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送别诗句(通用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送别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送别诗句1
1.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2.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4.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5.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6.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7.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8.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10.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11.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12.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13.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陆龟蒙《别离》
14.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15.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宝《柳枝词》
关于送别诗句2
1、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曰花开已一年。韦应物
2、云山万里别,天地一身孤。陆苍培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李冶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7、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辛弃疾
8、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黄庭坚
9、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郑谷
10、别离滋味浓于酒,着人瘦。张耒
11、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1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
13、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
1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15、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杜牧
16、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陆龟蒙
17、人间离别尽堪哭,何况不知何日归。赵嘏
18、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李白
19、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
20、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
2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22、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王维
23、惜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
2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2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26、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李商隐
2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
28、系情外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吴承恩
2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3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31、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韦庄
3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3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
34、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
35、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3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曰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37、离别使爱情热烈,相逢则使它牢固。托富勒
38、别语缠绵不成句。黄大临
关于送别诗句3
《送别诗句》赏析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
伤已成曲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
惟有相思似春,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南浦别》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杂曲歌辞·别离曲》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送别》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送李侍御赴安西》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赋得暮雨送李曹》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诗》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施肩吾--《幼女词》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赏析
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而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诗一开始就着力写幼女之“幼”,先就年龄说,“才六岁”,说“才”不说“已”,意谓还小着呢。再就智力说,尚“未知巧与拙”。这话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说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实,也意味着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说,会干出“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左思),“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杜甫)一类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此外,这里提“巧拙”实偏义于“巧”,暗关末句“拜新月”事。读者一当把二者联系起来,就意会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动人的“乞巧”场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诗中并没有对人物往事及活动场景作任何叙写,由于巧下一字,就令人想象无穷,收到含蓄之效。
前两句刻划女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情事。时间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简作一“夜”字。地点是“堂前”,这是能见“新月”的地方。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别的孩子一样去寻萤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却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
”呢。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这位“才六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与‘细语人不闻’(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别”(沈德潜语)啊。尽管作者叙述的语气客观,但“学人”二字传达的语义却是揶揄的。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