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谚万语话健康——泡饭,嚼不烂,虽好咽,消化难/饮食与成语——五谷杂粮\五谷不分\不辨菽麦
作者:
来源:《饮食与健康好难得·下旬刊》2010年第12
        千谚万语话健康——汤泡饭,嚼不烂,虽好咽,消化难
        /水淼
       
        汤泡饭不同于家常用饭加水或同时加入菜经一定时间烹制而成的泡饭、菜泡饭等。如果经常吃汤泡饭,久而久之,就会使消化功能减退并引起胃病的发生。
        对于我们吃进的食物,首先应在口腔和唾液充分混合进行初步消化,坚硬的牙齿将大块食物切磨成细小粉末和颗粒,唾液中的淀粉酶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便于胃肠进一步消化吸收。人体在食用固体粉末状食物时,咀嚼时间长,唾液分泌量也就多,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物。
        而水和流质食物咀嚼时需要的时间短,唾液分泌量小,如果汤和饭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不等嚼烂,就同汤一起咽进肚子里去了。这样使人来不及品味,舌头上的味觉神经还没有受到充分刺激,胃和胰脏所产生的消化液很少,并且还被汤冲淡。由于消化不充分,也会降低胃肠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如果是吃饭时喝汤,菜汤可以补充水分,增进食欲,并不影响食物的咀嚼过程,而汤泡饭的坏处就在于它减少了咀嚼这个环节。
        吃泡饭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尤其有害。长期食用泡饭,不仅妨碍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咀嚼功能减退,让咀嚼肌萎缩,严重的就会影响成人后的脸形,而且吃泡饭还容易让孩子养成囫囵吞枣的不良饮食习惯。
        另外,患有痛风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最好不要用肉汤泡饭,因为肉汤中含有嘌呤,又属于高盐、高脂肪食物,对病情不利。
        当然,汤泡饭和吃饭喝汤是两回事,在饭前适当喝些汤,湿润口腔和食道,配合食物在胃肠道的蠕动等,有利于刺激口腔和胃肠产生各种消化液,以协助更好地消化。但如果汤喝得太多也会冲淡消化液,反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利。
        “饭前喝汤,胜似药方。在吃饭前先喝汤,可使食物的下咽更顺利,这样不仅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而且还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饮食与成语——五谷杂粮、五谷不分、不辨菽麦
        /徐大晨
       
        “五谷,即五种谷物。古代的典籍中,对于五谷有不同的解释。《孟子·滕文公上》赵岐注说: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麦、菽。《周礼·天官·疾医》郑玄注说:五谷指的是麻、黍、稷、麦、豆。《楚辞·大招》王逸注说:五谷指的是稻、黍、麦、豆、麻。《素问·藏气法时论》王冰注说:五谷指的是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后来,五谷用来泛指粮食作物。
        “杂粮,包括玉米、高粱、小米、大麦、荞麦、大豆、红小豆、绿豆、青稞、番薯等等。
有些地区,杂粮是当地人的主粮,例如高粱是东北地区的主粮,青稞是西藏地区的主粮;有些地区,杂粮只是主粮的补充。
        作为一条成语,五谷杂粮是对一切粮食的统称。长篇小说《乾隆皇帝》第六卷中就使用了这一成语:比如这银耳汤,再好吃也替代不了五谷杂粮。
        如果缺乏最基本的农业常识,不能分辨不同的农作物,就叫做五谷不分,常与四体不勤连用。语出《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中就使用了这一成语:你只看道千乘之国,使民以时的那个字,可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说的出来的?”
        成语不辨菽麦”——连形态极不相同的豆子和麦子也分辨不出来,用来形容愚昧无知。语出《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周子虽然有哥哥,但是太傻,甚至连豆子和麦子也分辨不出来,所以不能立为太子。)南朝梁代陶弘景的《相经序》中就使用了这一成语:或颖惠若神……或不辨菽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