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2018年第8期
MODERN MUSIC
音乐与数性:利盖蒂‘变形夜曲“
艺术问题勘探
蔡 麟
[摘 要]‘变形夜曲“是利盖蒂匈牙利时期的重要曲作,他以极具个性的方式勘探了微型创作关系和复杂㊁不规则存在的自相似内在数性秩序,呈现了有别于纯粹 追新逐异”的试验性 微观”探究和对艺术问题之 宽域”思考,从 声音本位”出发构建了想象㊁空间和数性的网状结构,展示了艺术经验求索科学真理的不可替代性㊂
[关键词]二度;探究;艺术问题;数性;声音本位[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8-0020-06
[收稿日期]2018-04-11
[作者简介]蔡 麟(1979  ),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
学音乐学院教师,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㊂(南昌330027;上海 200031)
  乔治㊃利盖蒂(György Ligeti,1923 2006)被公认是
20世纪下半叶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先锋派作曲家之一,作品数量虽不庞大,但这位来自犹太家庭的匈牙利 魔法师”的音乐风格表现却极为多样,彰显了对传统音乐认知的 离经叛道”性反思㊂可以说,几乎每创作一部作品,他都致力于更新创作理念与写作技术,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贯穿音乐创作生涯㊂故此,学界对利盖蒂的创作划分,更倾向于以时间单位而非风格发展为主轴㊂
匈牙利,作为二战时期法西斯联盟的轴心国成员之一,战败后受到苏联的严密控制,成为二战后大国间冷战对峙的政治附属品,苏联化现象日益凸显㊂1949年,匈牙利社会民主党被共产党合并,建立起苏联式一党制政府,它已经陷入斯大林主义的集权掌控中㊂此时,西方先锋的现代主义音乐(如苏联国内一般)同样遭受禁演㊂在这样一个文化政策禁锢的创作环境下,表面上,利盖蒂写作了一些合乎执政者口味的传统保守作品,像那些具有民族风格的合唱曲㊁室内乐等,如‘四首婚礼舞曲“(Four Wedding Dances ,1750)㊁
‘五首阿莱尼歌曲“
(Five Arany Songs ,
1952)㊂同时,他也把自己那些激进㊁冒险的作品束之高阁,比如‘莱切卡组曲“
(Musica ricercata ,1951 1953)
等㊂可以说,利盖蒂的青年时代亲历了纳粹党和斯大林主
义的残暴专政,如何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政治生活环境下,保存艺术家的责任感和对真理的不懈追问,守护心灵深处的真善美,这是一位有良知的作曲家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艺术命题㊂
随着斯大林在1953年3月的离世,匈牙利极权主义控制有所松动,正值而立之年的利盖蒂立即创作出更加激进㊁更具前瞻性的‘变形夜曲“
(Métamorphoses noctures ,
1953 1954),即‘第一弦乐四重奏“㊂此作完成后,利盖蒂已经隐约意识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声音,它成为利盖蒂个人风格形成的首部曲作㊂在这首由多个对比部分组成㊁一以贯之的单乐章 变形”作品中,
他完成了复杂的数性构形声响,预示了独特自我的非叙事抒情性的声响本位音乐风格(开发新音㊁新节奏㊁新织体等)㊂之后,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匈牙利国内爆发了历时13天㊁举世瞩目的众,反对二战后 斯大林主义”的匈牙利内政,表达了匈牙利民众对民主政治㊁民族独立自主发展的强烈渴求,欲极力摆脱苏联模式的政治干涉与渗透,但此后遭受苏军武力镇压,史称 匈牙利事件”㊂同年12月,利盖蒂逃离了强权政治下的布达佩斯,前往西欧,并开始了他更加自由主观的音乐探索之旅,形成创作上的 匈牙利时期”和 西方时期”, 西方时期”又以歌剧
‘伟大的死亡“
(Le Grand Macabre ,1972 1976)为 界
线”再度一分为二,英国音乐学家保罗㊃格里菲斯对利盖蒂创作的这种三阶段划分一直沿用至今[1]㊂
因上述政治境遇,‘变形夜曲“直至1958年5月8日
才在奥地利维也纳首演㊂表面上看,这部作品体现了早期
2
创作中半音化写作技巧的处理和传统复调技法的运用,但更须关注的是,在 解禁”初期,他那些音乐中的奇思妙想及其隐含的创作理念和实现途径㊂
一㊁ 微型”关系的全方位探究
‘变形夜曲“是利盖蒂匈牙利时期的重要曲作之一,采用单乐章自由发展,根据速度㊁节拍㊁表情和动机的变形呈现,可将其大致分为11个部分,头尾呼应,贯穿发展㊂它不同于传统曲式原则,类似组曲的舞曲组合和李斯特的单主题变形手法运用,尽管自由贯穿发展,但作品所采用的二度四音主导动机 变形”手法,有别于传统的变奏,更力求探究和创新意识,以最小的二度核心骨架为单位,在有限的时空中做出最大限度和广度的自由变形,充分发掘了 声响本位”的潜能㊂因而,外形虽多样善变,但本质依存  以常规音响中最小的不协和音程材料作为探究起点㊂在此,利盖蒂尝试以 微观”的视界来构筑自己 宽域”的音响王国,彰显了他对二度存在的超越构想,完成了一个不断反思和创造的艺术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的审美指向和审美接受不是他的关注焦点,而是沉浸在更加个人化的沉思中㊂在这种情境下,对问题的开掘㊁思考㊁试验和探求才是最重要的㊂依凭微观㊁推理㊁逻辑等科学方法,将已经心照不宣甚或视而不见的音本位关系等问题重新推至前沿㊂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二战后西方两大思潮,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均有体现,是当代人文思潮对音乐创作的无形影响和深远隐喻㊂
1. 四音动机”的原型探问
帷幕拉开,半音虚幻模糊地蠕动,恰似神秘㊁混沌的未开化状,六小节的前奏,为 四音动机”主导旋律的层叠推进式探问铺陈情境㊂乍看织体,作者着意凸显线型的连绵感,近距离的音程跟进强调弦乐器间
的融合㊂C音在pp的不经意间持续了七小节,先由大提琴演奏,后转交中提琴继续 跟进”,前奏在持续不断的半音绵延中,内声部逐渐丰盈㊂
第一部分(Allegro grazioso)中,主题性四音动机在第7小节由第一小提琴声部引领 登陆”,似格言的精练动机以大小二度结合,同时伴有上行优雅提问式口吻㊂这个二度组合的 疑问”动机重复两次且愈发急迫,其间,伴随拍点移位㊁紧缩进行㊁三连音脉动加速和音高的二度㊁三度攀升㊂不妨将四音主导动机视为对开端6小节引子的浓缩体,同时, 疑问”正是利盖蒂自设的问题意识存在:一个 短射程”㊁非 主流”,却是真切存在的不协和音程,究竟能够爆发多大的变形潜能?第12和第14小节出现的 expr”一方面回应了之前的 dolce”,另一方面微妙提升了这种温柔的疑惑感㊂利盖蒂在设问基础上仍然保持着长线条的连贯,营造了情境的完整,使得主题乐句同前奏浑然相连㊁一气呵成,乐句的进入时刻似乎无从事先预料,它与前奏的半音蠕动相得益彰㊂主题乐句从小字2组的g 出发,历经二度㊁三度上升㊁四度跳跃㊁二度下行,最后以三全音滑奏快速下落至f#结束,事件的头尾仍然维系着半音关联,变化发展却不忘 初心”(谱例1)㊂
谱例1:mm.
7-19
可见,无论是半音前奏还是格言四音动机及其扩展,皆以二度关系为核心要素,万变不离其宗㊂第一小提琴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设问后,逐渐平静下来,稍做 休整”后,第20小节开始,换由中提琴和大提琴轮番上阵,发起第二轮更猛烈的攻势,采用相距1小节的倒影模仿与密接和应㊂第29-30小节,通过两个互为反方向的小滑奏,将 提问”重新回归小提琴声部㊂
第32小节开始,形成了双重模仿发展  第一小提琴与第二小提琴的旋律模仿㊁中提琴与大提琴的半音绵延模仿,前奏和主题旋律不再并置出现,转而变为叠置交融㊂四件乐器进一步纵深扩展,音域不断攀升,结束处两个外声部在高音弦乐的小二度颤音轮廓下构成大七度,亦即小二度,而下方三声部仍采用半音进行,只不过原来的半音上行现转为半音下行,最后的回归仍然以二度组合为核心,第65-68小节 急迫”地紧缩回应了此前一直绵延不断的上行半音㊂可以说,结束处有意设置的宽尺度音域,似乎是作者对 变形”可塑性时间和空间的一份 掷地有声”的预先宣告(谱例2)!
谱例2:mm.
63-68
12蔡 麟:音乐与数性:利盖蒂‘变形夜曲“的艺术问题勘探
粗略看来,共68小节的第一部分已充分显现利盖蒂的不凡构想和精巧安排,他为自己此番创作设立了一个明确的艺术问题,以当时 热门”的半音化写作为基础,集中于最微小的音响材料(二度关系),做出各种探究和试验㊂对二度关系的这种无法释怀及对 云”一般绵延稠密音响效果的追求,直接预示了之后 微复调”
(micro
polyphony)的全面成功运用㊂时隔十余年后,他采用 微复调”技法创作了‘第二弦乐四重奏“,不啻为对早期试验和探究的有力回应和肯定㊂利盖蒂的两首弦乐四重奏作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微复调”这一成为利盖蒂标志性的风格技法早在匈牙利时期已初显端倪㊂再者,二度关系不仅是设问情境的存在基础,也是音乐结构统领的关键要素㊂不难发现,在音乐主题情境的展呈中,作者编织了一张纵横交错㊁混沌对流的 大气层”迷网㊂
2. 二度骨架”核心的音程关系辐射
活跃的第二部分(Vivace)共141小节,强势 出
击”,七度大跳的四音重构和强劲有力的半音下行同主题情境中的模糊蠕动形成巨大反差,其中包含纵向二度和横向二度㊁三度关系㊂所以,四音动机的第一次变形建立在二度和三度基础上,第85小节开始,三度组合不再含蓄,每个音都以重音符号凸显(谱例3)㊂
谱例3:mm.
82-88
如果说,前面是小试牛刀,那后面才是三度 变形”的主体部分㊂但是,从音响上感知,二度不协和音程仍居于主导㊂ 变形”有四次呈现,而每次呈现的紧张度持续递增㊂此外,各段间都有连接,头尾是引子和尾声,更确切地说,它们是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连接,兼具预示和小结的作用㊂通过观察后发现,四音主导动机的 疑问”口吻仍然作为主导动机的性格被留存,大量强力度符号和切分节奏的运用,加剧了音乐的锯齿感,音乐发展的不断膨胀,终在第165小节以多调性叠置予以缓冲㊂
第三部分的柔板(Adagio),因三全音的介入,平添了主题忧郁惆怅的感伤情态㊂内声部的大七度(小二度)
持续填充蔓延使得这次的变形让人愁情翻腾,多种节拍的交替依凭切分来接应,妙在没有任何突兀感(谱例4)㊂此后,这条由四音动机变形扩展而成的旋律线在其他声部或轮番或组合出现,纠结郁闷之情跃然弦上,这大概是对
疑问”情绪的辗转反侧式回应㊂
谱例4:mm.
210-216
第四部分急板(Presto),核心的四音主导动机变形为横向三度的琶音上行,即分解七和弦,不协和感持续 升温”,彰显了二度关系更加狂放自由的姿态㊂其间,伴有横向三度的纵情驰骋,但头尾两端和纵向依然维持着二度关系,上方两声部和下方两声部因为音区的悬殊形成了不同的 气流层”㊂下方极快的速度㊁出其不意的重音设置和弹跳感十足的行进契合了大气圈中 对流层”的活跃质态,上方则是平稳的 平流层”(谱例5)㊂
谱例5:mm.
237-249
在此,二度与七度的亲缘关系得到更加大胆和彻底的 执着”呈现㊂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部分与第四部分具有异曲同工之趣,只不过后者较前者,似乎运用得更加彻底  凸显三度情势,不忘二度本性,利盖蒂对同一问题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㊂随后交由两个小提琴声部重述一遍,
至第311小节时,四件乐器两两组对,形成密接和应的倒影对位㊂最后,三度的 狂想”在低音声部持续的小二度 机械化”重复中平息㊂
第五部分(Prestissimo)和第四部分在速度关联上一脉相承,存在情境却有显著区别㊂此时,两个本性空灵的纯四度在发表 独白”之后,再以二度模进相连㊂从轮廓上看,它同四音动机原型的造型非常相近,只是纯四度取代
2
2当代音乐㊃2018年第8期
大二度进入其中㊂作者将四个声部的音区靠近,着意压缩整个音域,意图还原纯四度音程的本性,但这份空灵中暗含着丝丝不安和惆怅,二度魔符的效力丝毫没有减弱, 气流”幻影总是若隐若现㊂第六部分(Andante tranquillo),又是一个与主导动机轮廓相似的变形,这次的 三度回响”使两个模进的上行三度由
一个小二度衔接,纵向支撑它的是一个七和弦(D-F-A-C),大提琴与第一小提琴和中提琴构成倒影对位㊂极轻的开篇增加了疑问的悬念感,震音效果的貌似回答总是和变形动机组合成对,形成呼应(谱例6)㊂
谱例6:mm.
539-542
错觉 王露凝
接下来,第七部分虽被标识 华尔兹速度”(Tempo di Valse),却丝毫没有圆舞曲的优雅仪态感㊂颇具反讽㊁怪诞意味的是,不论从节奏缺乏周期性的 冒失”㊁音程的抑扬格大跳,还是和声㊁调性㊁力度等方面的 变脸”所示,它都不是华美的代名词,而是小丑们的 假面”舞会(谱例7)㊂它采用的是六度与三度关系相结合的变形,高声部轻快的六度上跳和下行三度接续令俏皮不失方寸感,下方三声部构成了传统的圆舞曲律动,拨奏增添了些许谐谑趣味㊂随后,三度与六度 角”互换,好生顽皮,一句上一句下,相互戏谑调侃㊁自得其乐㊂
谱例7:mm.
574-578
3.二度再现与转义
第八部分(Subito prestissimo)主题 装扮”为音程模
样,显示了对主导情境的回归趋向㊂节拍的复合与拆分(7/8㊁3/8㊁4/4)运用增加了听觉上的识别和把控难度,一上来便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实则仍为原型二度组
合的四音动机,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叠加了空弦音A 和E,使主导动机貌似具有了和声性㊂第九部分(Allegretto),带有扭捏身体姿态感的小二度上下迂回盘旋发展为半音阶重现,两个外声部以悬殊的音域编织了一张半音之网,预示了利盖蒂成熟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网状密集型 微复调”技法㊂第十部分(Prestissimo)设置了纵向八度和七度重构㊁横向同度和二度关联,纵横同根同源㊂可见,它们各自以不同的姿态和情态隐喻了对主导情境的回复㊂
第十一部分(Prestissimo),可视为对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㊂第1095小节开始,由二度构成的四音动机重又出现,和原型的紧凑相较,此时四音动机被充分拉长拉宽㊂更有意思的是,伴奏声部通过在弦乐器上浮按式滑音所得到的自然泛音列,织成了一张光彩闪耀的音响 大气”网,弥漫于整个音响空间(谱例8)㊂
谱例8:mm.
1095-1105
这种音区宽广㊁声部交错㊁节奏呈复合式律动的织体,无疑是利盖蒂中后期作品中网状结构织体的 先现”,而这种事先经过精密设计,结果却充满偶然模糊性的反讽创作思维,又与他欲创作一种漂浮不定在天空中的 云”一般的效果不谋而合㊂
二、艺术问题的观念与认知
通过简略分析‘变形夜曲“,可窥探利盖蒂音乐创作中透露的重要理念㊂利盖蒂曾将它作为一次国际作曲比赛的参赛作品投稿,可见利盖蒂本人对其重视度,但当时的评委们却认为它的语言过于保守,遂落选㊂事实上,早在匈牙利时期,利盖蒂就曾明确表示: 要一切从零开始,以怀疑一切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我的尝试,切断对以往所熟悉和喜爱的音乐的依赖,并使它们对我不起作用㊂”[2]可见,利盖蒂为自己重塑了一个巨大的艺术问题,并以毕生的探寻和实践建构某种艺术经验㊂这种艺术经验不是我们通常指认的感性愉悦,而是一种 艺术科学”探索经验,甚至是
追求艺术真理独一无二的小宇宙,以此 弥补”了纯理性科学意识的局限性,同时又 补给”了辩证推理的哲学经验㊂正如伽达默尔所言: 通过一部艺术作品所经验到的真理是用任何其他方式不能达到的,这一点构成了艺术维护自身而反对任何推理的哲学意义㊂所以,除了哲学的经验
3
2蔡 麟:音乐与数性:利盖蒂‘变形夜曲“的艺术问题勘探
外,艺术的经验也是对科学意识的最严重的挑战,即要科学意识承认其自身的局限性㊂”[3] 
20世纪是个标新立异的时期,尽管有很多作曲家对此乐此不疲,但一味地追逐 新”与带有艺术问题思忖的试验性探究之间却存在本质差异㊂利盖蒂创作生涯中呈现出风格多变㊁不断创新的追求,他的创作历
程体现了伟大的艺术家是如何做到不断超越自我的㊂但是,作为一位具有强烈艺术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意识的作曲家,往往在创作构思㊁命题选择㊁材料和整体结构的把握㊁音响和时空转换的技术等方面具有灵敏的问题意识㊂毋庸置疑,艺术创作和表现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看似杂乱无章的人类情感生命和心理生活中寻有序的结构㊂艺术的最终认可性存在有赖于形式的秩序和组织,不论其表层是否貌似无章可循,其中的审美乐趣自在于这种悖论式探求甚或探险历程,这是伟大作曲家担负的不可推卸的职责㊂
艺术中的感性经验同样和真理求索存有交集点,不过它们的讲述和表达方式却是独一无二的,这即是艺术审美体验无法被取代的独特价值所在㊂这部‘第一弦乐四重奏“即可被视为匈牙利时期对音乐材料中已司空见惯的音程关系的重新试验和探究,作者选取音乐材料中微小的音程作为出发点,并以二度核心构成的四音动机开始 发问”,凭借变形,对不同音程关系编织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更加自由的主导动机式变形有助于利盖蒂的全面试验㊂他选取微小的音程切入,稳扎稳打㊁步步为营,这首持续演奏需20多分钟㊁单乐章㊁多段贯穿发展的自由曲式作品,整体上也有很好的三部性拱形结构可循,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发展轮回㊂但是这个轮回并非封闭式的回归,尽管材料上有明显的回复性使用,但其音乐的内涵用意却是呈现开放式转化,指向了此后表现更为自然的客观存在事物的想象性描绘,如利盖蒂偏爱的 云” 大气” 幻影”和 机械”运动等㊂
艺术问题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大至时代㊁时期㊁国家㊁体裁㊁风格㊁范畴的艺术问题,小至每部作品的形式手法㊁艺术旨趣等㊂而现代音乐创作中所面临的艺术问题往往不同于传统的音乐作品㊂因其在更
为复杂和多元的人文思潮及科技革命的包裹之下,又因它们对传统音乐语法规则的竭力挣脱和对 出新”的渴求,故对艺术问题的理解㊁思考㊁探究具有现代性,解决手法也自然不能同日而语㊂艺术探究各自语言的本质和界限,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转化㊂对利盖蒂而言,音乐的这种勘探研究超过了其他功用,如常见的愉悦㊁演示甚至表现㊂这是人文艺术对科学真理的深度思考,将本来截然对立的感性经验和理性实验重新整合㊂由此,不断探险于音乐艺术的边界,创造 奇思妙想”㊂
此外,情境的存在似乎可以方便于我们对该作品的理解㊂二度情境的设问和结构性统领可谓是这部作品的理解
主旨所在㊂此处的情境有别于狭义的㊁隶属语言学的情境
论,不同于文学中常见的情节概念,即对事件的完整连贯
性处理过程㊂而 情境”,作为一个实体存在的混合体,它
象征了多种模式在真实的环境中发生,具有生发独特意义
的可能和机遇㊂它不是单纯的线性因果链,不在意叙述目
标指向,而是处于持续的微观对话中,关乎个性的意义发
现和成长过程㊂其间,情境三因素,即物化的世界㊁主体
的意识和身心的反应,三者互助互存㊂达尔豪斯认为: 形
式主义(或称结构主义)成为20世纪中的主导美学(虽然
形式主义也有反对派),它严格区分作品(全然聚焦于作品
自身)和文献(指向作品之外的东西)㊂音乐感知的真正
对象不再是作品 背后”的作曲家,而是作品本身,一个
自足的㊁功能性的复合体,其组合成分包括技术性的 形
式’和表现性的 内容’㊂与一个个性人格的认同,让位
给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分析㊂(审美结构主义所定义的 结
构’概念,在不违反所谓 形式主义’  这并不是一个
合适的名称  的原则前提下也包含内容的因素㊂要紧的
关键点是,一部作品应该 从其自身内部’,而不应从 外部’来观察㊂)”[4]这无疑是对当时音乐创作历史-审美境遇的精辟概括㊂
再者,弦乐四重奏这一体裁,自海顿对其早期简单通
俗的嬉游曲性格做出改头换面后,一直被视为是行家里手
们 把玩” 交谈”,甚或 鉴赏”的专业体裁,它相对私
密的存在方式为曲作者的思考预留了 天然”的文化联觉
空间㊂‘变形夜曲“体现了来自分形几何的启示,分形几何
学又称自然几何学,旨在研究那些自然界中错综复杂㊁不
规则存在又具有自相似结构的内在数性秩序,表现在音乐
中,是对实体 音本位”的思索和实践,它长于构建想象㊁
结构和数的网络结构关系,看似混乱的流动体却有自相似
的层级结构㊂
作为创作主体,利盖蒂的心境暂时对外界的各种传统
和人文影响进行了某种屏障,自设了一个微小的二度问题㊂
应该指出,利盖蒂受分形理论的启示,认为传统和声调性
三度相叠之维不能代表客观世界中的真实存在㊂复杂多样
的维数关系,分维或分形的意义正在于引导人们重新审视
事物㊂真实的客体中,存在并非线型,分形无处不在㊂因
此,音乐的结构维数也应该是多样的,在有限设定的网络
中,充分寻各种自然又个性的 编织法”,玩味其中㊂这
不仅具有科学的认知意义,更拥有创造性思维层面的意义㊂
他把眼界重新放置在声响本体层面,貌似简单明了的二度㊁
三度㊁四度等音程概念,被利盖蒂创造性地赋予了自然情
境和情态感㊂面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客观实体,利盖蒂希图
通过对音 本位”潜能的重新思考和大胆描摹想象,促其
成为临听㊁临感㊁临思的载体甚或某种对等存在,以落入
42
当代音乐㊃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