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大爱却要放下你
作者:暂无
来源:《黑龙江画报》 2018年第7期
    文/于春风    图/张磊
    “我的孙子长大了,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了不起,有出息。现在要出国支援去,第一次离开家独立生活,这是个锻炼……想家的时候看视频,身边就全是家里人。一定要多通话,免得互相牵挂。”
    出发前,90岁的奶奶给李仓达写了这样一封信。三页纸,九个注意事项,一句珍重的道别。李仓达把这三页纸用信封装好放在行李箱中,同时放进去的,还有女儿用彩泥捏出的贝壳。“爸爸要去非洲,两年才能回来呢”,5岁的女儿天添好像突然有了分离的概念,她抱着爸爸的腿说:“我不让你走。”李仓达每次想到这个画面都会眼圈泛红。天添给非洲的小朋友做了贝壳让爸爸带去,在放入行李箱时,她又想了想对爸爸说:“我再给你做点吧。”
    李仓达是哈尔滨市中医医院的内科医生,也是第33批援非医疗队“首都医疗队” 队长。他将与其他20位来自各医院的医生在非洲毛里坦尼亚伊斯兰共和国生活工作两年,援助当地的卫生医疗。虽然黑龙江省医疗
卫生援外已有50年历史,但李仓达是第一次去西非。他和队友们将面临着语言障碍,不适应的病毒、疾病,甚至战乱。医疗队全员注射了和黄热病毒疫苗,并用半年的时间进行了突击培训,学习当地的法律法规、语言、生活习惯,现在队里的医生们基本能用当地语言进行简单对话。虽然未来的两年充满未知,但自身遇到的困难都不是他们最担心的,反而是家中的父母妻儿才是他们的牵挂。李仓达队中的护士王威,孩子才28个月,她哭着说“等我回来,可能孩子已经不记得妈妈了。”
    黑龙江省第33批援助毛里坦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医疗队的医生们平均年龄不到40岁,7位女性、14位男性,大多数的孩子都在三到八岁之间,他们去援助的两年完全不能照顾家里,孩子与爱人成为他们最大的亏欠。
    37岁的孙宗祥原是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生,在看到招募援非医生的文件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孙宗祥是第33批援非医疗队“公共卫生队” 队长,他的医疗分队会驻扎在首都努瓦克肖特,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指导努瓦克肖特市的卫生防疫,营养培训。
    得知孙宗祥要走,妻子只说了句“家里你放心,你自己要注意安全。”3岁的小女儿还不明白爸爸要走很久,可8岁的大女儿好像有了心事。就在离预定出发时间还有一个月时,大女儿的眼睛突然看不清,到医院做了各种检查,眼睛没有问题,医生怀疑是心理压力过大,给孩子做了心理。
    李仓达和孙宗祥的医疗队将留在首都努瓦克肖特市,由当地医院为他们联系租赁住房,但费用要中方
承担。他们的医疗则是完全免费的,药物全部由中国带去。齐昵男被分配到了相对偏远的基法市,任“基法医疗队”队长。齐昵男目前对基法市的了解不多,据说路面还都是沙石路,交通事故较多,大概这是他作为骨科医生被分配到基法市的原因之一吧。
    齐昵男援非的最大阻力是女儿,12岁的女儿今年读初一,说起爸爸要走两年,思念就开始提前蔓延。女儿总是哭,并说“等你回来我就初四了,我这么重要的时期你全都不管吗?”面对女儿,齐昵男不能答应她留下来,因为援助非洲是我们国家的国际人道主义体现,也是齐昵男从医的初心,救死扶伤不分国籍。他只能对女儿说:“爸爸不在家,你得听妈妈的话。”
    “爸爸不在家,你得听妈妈的话”这句话苏震宇也对儿子说了,但儿子只是简单的“嗯”了一句。儿子的态度让苏震宇很无奈,大概是男孩子的情感比较内敛,也可能是医生的工作太忙让他对儿子的陪伴不够。苏震宇讲,儿子在五岁之前都由他照顾的,父子俩感情特别好。儿子五岁那年,苏震宇去新疆援助了,回来后察觉儿子没有以前那么依赖他了。
    这次援助非洲苏震宇是总队长。他笑称,“队长更多的任务是联络员。”在分队之间、队员与大使馆之间进行联络,同时还要担负起党建工作,对队员们进行心理疏导等等。因为有援助新疆的经验,苏震宇对援助非洲并没有太多的担忧,他说:“我们现在自己带着盐、酱、醋,但现实未必会像想象的那样艰苦。可是新疆毕竟在国内,出了国会有很多的沟通不便。”23岁的翻译万思杞刚刚大学毕业,她妈妈到
苏震宇,希望能够帮助她好好照顾女儿,让她平安归来。而万思杞在半年的培训学习后,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苏震宇告诉队员们,“援非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实现了医生在和平时期从为民效力到为国效力的双重价值。”
    人生总有取舍,在他们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高尚。李仓达说,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我抱起砖头就无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无法养你。”,而这句话放在医生身上变成了“我拿起手术刀就无法抱你,放下手术刀就放下了初心与理想。”在大爱与家庭之间,他们选择了无私。■
爱着你却伤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