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天不渡⼈,⼈需⾃渡⽂稿 |儒风君
洛阳⽩马寺殿门上有⼀副对联,上写道:
鬼迷心窍吉他谱天⾬虽⼤,不润⽆根之草;
道法虽宽,只渡有缘之⼈。
⼈不⾃救,天也难佑。
与其等待天来渡我,不如做⾃⼰的“摆渡⼈”。
1
积德修福
《菜根谭》有⾔:“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
意思是,假如上天不肯赐福给我,我就耐⼼地修养品德,主动迎接福⽓的到来。
《了凡四训》⾥讲:“命⾃我⽴,福⾃⼰求。”
⼈的福⽓不是天定的,⽽是要靠⾃⼰去积累德⾏、努⼒修来的。
俗话说:厚德载物。
德⾏越⾼,⼈越有福。
享百⾦财富,必定是百⾦⼈物;享千⾦财富,必定是千⾦⼈物。
唯有⾼尚的品德,才能担得起财富、权⼒、声望这些福报。
《太上感应篇》说:“福祸⽆门,唯⼈⾃招,善恶报应,如影随形。”
baby伴娘团
⾏善积德,就等于培植⾃⼰的福报。
德厚之⼈,必定⼼存正念,福⽓不请⾃来。
不仅能够改变⾃⼰的命运,还可以造福后代⼦孙。
2
以⼼养形
《菜根谭》有⾔:“天劳我以形,吾逸吾⼼以补之。”
意思是,假如上天让我筋⾻劳累,我就⽤⼀颗安逸的⼼,来滋养我的体魄。
王阳明被贬⾄龙场,与书童、⽼仆⼈在⼭洞边搭茅草棚安⾝。
既然要把此处作为居所,那就不能没有名字。
王阳明⼤笔⼀挥,便将这个简陋的⼭洞,命名为“阳明⼩洞天”。
洞中缺⾐少⾷,他就向当地农民请教,在⼭的南⾯开荒种⽥。
也许是太过劳累,从家中带来的仆从陆续病倒。
王阳明⼲脆砍柴汲⽔、烧茶煎药、熬粥做菜,亲⾃侍候他们。
⽇⼦虽然⾟苦,王阳明的内⼼却格外安宁。
孟⼦说:“天将降⼤任于是⼈也,必先苦其⼼志,劳其筋⾻,饿其体肤,空乏其⾝,⾏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苦难是⼈⽣的催化剂,是垫脚⽯。
是⼈⽣的⼀种营养,是⼀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因此,即便是落到了艰难求⽣的境地,王阳明依然能够潜⼼悟道,获得了⼈⽣的最⾼智慧。
3
遇困求变
《菜根谭》有⾔:“天扼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意思是,假如上天要我境遇坎坷,我就拓宽⼈⽣的道路,冲破命运的阻隔。
同治六年,是曾国藩⼈⽣中最艰难的⼀年。
他以钦差的⾝份奉旨剿匪,失败后受到朝廷申斥。
九弟曾国荃也因此遭到牵连,被⼈弹劾摘去顶戴。
曾国藩却说:“我平⽣的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中得来。
⼀定要咬紧⽛关,积蓄⾃⼰的⽃志,增长⾃⼰的智慧,⽅能成就不世之功。”
此开卷第⼀回也。作者⾃云:曾历过⼀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借
饶敏莉富大龙通灵说此《⽯头记》⼀书也,故⽈“甄⼠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
云:“今风尘碌碌,⼀事⽆成,忽念及当⽇所有之⼥⼦:⼀⼀细考较去,觉其⾏⽌
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益,⼤⽆可如
何之⽇也。当此⽇,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纨 之时,饫⽢餍肥之⽇,背⽗
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技⽆成、半⽣潦倒之罪,编述⼀集,以
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万不可因我之不肖,⾃护⼰短,⼀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灶,并不⾜妨我襟怀;况那晨风⼣⽉,阶柳庭花,更觉得润⼈笔墨。我虽不学⽆⽂,⼜何妨⽤假语村⾔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
昭传。复可破⼀时之闷,醒同⼈之⽬,不亦宜乎?”故⽈“贾⾬村”云云。更于篇
中间⽤“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却说那⼥娲⽒炼⽯补
天之时,于⼤荒⼭⽆稽崖炼成⾼⼗⼆丈、见⽅⼆⼗四丈⼤的顽⽯三万六千五百零⼀块。那娲皇只⽤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块未⽤,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去⾃来,可⼤可⼩。因见众⽯俱得补天,独⾃⼰⽆才不得⼊选,遂⾃怨⾃愧,⽇夜悲哀。⼀⽇正当嗟悼之际,俄见⼀僧⼀道远远⽽来,⽣得⾻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头,且⼜缩成扇坠⼀般,甚属可爱。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
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个字,使⼈⼈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去⾛⼀遭。”⽯头
听了⼤喜,因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望乞明⽰。”那僧笑道:“你且莫问,
⽇后⾃然明⽩。”说毕,便袖了,同那道⼈飘然⽽去,竟不知投向何⽅。
⼜不知过了⼏世⼏劫,因有个空空道⼈访道求仙,从这⼤荒⼭⽆稽崖青埂峰下
经过。忽见⼀块⼤⽯,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乃从头⼀看,原来是⽆才补天、幻形⼊世,被那茫茫⼤⼠、渺渺真⼈携⼊红尘、引登彼岸的⼀块顽⽯;上⾯叙着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还全备。只是朝代年纪,失落⽆考。后⾯⼜有⼀偈云:
⽆才可去补苍天,枉⼊红尘若许年。
此系⾝前⾝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空空道⼈看了⼀回,晓得这⽯头有些来历,遂向⽯头说道:“⽯兄,你这⼀段故事,据你⾃⼰说来,有些趣味,故镌写在此,意欲闻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件,⽆朝代年纪可考;第⼆件,并⽆⼤贤⼤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个异样⼥⼦,或情或痴,或⼩才微善。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种奇书。”⽯头果然答
朵朵桃花开
样⼥⼦,或情或痴,或⼩才微善。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种奇书。”⽯头果然答道:“我师何必太痴!我想历来野史的朝代,⽆⾮假借汉、唐的名⾊;莫如我这⽯头
所记不借此套,只按⾃⼰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妻⼥,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种风⽉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弟。⾄于才⼦佳⼈等书,则⼜开⼝‘⽂君’,满篇‘⼦建’,千部⼀腔,千⼈⼀⾯,且终
不能不涉淫滥。在作者不过要写出⾃⼰的两⾸情诗艳赋来,故假捏出男⼥⼆⼈名姓;⼜必旁添⼀⼩⼈拨乱其间,如戏中的⼩丑⼀般。更可厌者,‘之乎者也’,⾮理即⽂,⼤不近情,⾃相⽭盾。竟不如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个⼥⼦,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于⼏⾸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失其真。只愿世⼈当那醉馀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玩,不但是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
不更去谋虚逐妄了。我师意为如何?”
空空道⼈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头记》再检阅⼀遍。因见上⾯⼤旨不
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伤时诲淫之病,⽅从头⾄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从此空空道⼈因空见⾊,由⾊⽣情,传情⼊⾊,⾃⾊悟空,遂改名情僧,改《⽯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风⽉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载,增删五次,纂成⽬录,分出章回,⼜题⽈《⾦陵⼗⼆钗》,并题⼀绝。即此便是《⽯头记》的缘起。诗云:
满纸荒唐⾔,⼀把⾟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头记》缘起既明,正不知那⽯头上⾯记着何⼈何事?看官请听。按那⽯上
书云:当⽇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狭窄,⼈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隐,嫡妻封⽒,性情贤淑,深
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只以
观花种⽵、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流⼈物。只是⼀件不⾜: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乳名英莲,年⽅三岁。
⼀⽇炎夏永昼,⼠隐于书房闲坐,⼿倦抛书,伏⼏盹睡,不觉朦胧中⾛⾄⼀处,
⼀⽇炎夏永昼,⼠隐于书房闲坐,⼿倦抛书,伏⼏盹睡,不觉朦胧中⾛⾄⼀处,
不辨是何地⽅。忽见那厢来了⼀僧⼀道,且⾏且谈。只听道⼈问道:“你携了此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如今现有⼀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风流
冤家尚未投胎⼊世。趁此机会,就将此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道:“原来近⽇风流冤家⼜将造劫历世,但不知起于何处,落于何⽅?”那僧道:“此
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头,娲皇未⽤,⾃⼰却也落得逍遥⾃在,各处去游玩。⼀⽇来到警幻仙⼦处,那仙⼦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霞宫中,名他为⾚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灵河岸上⾏⾛,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畔有棵绛珠仙草,⼗分娇娜可爱,遂⽇以⽢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露滋养,遂脱了草⽊之胎,幻化⼈形,仅仅修成⼥体,终⽇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五内郁结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受了他⾬露之惠,我并⽆此⽔可还。他若下世为⼈,我也同去⾛
⼀遭,但把我⼀⽣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因此⼀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
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草也在其中。今⽇这⽯正该下世,我来特地将他仍带到警幻仙⼦案前,给他挂了号,同这些情⿁下凡,⼀了此案。”那道⼈道:“果
河北电视台杨阳是好笑,从来不闻有‘还泪’之说。趁此你我何不也下世度脱⼏个,岂不是⼀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宫中将这蠢物交割清楚,待这⼀
⼲风流孽⿁下世,你我再去。如今有⼀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道:“既如此,
便随你去来。”
却说甄⼠隐俱听得明⽩,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位仙师请了。”那僧道
也忙答礼相问。⼠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世罕闻者,但弟⼦愚拙,
不能洞悉明⽩。若蒙⼤开痴顽,备细⼀闻,弟⼦洗⽿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之苦了。”⼆仙笑道:“此乃⽞机,不可预泄。到那时只不要忘了我⼆⼈,便可跳出
倔强萝卜⽕坑矣。”⼠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机固不可泄露,但适云‘蠢物’,不
知为何,或可得见否?”那僧说:“若问此物,倒有⼀⾯之缘。”说着取出递与⼠隐。⼠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上⾯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四字,后⾯
还有⼏⾏⼩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就强从⼿中夺了去,和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