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古乐看祭孔雅乐价值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余京晓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07
        摘要:浏阳古乐是发生在湖南浏阳的古乐文化运动,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曾享有国乐古礼仅存浏阳的美誉。浏阳古乐创制于道光年间,其实质是祭孔雅乐,也是宫廷雅乐在民间发展的一个重要案例,因此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了解浏阳古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宫廷雅乐观念,更客观地看待祭孔雅乐的艺术文化价值及其对于当代的意义。
        关键词:浏阳古乐;祭孔雅乐;价值;意义
        浏阳古乐是清代道光九年,湖南浏阳文士邱之稑依据宫廷颁布的文庙祭孔乐谱而创制的一套在浏阳文庙祭祀孔子典礼上演奏的仪式音乐。浏阳古乐与清代祭孔雅乐一脉相承,从规格到用途,由形式而内容都属于宫廷雅乐范畴,是清政府复古的产物。本文从目前国内唯一仅存可见的雅乐——浏阳古乐入手,简要探析清代祭孔雅乐,并粗浅地探讨两千余年的雅乐观念及祭孔雅乐的当代价值。
        一、从浏阳古乐看清代祭孔雅乐
        清代道光年间,浏阳县人邱之稑在担任本县孔庙首席教习时,研制出一整套以风箫为标准音器,包括有特钟、编钟、特磬、编磬、镛钟,箫、笛、埙、笙、匏、琴、篪、瑟、柷、敔、搏拊鼓、鼗鼓等在内的一大批仿古乐器和干、戚等舞具,这就是浏阳古乐。由于邱之稑本人通晓音律,所制古乐比较完备,声音和谐动听,加之古乐正好适合于清后期至民国时尊孔崇儒的需要,一时间浏阳古乐名满天下。浏阳古乐主要由祭孔乐舞,风雅十二诗谱和律音汇考,古琴音乐三大部分组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风雅十二诗谱律音汇考是创始人邱之稑古乐研究的中心,是浏阳古乐音乐理论和乐理思想精华的集中;而祭孔乐舞则是浏阳古乐的实践中心,也是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化活动。所以浏阳古乐是祭孔音乐在湖南尤其是浏阳当地的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目前大多数资料中浏阳古乐指的就是浏阳文庙的祭孔音乐。《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湖南卷)亦用此称。
        祭孔音乐是一套在祭孔典礼上演奏的仪式音乐,又称为孔庙丁祭音乐。从封建帝王用乐祀礼至清代《中和韶乐》的最后定型,祭孔音乐前后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生、发展、臻熟、定型的历史。清代是祭孔音乐发展最成熟昌盛的时期,达到了祭孔文化的顶峰。浏阳古乐以复兴雅乐为目的,其音乐风格、乐器、乐章、乐舞等与清宫廷祭孔雅乐是一脉相承的,可谓是清代宫廷祭孔雅乐的活化石。
        首先,从乐器的使用方面来看。据《清史稿》·志七十六可知,清代宫廷对《中和韶乐》的乐器是这样规定的:中和韶乐,用于坛、庙者,镈钟一,特磬一,编钟十六,编磬十六,建鼓一,篪六,排箫二,埙二,箫十,笛十,琴十,瑟四,笙十,搏拊二,柷一,敔一,麾一。先师庙,琴、箫、笛、笙各六,篪四,馀同。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刊行的《浏阳县志》中关于浏阳古乐的乐器记载如下:祀典——浏阳旧无乐舞,道光九年(1829)知县杜聘邑人邱之稑等教习,至今称盛。乐器有:特钟一,编钟十有六,在东;编磬十有六,在西;东升龙麾一、应鼓一;西降龙麾一、敔一;东西分列琴六、瑟四、箫六、埙六、篪四、排箫二、篴二、笙六、搏拊二、旌二、羽籥三十有六。依据史料对照可见,浏阳古乐所使用的乐器是按清祭孔雅乐的编制配备的。值得一提的是,浏阳古乐所制乐器沿用周朝礼乐制度,均采用八音材料制成,即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琴、瑟)、木(敔、柷)、匏(笙)、竹(笛、箫、篪、排箫)。浏阳古乐八音齐备,中和雅致,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推崇和追捧。
        其次,从祭孔乐章来看。祭孔典礼包括迎神、初献、亚献,终献、彻馔,送神六个仪式步骤。祭孔乐章是祭孔活动中的音乐部分,浏阳古乐即相应演奏六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包括歌唱和乐器演奏,其中三个乐章配有乐舞。邱之稑创制之时,其乐章的曲名分别为:迎神
《昭平》之章、初献《宣平》之章、亚献《秩平》之章、终献《叙平》之章、彻馔《懿平》之章、送神《德平》之章,均与清宫廷祭孔乐章曲名一致。
        最后,从乐舞方面来看。《清史稿》·志七十六中载:舞有二:用于祀神者曰佾舞,用于宴飨者曰队舞。凡佾舞武用干戚,文用羽龠。干戚曰武功之舞,羽龠曰文德之舞,祭祀初献以武舞,亚献以文舞,惟先师庙、文昌庙初献、亚献、终献皆以文舞焉。浏阳古乐配有乐舞的乐章有初献《雍和》、亚献《熙和》,终献《渊和》三章。每字配一个动作,舞步谦恭。初献用武舞,亚献、终献用文舞,体现了祭祀礼仪的庄重。其创制之初的舞生人数为36人,到光绪乙巳年增至64人,举行八佾之舞,在殿的东西面舞亭中表演,每亭32人。浏阳古乐的舞蹈是根据清政府颁布的丁祭旋宫之乐执行的,所使用的是宫廷佾舞。
        由上述对比分析可知,浏阳古乐虽然只是清政府复古思想由宫廷到民间的体现。但它继承了上古时代原始乐舞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沿用了八音乐器、摆设、陈词,演奏乐律等雅乐形式规范。其歌词体例、乐谱旋律、八音乐器,以及音调等都是研究清代宫廷雅乐的绝好资料。浏阳古乐以其精致齐全的八音乐器,平和的曲调,适中的节奏,典雅的歌词,谦恭的舞步,凸现出了中国古代雅乐博大精深的思想意蕴。曾国藩听后曾赞叹不已,称浏阳古乐梦回浏阳“雅淡和平,精探正乐。
        二、从浏阳古乐看雅乐观念
        雅乐泛指我国古代宫廷音乐、祭祀音乐和仪礼音乐,始于周代的制礼作乐制度。相传我国古代伏羲氏造琴瑟,神农氏改二十七弦为五弦,黄帝编去钟定基本音律,周公采用金、石、丝、竹、魏、土、木、革八种乐器定八音,并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和制度,作乐制礼,制定了一套礼乐,定型为周朝的礼乐。春秋战国时,各诸侯不按礼乐行事,孔子出来正礼乐,但无济于事,终于礼崩乐坏,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这套礼乐除孔子的故乡曲阜外,其它各地的都已失传。后人便称这套礼乐为古乐。从此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想以继承正统号令天下,企图恢复古乐,但都因未得真传而失败。
        封建时代,统治者把古乐叫雅乐,是统治阶级在主观上企图直接用以统治人民的一种音乐。虽然每个朝代对于雅乐所规定的制度和采取的具体措施有所不同,但其控制人民,巩固统治的企图和脱离现实,提倡复古的倾向,则基本上是一致的。浏阳古乐作为一种祭祀音乐,正是雅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诸多雅乐观念。
        浏阳古乐无疑是在清代宫廷雅乐的历史背景下得以创制并兴盛的。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视宫廷雅乐的朝代之一,其规模盛大,形式多样。清王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为巩固统
治,加强儒家封建礼教,统治者非常重视提倡汉文化,亦非常重视提倡祭孔。清朝廷把祭祀乐定为最高礼乐,极力推崇《中和韶乐》。并为各省府、州、县学孔庙重定雅乐乐章。浏阳古乐在宫廷的祭孔思想指导下产生,所用的乐器、乐谱,舞蹈等都来源于宫廷颁布。清王朝统治者提倡雅乐尊孔,直接导致了浏阳古乐的产生。而浏阳古乐依照古乐旧礼仿制八音齐备的全套仿古乐器,按宫廷雅乐制定所使用的乐章,乐曲及舞蹈,符合清统治者崇儒尊孔,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的需要,也使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声名远播。由此可知,浏阳古乐只是清政府复古的一个产物。由于祭孔音乐是封建王朝尊孔崇儒旨意和礼乐制度的反映,特殊的政治功用和目的,决定其内容和形式都有极严格的规定。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史表明,祭孔乐在音调、节奏,乐器等方面均无太大变化。作为一种祭祀音乐,与其它仪式音乐所不同的是它始终恪守着雅乐的正统。浏阳古于作为祭孔雅乐,其形式保存和继承了古代宫廷雅乐的原始形态。
        西汉时,祭孔雅乐已成为中国古代宫廷雅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至清代发展到顶峰。两千余年的发展史也是雅乐兴衰的演变史。从西周制礼作乐开始建立完备而严格的雅乐体系,到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再到汉时的雅俗并存,隋唐时的雅俗逐渐分化,最后到明清时的雅乐完全僵化,周代的雅乐在开历史之先河的同时,也规定和发展了乐制、乐器等音乐文化的诸
多方面,为后代的雅乐确立了规范,树立了榜样。虽然之后历代开国之初详定雅乐时,都会依照当朝的情况和需要在乐悬的规格、用律、宫调、乐曲名称、曲目数量,表演规模等形式问题上大做文章,加以改变。但雅乐作为礼乐制度的再度体现,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其功利性作用却是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不曾改变。
        雅乐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随封建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又因专制统治的存在而延续,历经数千年历史,直至与封建时代一起消亡。雅乐是封建统治的工具。从周代创制雅乐以来,统治者就把音乐看作加强神权统治,颂扬文德武功及荒淫享乐的工具。他们把礼与乐看得一样重要,并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的有效手段。雅乐在郊庙祭祀中既神化了天地自然,又神化了作为统治阶级最高层的帝王本身,同时雅乐自身又被统治阶级所神化,在音乐上它代表了封建的国家、朝廷和帝王,并逐渐演变成了王权和封建专制的象征。历代统治者更是以雅乐作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从创作来源而言,雅乐是出于取媚统治者的官僚之手,从内容而言,无非是对当代统治者的歌功颂德;从目的而言,是要巩固统治,强调皇帝的尊严。它是彻头彻尾反人民的,它既脱离民间的艺术传统又与人民的思想感情背道而驰。雅乐虽然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但统治阶级始终将雅乐视为一种政治手段,只强调它的目的和功用,而忽略了其艺术性和审美性,使它脱离广大民众,远离充满生气的民间音乐。特别是隋唐以后,雅乐完全脱离音乐的美感和人性化,旋律化,已变成一种象征性和符号性的音乐。这就注定了雅乐在艺术上是干瘪,空洞,没有生命力的,只能走向僵化。
        三、从浏阳古乐看祭孔雅乐价值及当代意义
        浏阳古乐自创制以来,即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曾国藩听后曾感叹治兵、作诗之法皆与音乐相通,认为其音节清雅,穆然令人想三代之盛。浏阳古乐从问世到现在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清末民初是它的全盛期,战乱后古乐逐渐默默无闻。建国后,浏阳古乐又得到了高度重视,浏阳县人民政府为抢救浏阳古乐,向民间征集到大批古乐器,并于1951年举办了浏阳古乐陈列展览,与广大众见面。浏阳古乐的实质是祭孔雅乐,其声名也是在祭孔雅乐中远播的。它不只是清代祭孔雅乐的缩影,也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兴盛于历朝历代的祭孔雅乐的形式及文化意识。对于祭孔雅乐本体价值的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杨荫浏先生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曾提出:孔庙雅乐并不包含多少艰深难懂的问题……孔庙雅乐的音乐问题在作曲上是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它最初的谱本,可能是出于不太接触民间音
乐,不大懂得音乐创作旋律的文人之手,不过是一些平凡的没有生气的旋律。黄翔鹏先生也在《雅乐不是中国音乐传统的主流》一文中说:现代残存的孔庙乐,它是脱胎于假古董——拟古雅乐的再度仿制品,实在不值得一谈了。然而这些观点并未在学术界达成一致,也有学者提出相反意见,认为祭孔雅乐具有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特点,乃是上古音乐的正声。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祭孔音乐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