笨女人 李玟
C、两者都有(63.7%)
2、你是怎样看待圆明园复建这一问题?
A、成功地复建圆明园是一项丰功伟绩(16.4%)
B、国人能够重新目睹万园之园的风光,也不失为一件好事(47.3%)
C、不仅可以展现我国悠久的历史,还可体现我国目前强大的实力(9.1%)
蝴蝶泉边D、没有复建的必要(27.3%)
3、你对圆明园复建问题持什么态度?
A、赞同,我们应该怀旧辉煌(9.1%)
B、反对,我们应该铭记耻辱(70.1%)
heartbreak warfareC、持中立的态度(20.0%)
D、漠不关心(0.8%)
4、你认为圆明园的美可以再次复制并重回到过去的辉煌吗?
A、可以(5.5%)B、不可以(81.8%)C、不知道(112.7%)
5、你觉得圆明园应该以什么形象或符号重现大众的眼球呢?
A、曾经的辉煌(21.8 %)B、被毁灭的辉煌(47.3%)C、未来的复兴(30.9%)
相聚一刻下载6、如若反对复建圆明园,你认为下列哪一条理由是最有力的说词?金雅中 整容
A、对于中国这一个自强的民族来说,铭记耻辱比怀念辉煌更有意义(65.5%)
B、圆明园劫难的罪魁祸首是英国人,但他们却认为这一切都是战争的法则,毫无愧疚之情,所以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10.9%)
C、圆明园的罹难是中国从历来的强国沦为弱国最鲜明的标志(23.6%)
7、目前圆明园遗址公园向全球发出呼吁:回归流散文物。试问我们成功的机会有多大?
A、很有可能(29.1%)B、勉强可以(43.6%)C、不可能27.3%)
8、有人说,复建圆明园本身就是对文物的一种破坏。你是如何理解的?
A、赞同,昔日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已经被毁,此时作为文物的她所具有的生命会因复建而被再次杀死(65.5%)
B、反对,复建圆明园就是往她枯竭的生命里注入新的生机让她复活,怎能说是破坏呢(20.0%)
C、中立,圆明园已经被毁了,复建她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称之为“死马当活马医”(14.5%)
9、对于这段惨痛的历史,你是如何看待的?
A、牢牢铭记(45.5%)B、可原谅(0.0%)C、可原谅但不能忘却(54.5%)分析: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对于圆明园,是因为什么知道她的,3.6%的同学选择了伟大的建筑和奇珍异宝,32.7%的同学选择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而63.7%的同学选择了以上两者。因为历史课本中讲到过。同样,对于怎样看待圆明园复建这一问题,47.3%的同学认为国人能够重新目睹万园之园的风光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体现了对过去圆明园辉煌的怀念。此外,认为圆明园的美可以再次复建并重回到过去的辉煌,81.8%的同学认为不可以。因为美就是美,一旦被破坏就算修复后和过去一模一样,也没有当初那种美 的享受,就像断臂的维纳斯。若反对复建圆明园认为是最有力的理由,65.5%的同学选择了对于中国这一个自强的民族来说,铭记耻辱比怀念辉煌更有意义。正是因为当时政府的闭关锁国和腐败的统治,才导致欧州资本主义在我国打开了侵略大门,引发了战争,带来了耻辱。
点评:今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当人们的足迹印上这充满历史性的遗址时,他们是否了解150年前辉煌的她与今日只剩下断垣残壁的她内心的想法。修与存对她来说已无关紧
要,重要的是她的心还在继续跳动,灵魂还在歌唱,为我们讲述这150年来她的兴与衰、荣与辱。她累了,倦了,也原谅了,就想以现在这种美一直生存下去。我们何不尊重她呢?
第二篇:《十日谈》(节选)
《十日谈》(节选)(Decameron)短篇小说集,1350——1353
[意大利]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
[导读]
薄伽丘生于 1313 年,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薄伽丘是一个私生子,其父是佛罗伦萨的一位富商,母亲是法国人。薄伽丘自幼酷爱诗文,对商业不感兴趣,与父亲对他的期望相去甚远。18 至 23 岁时,老父只得让他改行在那不勒斯学习教会法典,但他志不在此,依然潜心研读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并借父亲的影响,参加了一些宫廷社交活动,这拓宽了他的文化视野,并开始用意大利俗语写作诗文、传奇、史诗、论文、短篇故事集等。
1336 年他用托斯卡尼语写出一部带有自传性质也可以说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长篇小说《菲罗柯洛》(Filocolo)。它以西班牙宫廷为背景,叙述了一对地位悬殊、信仰不同的青年男女历尽千辛万苦、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据说此书是写给他年青时代的情人“菲亚美达”的,寄托了作者最美好的希望。之后,薄伽丘又相继为她写作了长诗《菲拉斯特拉托》(Filostrato,1336)及中篇小说《菲亚美达》(Fiammetta,1343 —— 1344),借以倾诉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后者被认为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心理小说”。作品中出现的菲亚美达的形象可以和但丁笔下的贝亚特丽采和彼特拉克《歌集》中的劳拉相媲美,是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女性形象之一。
《十日谈》这部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写于 1348 至 1353 年,历时 5 年之久,1471 年第一次出版于威尼斯。《十日谈》故事来源广泛,有的取材于中世纪传说、东方民间故事集(如《一千零一夜》、《七哲人书》、《马可波罗游记等》等);有的取材于宫廷逸闻、街谈巷议、历史事件和发生在佛罗伦萨当地的真人真事;有的取材于古罗马作家阿斯普里亚斯的《金驴记》。作品一反学者们用拉丁文写作的传统,采用了不登大雅之堂的佛罗伦萨方言写成。
《十日谈》作为一部人文主义的巨著,第一次在文艺领域向天主教会的权威进行了公开激烈的挑战,它通过含蓄、机智、赋幽默于嘲讽的艺术手法,塑造各具特的人物形象,对宗教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虚伪、荒谬、欺诈等反人性的嘴脸给予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如第一天第一则故事“歹徒升天”,一向愚弄人民的天主教会竟然被一个坏蛋戏耍;第七天第三则故事以及第八天第二、四则故事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教士的荒淫无耻;第六天第十则故事更是无情地揭下神职人员虚伪的面纱,将其丑恶嘴脸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十日谈》歌颂了坚贞美好的爱情,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及禁欲主义的自私、虚伪。第三天第一则故事讲了一个无赖扮成哑巴,做了修道院的园丁,院中所有的修女都争着同他睡觉,鞭笞了天主教会对人性的压抑。第四天第一则故事国王取出女儿情人的心脏放入金杯送给女儿,女儿把一种毒液倒在那颗心脏上和泪饮下,讴歌了坚贞不渝的爱情
《十日谈》开创了短篇小说的新的艺术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诸如英国乔叟《 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国玛格丽特·德·纳瓦尔的《七日谈》都模仿了《十日谈》的框架结构形式;拉封丹、维加、莎士比亚、莱辛、歌德等也从《十日谈》中吸取过创作素材。
意大利著名文评家、文学史家桑克提斯把《十日谈》与但丁《神曲》相提并论,称它是“人
曲”。《十
日谈》研究专家安托尼奥·安佐·夸里奥十分中肯地评价:它就像一面镜子极其忠实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及商品社会全盛时期的情况和社会危机的初期征兆。桑克提斯则认为“但丁结束了一个时代,薄伽丘开创了另一个时代”。
1375 年 12 月 21 日,一代文豪乔万尼·薄伽丘在故乡契塔尔多长别于世。墓碑上锩刻着他生前写下的四行铭文:
在这块石块下躺着乔万尼的骸骨,他的灵魂在天主面前,点缀永生
劳苦的业绩。故乡契塔尔多,乃是薄伽丘之父,他为灵魂提供养分。
[ 作品 ]
1348年,繁华的佛罗伦萨爆发了一场可怕的瘟疫,疫情疯狂蔓延至城市的各个角落,一时间腐尸纷呈,十室九空,人心惶惶……有七个少女、三个青年绅士侥幸不死,他们来到乡间一所别墅躲避瘟疫,为了打发时光,众人约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
故事。在第四天,有这样一则故事:(钱鸿嘉等译,选自《十日谈》译林出版社 1994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