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简介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至黑褐,或为绿、黄等;体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黄褐至黑褐.
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
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常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
产卵器外露,针状或矛状,由2对管瓣组成。雄、雌腹端均有尾毛1对。雄腹端有短杆状腹刺1对.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
体多为黑褐,体型多呈圆桶状,有粗壮的后腿,比身体还要长的细丝状触角。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丝,如果是雌虫,还有一根比尾丝还长的产卵管,分辨雌雄还有一招,翅膀有明显凹凸花纹的是雄的,翅纹平直的是雌的.最特殊的是,他的听器是在前脚节上。
6。书本里的蚂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墙、趴、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的有趣的事
4。.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爱
【重难点】
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中国文字的无穷魅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你们都见过蚂蚁吧,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一课叫《书本里的蚂蚁》,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a.这个蚂蚁为什么到书本里面去了?(板书:为什么到书本里)
b.这个蚂蚁是谁?
师:问得真好,还有其他想问的吗?
    c。  这个蚂蚁岛书本里面了以后怎样了?
师:你要问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吗?(板书:哪些新奇有趣的事?)
师:你们想得真多,很肯动脑经,要想知道答案就要先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师:大家还记得刚上课时提的几个问题吗?现在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第一个问题“这个蚂蚁为什么到书本里面去了?”
师:你们是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知道的,能把这几句读一读吗?
生:“一只黑黑的小蚂蚁……被夹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
师:我们弄懂了第一个问题,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蚂蚁是怎么被夹进书的,那么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讨论。
五、听见牛在哭课堂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提了两个问题,谁还记得?(生答)
师:还记得小蚂蚁为什么到书本里面去了吗?
生:被小姑娘夹到书本里了
师:那么我们带着第二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感悟,学习课文第3—12自然段.(顺序可依据学情,相应调整)
1.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到底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呢,我都等不急想去看一看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觉得的新奇有趣的事所在的句子画下来,并用笔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想。(师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