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普高录取刷掉40%考生,是否太残忍?
据不完全统计,2019中考普通高中录取比例,西安60.64%,南京57.6%,厦门56%,郑州52%,上海50%……在不少地市的录取政策中也指出,中考人数和高中总收录人数占比要接近2:1。
这意味着,将近一半的青少年在初中之后,会选择进入技校、职高,与那些同龄人相比,他们会更早地走入社会。
有人问,这是否不公平,是否提前抹杀了很多人的未来,以及成长的可能性,是否太残忍。我不这样认为,至少目前来看,这样很公平。
*事先声明,我对普高职高技校没有任何优劣之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长处,通过努力,都能拥有很好的人生。我只是觉得,既然参加了中考,自然要奔着一个好的结果的。
1. 高中不是义务教育,中考需要有选拔性
选拔的意义就在于,剔除掉那些大概率很难适应高中学习难度的学生。
是的,高中的课程难度以及知识的广度与初中比,体量增加几倍不止。如果连初中这么简单的任务都拿不下,高中要怎样去适应呢?
或者换个说法,选拔的意义,其实是让一些人提前认清自己,明确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有些学生本身不适合学习,他可能在学习特定技能方面更擅长。——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明确这一点,但是中考会帮他做出选择。社会就是如此,会不断地逼你做出选择。
为什么录取率不高一点?为什么高中不能义务教育?
因为条件不具备,因为如果大批量“不合格”的学生进入高中,会造成资源浪费,毕竟教育是要钱的。即使未来十二年义务教育,相信我,中考的选拔性依然存在,并且越来越重要。
2. 中考,有多少学生只是在“陪跑”?
4万人参加中考,2万人被普高录取,2万人“陪跑”,其中1万人在“玩任务”。
别用你的残忍折磨我想一想那些排名靠后的学生,是一怎样的学生?
不客气地说,上课不听讲、睡觉、说话甚至打闹,下课不问题、不写作业,平时跟老师顶嘴,影响别人学习,考场睡觉,甚至校园欺凌……你脑子里一定浮现出了自己身边的这类学生。
他们,是真的不适合学习,也不想学习,在高中这条路上更别论“未来的可能性”。读书这件事,或许对他、对他父母老师,都是一种折磨。那选择另一条路不是更好吗?强迫他们去读书,或许才叫残忍。
当然,我并不是说2万人都是这样的人。很多学生是真的想去努力却不得,那或许你真的不是学习这块料,你的长处还需发掘。
不过中考真的不难,但凡你认真努力一下,把学习当回事,结果都不会太差。
3. 中高考,有着难能可贵的公平性
在吐槽中国教育体制唯分数论和选拔的残酷性之前,你更应该了解下其他国家。
在美国,教育资源有一种趋势叫“世袭罔替”——父母的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发展。今年哈佛公布一项报告:2021届的哈佛新生中,29.3%的学生至少有一名父母曾是哈佛学生,而46%的新生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可见一斑。
知名大V喜樂阿说:“顶级名校的教育资源,被利益集团量化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如果父母本身就是藤校毕业的精英,还可以明目张胆的直接捐赠入校。” 而那些普通非“精英”,即使有钱也买不进去。
对于高考,网上流传一句话,“寒门学子,高考将是你人生最后一次不用拼爹看脸的公平竞争”。
中高考是真正诠释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制度,当然前提是你的努力。
4. 中考不会把你的路堵死,努力才是最大的公平
中考不代表所有,无论你是读职高、读技校,还是读高中,都可以拥有一个很好的人生。上普高、上名校并不意味着你已走上人生巅峰,高中三年不去努力,大学四年荒废无度,走入社会后,必定还不如当初选择另一条路的同学;
而在职高技校,提前接触社会,积攒经验和人脉,拼搏之下往往更能到自己的方向。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依然是努力。
这世上,努力才是最大的公平。因为所有的付出,最终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区别只在于付出和回报的多少,只在于结果到来的早晚。
所以,每个人都不应该提前放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