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题 山东聊城:美好的选择
考场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适者生存是自然的选择,舍生取义是孟子的选择,先忧后乐是范仲淹的选择……选择时时见勇气,处处显智慧。
请以“美好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可记叙抒情或议论;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文题解读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更是关键性的基础工作首先分析题干给定的材料。材料很短很容易理解,把握核心词自然也容易,几乎是一看便知。初步阅读感知写作要求的环节难度确实不大。
材料由四个句子组成。这四句子进行分段落,初步查看一下其中的逻辑关系。我们会发现这四句话可以分成两部分,前三句话是一部分,第四句话是一部分。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大致归纳为因果关系。就像一个数学题推论证明题,前三句话是已知的例子,最后一句话是得出的结论。讲三个故事从故事中得到启示,这是记叙文的写法。
这是正向看的结果。倘若我们倒过来看这四句话,就会又变成另一番模样。即第四句是一个中心论点,前三句话是证明这个论点的论据。提出一个观点,然后举出三个例子证明,这就是议论文的写法了。
下面我们提取关键词,这四句话都提到了一个词“选择”,这是共性的关键词,必须保留。接下来,我们再将每一句都提取出主谓宾,然后用正常句子的方式表述出来。就会变成下边的模样。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孟子选择  舍生取义
范仲淹选择 先忧后乐
选择见勇气  显智慧
看到这些之后,我们需要继续深入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勇气和智慧如何从选择中得出的呢?或者说选择怎么就能见到勇气或者智慧呢?想到这一层就需要我们将大脑中隐藏的内容曝光了,不再让它们做隐身人了。比如第一句中“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当我们读这一句时,大脑自动补上的信息是“不适者淘汰”。换句话说就是:大自然就是这样子,一个事物面对这种情景的时候,它是要改变自己生存下来,还是不改变自己而被淘汰。这里边就赋予了这个事物一个拟人化的思维,即它面对自然环境时自己要做出一个关乎生死的选择。在生与死的选择中就看到了智慧和勇气。
这里边又至少可以分成两层来理解:第一层就是适者生存,选择活下来。第二层就是一个反向的思考和追问了,选择活下来就一定对么?考虑到这一层就自然和孟子的选择舍生取义相联系了。孟子认为当生命和义相冲突的时候,要选择义舍弃生命。同样的范仲淹的信息也是如此,先天下而乐他可以做到,但是他在面临乐和忧时,主动抛弃了乐而选择了忧。孟子选择舍弃自己的生命,维护的是道义,范仲淹选择舍弃自己的快乐和享受,维护的是一种理想情操。二者都是在传递一种舍弃私利和小我,要心怀天下,心怀祖国的思想情操。换成当下
的话就是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人立大志为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奋斗,要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伟大实践道路上来。明白了这些,自然就可以确认给定的题目是“美好的选择”中“美好”的具体意向了。
这种写作意向的最佳体现当为像孟子和范仲淹那样的写作途径,即将个人发展和家国发展融合在一起,这样写是和题干紧密相符的,如写作成功就会成为一篇脚踩大地却立意高远的美文,当然这样难度也很大。其次,本主题并不排斥“美好”的生活化,通俗化。即学生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平常事件,来谈论普通人的美好,看到普通人因为选择而绽放的美好。这也是符合要求的。
在中考的写作要求中提到可以写抒情文章,前面我们谈到了这样的选题可以写成记叙文和议论文,那么如何写成抒情文呢?本人认为,单纯的抒情文是不存在的,情感的产生必须建立在具体的事件上,单纯的抒情是不存在的。因此抒情文的写作,主体要有事情呈现,在叙述事情的基础上,才可以展开具体的抒情。记叙成分少一些,写出关键的人和事以及情节就好了,然后主要的着力点放在因为这件事产生的情感触动上,这样就成了抒情文了。如朱自清的《春》轻点叙事重在抒发因事而起的情。
考场佳作
美好的选择(一)
◎聊城一考生
“嘿!你的作文又发表啦,祝贺你!”一声吆喝,教室里的同学渐渐议论起来,不少同学向我投来敬慕的目光。不,这还远远不够,在我的人生规划中,在省级报刊发表文章仅仅才走出了稳重的第一步。
规划人生,借用一句广告: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最重要的还是选择走哪一条路,不管是宽阔笔直的快车道,还是绿树掩映的柏油路,抑或是崎岖的羊肠小道,甚至是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哪条路都会有一番独特的风景。
刚开始,父母想让我走音乐这条路,于是,我便去学钢琴。一开始我就“遭遇不测”,竟连谱子都认不熟。无奈之下,我只得开始练习,花费几个星期的时间,好不容易记熟了曲谱,却又得知,要弹好琴,还需要双手的协调,像我这样左手右手严重不协调的人绝对是不行的。-一年后,我便从这条路上退了出来,回到原点。
之后,我又开始接触绘画,报了一个素描班。一段时间后,觉得甚是枯燥乏味,一天到晚都是毫无生命的东西,这对我来说过于死板,我喜欢欢快、活跃的艺术。两年过后,我也从这条路上退了出来,又回到原点。我一脸茫然,父母也是。退出两条艺术道路之后,我已迈人初中。不行!我一定要选择.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我坚信我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选择,规划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
阴差阳错之下,我一头撞进了文学这条路,开始喜欢上作文。经过我们语文老师的修改后,交款为区理极生。随着第一次作文登刊,不久文有作文见报,这给了我极大的数励与信心,也坚定丁我走文学之路的决心,让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最美好的。于是,我开始规划这条路,终点是成为一名小有 名气的作家。
每当写完作业 ,我就在公园或附近走走。四季的公园景物各有不同,我常常被这些优美的景物打动,忍不住想用文字去精心描绘一番。灵感一来,我就跑回家写下两三百字的感悟,描绘出沉醉在美景中的愉悦心情,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
我还爱写人,我喜欢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去描给一个个相棚如生的人物形象,用妙笔生花的语市实出人间真情。我选择了写作,那我就要努力地这条路走好,我要熟练地掌握各种写作手
法,的我程富爱的文体,像拥有十八般武艺一般,安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
余下的路还很长很长,也充满艰难险限,但我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最美好的,我也会逐渐完善自己的规划好的道路,印证自己的选择,请写属于自己的华章。
【点评】
立意高远,层次清晰。文章巧用倒叙手法先声牵人,巧设悲念,并巧妙点题。然后回忆自已在人生路上、三岔路口的选择,规划自己的人生,先苦练钢琴无果,退回原点;后接触绘画,又因枯燥无味而放弃;无意间接触写作,两篇作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我”信心满满,于是选择了写作,放弃了之前的练习。层次清晰,立意高远。
选材新颖,对比鲜明。行文巧用对比,将“我"学习音乐参加绘画培训的经历、感受与““爱上写作并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两篇文章地站,在时此中凸显文章主题。行文灵活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语言形象,展示了考生的语言功底。
美好的选择(二)
◎聊城一考生
“他们说什么?”“让他们说去吧。”在我们踽踽前行的追梦路上,总有一些流言杂语如影相随,在我们受挫停滞不前时,质疑我们做出的选择,阻挡我们向前的步伐。即便面临“昨夜西风凋碧树”的处境,我们仍需拥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勇气,相信自己的选择是美好的。
相信自己的选择是美好的,一路奋斗,个人就能够书写绚丽的人生篇章。清华大学的副校上长薛其坤先生,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被众人视为难得的天才。殊不知,天才也曾是“众生”。连续两年考研以39分败北,许多人劝他放弃,然而他毅然选择坚持自己的目标,他更加努力地复习、学习,终于在第三年考上了。在那之后,他一心一意专注于科研,51岁时破解了两百多年来一直无人破解 的世界量子难题,为我国量子通信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名字也将载人人类史册,流芳千古。
相信自己的选择是美好的,一路拼搏,团队就能够创造辉煌,收获荣耀。自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夺冠后,大众对中国女排的期望值达到了一个高峰。当2017 年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中无缘领奖台,仅取得第四名的成绩时,网上的舆论似乎都偏向了质疑女排松懈退步的一方。可实际上,正处新老交替阶段的中国女排,年轻队员缺乏大赛经验,再加上主教练因身体原因缺席指导这次比赛,中国女排似乎陷入了低谷。然而,女排姑娘们并没有为此而信心受
挫,停滞不前,而是将决心和信心投人到日常训练中,用汗水书写青春之书。“不管面前的那堵墙有多高,我们总能跨过去的。”队长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如今,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联赛中取得十连胜的好成绩,这支年轻的队伍正在走向巅峰。
相信自己的选择是美好的,一路实干,国家就能日益强大,成就千古伟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创新能力备受质疑。一些外国人甚至妄下断语,认为中国人绝对无法在高原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建造铁路。然而,青藏铁路的竣工,再一次让世界对这个民族瞩目。中国人相信自己的选择是美好的,相信社会主义是美好的,并不断提升科技实力,在不可能中创造了可能,在不可能中创造了奇迹。如今,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正逐渐强大起来,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定自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日益向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靠近。
追梦路上,不论是个人、团队抑或是国家、民族,都需要相信自己的选择是美好的,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书写不负自己,也不负时代的壮丽篇章。
【点评】
紧扣主题,中心突出。文章开篇通过材料切入,点明主题。化用、引用诗句,提出自己的观点,新颖独到,又鲜明突出。
结构分明,材料丰富。三个主题段落的首句,即为分论点,三个段落分别从个人、团队、国家层面进行论述,通过薛其坤、中国女排、新中国复兴崛起的事实论据,证明观点,内容充实,材料典范,层次分明。首尾前后呼应,结构圆合

美好的选择(三)
◎聊城一考生
那是个天气炎热的夏日中午,阳光刺得人眼睛生疼。旅行疲乏的我们,急忙了家餐馆纳凉、吃饭。似乎受天气的影响,餐馆里的来客也都略显烦躁。
这时,从门外走进两个孩子——一大一 小,一男一女,都七八岁的样子,黑黝黝的皮肤,乌糟糟的头发,细胳膊细腿,臂弯里挎着个竹篮,看上去挺沉。来到近前,我才看清他们的脸蛋:巴掌大点的小脸上长着清秀的五官,尤其那明亮的眼睛像一方清潭。但从他们的眼神中,国家曲谱
又似乎难见七八岁孩子该有的活泼与可爱。
旁边的阿姨附在我工耳边,悄悄告诉我:“旅游地常有这样的小孩,被父母指派来卖东西。大人用小孩打同情牌,专骗外地游人的钱。小包花生,起码卖你个十块二十块!搁超市里,起码买两三包呢!”我心中不禁“咯噔”一下,天下竟有这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