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探析其音乐表现特征
    在欧洲的音乐发展史上,钢琴大师李斯特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李斯特的晚期作品发生了质的改变,在和声、调性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李斯特带给乐坛形式与和声的新观念,赋予音乐创作者更多的灵感。文章从李斯特晚期作品中和声的不协调音程运用和音阶、调性的分析入手,探讨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的特征以及李斯特晚年风格的变化。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作品;音乐;和声
    李斯特一生创作大量优秀的作品,成为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凭借卓越的钢琴演奏技巧和无穷的创造力对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斯特是伟大的钢琴家,他运用极尽大胆的创作手法,以珠圆玉润般的旋律来表达他特立独行的音乐思想。他的作品内容涉猎广泛,风格迥异,类型多变。他的晚期作品比起狂热的中期的作品来讲,显得更加内敛,渗透了更多的宗教信仰,体现出对生命根本的思索。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著名的有《梅菲斯特圆舞曲》《悲伤的船歌》《艾斯特庄园的喷泉》《灰云》等。从这些晚期作品中可以看出李斯特在晚年的几个音乐特征,如下:
    一、和声的不协和音程非传统和弦的运用
    (一)特别位置上的三全音
    三全音包括增四度音程和减五度音程,它们是传统和声观念中的不协和音程。李斯特晚期的钢琴作品如《灾难》的开始部分,以三全音作为每一乐句的结束音,体现三全音的音程关系。李斯特用三全音突出每一乐句,将不协和音程放在特别位置上,追求一种和声音效。《灾难》是对李斯特晚年遭受创伤的描述,表现出他对衰弱身体的畏惧和痛苦的感情。演奏者应该体会李斯特当时的孤寂和失落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把握三全音的运用。
    (二)增三和弦的不断使用
    增三和弦作为极不和谐和弦之一,它是由两个大三度音程构成的和弦结构,听上去紧张而刺耳。很少有作曲家将它作为作品的主和弦来创作。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中,增三和弦扮演了重要的角。如《灰云》中,增三和弦的运用,体现李斯特追求的是阴森、恐惧的彩性音响效果。增三和弦的连续进行,使得作品具有无调性。李斯特进行了非传统和声的尝试,采用了增三和弦,并把其做全曲的主和弦之一,李斯特采用这一极少用的和弦,既对乐曲进行了描述,又表达出了作曲家的内心世界。
    (三)增、减八度音程的凸现
    乐曲创作中很少使用增八度和减八度等不协和的音程。李斯特在《悲伤的船歌》中,使用了两种音程形式,且出现突然,均出现在强拍上。在第6小节和第9小节分别使用增八度和减八度音程,描绘了威尼斯河上小船摇曳的情形,这种凸现的音程给音乐增添个性,展现了出悲凉的气氛,表达了李斯特晚年内心的孤寂和难以言说的苦涩。演奏者要注意增八度和减八度音效的运用,设身处地的体会李斯特当时的情感,才能演奏出韵味。
    (四)传统和弦结构的革新
    三度音程结构是传统的和弦结构的基础。在李斯特晚期的作品中,他凭借大胆的思维,利用四度叠置的和弦结构代替传统的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例如在《灰云》中以四度和弦结构为开始,之后又和传统三度和弦交替进行,在第9小节运用四度叠置的柱形和弦结构。四度和弦结构具有空旷、飘逸的音响效果,想象地表达出了云的特征。
    (五)特殊的终止式
    李斯特晚期的作品通常采用不稳定的和声组合来结束作品,在李斯特晚期的钢琴作品中,乐曲的终止式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李斯特采用下属音来结束乐曲,而不再采用功能性的和声,
强调渐进的乐曲终止方式。他是在追求彩性的音效来表达乐曲的氛围和环境。这主要体现《暮钟》《灾难》和《第三梅菲特圆舞曲》的终止式中。二是李斯特通常把乐曲结束放在不和谐音程上,故意拖长这种不稳定的状态,给听众无限的遐想空间,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主要体现在《悲伤的船歌》中。三是有些作品随意性、自由性占主导。如《悲伤的船歌》在结束的地方出现半音旋律,淡化音乐方向感,增加旋律的不稳定。表达出李斯特内心的真实情感。
孤独的和弦    二、音阶、调式与调性的分析
    (一)五声音阶与五声调式的运用
    五声音阶是在自然大调音阶中,取消两个音级,便得到五声音阶。根据五个骨干音的音程关系,五声音阶缺乏尖锐音效。李斯特的《婚约》是其岁月的产物。在乐曲后段,作曲家采用五声音阶的旋律线条,展现出主旋律中的单音,并以一系列的旋律展示主题。李斯特的《婚约》中五声音阶的运用是对后来作曲新风格,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德彪西创作特点的一个引导。此曲思的五声音阶的运用可谓是后来钢琴作曲风格变化的先驱表现。
    (二)复合调性思维的萌发
    在音乐的创作中,作曲家把不同的和弦、调式、调性纵向叠置处理,就形成了复合结构的和声。李斯特晚期作品已经体现了复合调性思维的运用。如《婚约》中开始采用东方五声调式与自然大小调式的融合。
    三、李斯特晚期风格的变化
    早年的李斯特魅力十足、精力充分,他的音乐作品大胆而绚丽,或者他的作品摆出无心插柳的姿态,但都是精心安排的。李斯特的作品栩栩如生,立意标新立异,他凭借雄厚、甚至爆发性音阶创造出惊骇世俗的作品。李斯特树立了炫技钢琴家的风范,这是其他钢琴家所难以企及的。晚年的李斯特由于受到早年旅行岁月、宗教思想、哲学等因素的影响,加之晚年的李斯特饱受孤独和疾病的折磨,这就导致李斯特的精神面貌、处世态度和思想发生了变化,他摒弃了早期的宏达构思和炫技效果的创作技术,他另辟蹊径,开始探索朴实、简洁的钢琴小曲。李斯特晚期作品风格与他早中期的作品风格相比,没有那么多简单的炫技成分,更多地是从思想角度出发进行作品的创作,李斯特的作品变得内敛、深沉,不再使用刁难的技术、夸大的手法、激情似的演奏速度去张杨自己的音乐构思。晚期的李斯特,对于信仰更加执着,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内心的思考,比如生命的本质、自然界的表现、死亡的意义等富
有哲学内涵的观点,这也使他作品内涵更加沉稳,更难以准确把握其演奏风格的直接原因在于李斯特敢于向传统挑战,对于新的演奏技法、表现形式以及音效的不断追求,这是后来的演奏者无法效仿的。晚年的李斯特对传统和声技法进行了突破,实际上是对新和声的探索,它的作品和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拉威尔的作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李斯特晚年的作品更多地运用非传统的手法来表达李斯特内心的世界,或者对宗教的依赖,或者抒发自己的孤独之情。李斯特晚年的作品涉及到了死亡的主题,他运用音程和和弦,这样可以很好地描绘出音乐的主题,又展示了李斯特的内心活动。例如在《艾斯特庄园的喷泉》中李斯特对水进行描述的同时,注入了宗教的神秘彩,表达了他期待泉水赋予他永恒的生命的感情。李斯特后期钢琴作品中触及到和声的诸多元素,这种技术创作方法已经触碰到了二十世纪印象派的领域。另外还有众多平行行进方法,这样可以体现出音乐的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