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传统古琴曲介绍(值得收藏)
01 《关雎》
同名诗歌为《诗经--国风》第⼀篇,孔⼦曾经赞美它“乐⽽不淫,哀⽽不伤。”现存琴谱多为⽆词琴曲。
02 《伐檀》
后⼈根据《诗经--⼩雅》⽽作。是⼀⾸伐⽊歌,反映了⼈民对不劳⽽获者的愤懑情绪。
03 《⿅鸣》
诗见《诗经*⼩雅》⾸篇。原为周朝宴乐⾂嘉宾所⽤。为汉代仅存雅歌四篇之⼀。蔡邕《琴赋》、《琴操》中均有此曲⽬。据说,由汉末杜夔传⾄魏左延年,晋荀勖⽤为⾏礼诗。唐代韩愈在《送杨少尹序》中说:“举于其乡,歌⿅鸣⽽来。”宋代朱熹在《仪礼经传通解》中说:“此谱乃赵彦顺所传,即是所谓开元遗声。”明张延⽟将此曲收⼊《理性元雅》,直⾄清末仍有刊传。现存琴曲与历史上记载的同名曲有⽆联系,尚待研究。
04 《⼤雅》
因《诗经》有《⼤雅》⽽传为周公所作。传谱分九段⾄⼗⼆段不等。⾳乐变幻重叠,被认为“外调莫过斯曲之妙”(《琴瑟合谱》)。
05 《欸乃》
初见《西麓堂琴统》。意取柳宗元诗“烟销⽇出不见⼈,欸乃⼀声⼭⽔绿”。⼜名《渔歌》或《北渔歌》。因⽑敏仲作《渔歌》是以正调弹徵调式,⽽此曲是以紧五弦弹⽻调式,故名《欸乃》以区别。全曲共⼗⼋段,⾳韵独特。有欸乃声、拍⽔声和船夫号⼦声,此起彼落,远近呼应。
06 《禅思》
近⼈李崇望曲。乐曲描绘了⼈们在寺院⾥叩拜时,祈求、祝富、忏悔的⼼绪和对美好未来的遐想。
07 《长清》
晋代嵇康(223--262)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总称为《嵇⽒四弄》,与蔡邕的《蔡⽒五弄》曾合称为“九弄”。隋炀帝曾以弹奏此“九弄”作为取⼠的条件之⼀,因此后⼈误以为《长清》等也是蔡邕的作品。《长清》的内容是借雪的洁⽩⽆尘以⾃⽐。
08 《短清》
初载于《神奇秘谱》。解题说:“是曲者,汉蔡邕所作也。有长清、短清⼆曲,取与于雪,⾔其清洁⽽⽆尘杂之志,厌世途超空明之趣也。志在⾼古,其趣深远,若寒潭之澄深也,意⾼在冲漠之表,游览千古,有紫虚⼤罗之想,恍若⽣⽻翰谒王京者也。”
09 《楚歌》
09 《楚歌》
曲名初见北宋《琴曲谱录》和《琴苑要录》。最早传谱于《神奇秘谱》的各段标题是:⼀、忆别江东;⼆、⽓欲吞秦;
三、夜闻铁笛;四、⼋千兵散;五、英雄⽓消;六、泣别虞姬;七、阴陵失道;⼋、乌江不渡。表现了楚汉相争,汉军围楚军于垓下,刘邦⽤张良之计,在楚营四周唱起了楚歌,楚兵因闻乡⾳⽽军⼼涣散,最后项⽻在四⾯楚歌中⾃刎乌江的情景。因其中有“忆别江东”、“泣别虞姬”,故乐曲中曾多次出现和《阳关三叠》颇为相似的曲调。《楚歌》⼀曲的定弦为“紧⼆、五弦”。由于全曲⽤的是商调式,⼜是演奏“楚歌”,故名“楚商调”。因为它表现了霸王别姬时的凄凉情调,所以⼜称“凄凉调”(据《⽟梧琴谱》引《紫霞洞考》)。
10 《捣⾐》
唐代清商⼤曲中就有这个曲名。琴曲中也有多种。⽬前⼭东琴派流⾏的⼀种,在历代琴谱中刊传较⼴。钱占寿所作的⼀种只见于他的《钱⽒⼗操》中,曲调紧五慢⼀,颇有“捣⾐捣⾐复捣⾐,捣到更深⽉落时。”的意境。传为唐代潘庭坚作。秋凉时节,家家妇⼥都为亲⼈制冬⾐,为此需捣⾐,故名《秋杵弄》、《秋院捣⾐》。乐曲表现了妇⼥对远⽅亲⼈的⽆限思念之情。杨抡《太古遗⾳》分析其乐曲内容是:“始则感秋风⽽捣⾐”、“继则伤鱼雁之杳然”、“终则飞梦魂于塞北”。李⽩曾有诗⽈:“长安⼀⽚⽉,万户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关情。何⽇平胡虏,良⼈罢远征。”
11 《古怨》
作者姜夔(约1155--1221),号⽩⽯道⼈,是南宋时的格律派词⼈。以“欢有穹兮恨⽆数”、“满⽬江⼭兮泪沾履”的诗句,表达了他的爱国思想和苦闷情绪。此曲借佳⼈薄命、美⼈迟暮,来哀叹时势多变。曲调哀婉,流露出对世事多变,江⼭易⾊的感叹。
12 《酒狂》
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曹魏末期,在司马⽒的恐怖统治下,名⼈学⼠很难保全⾃⼰。阮籍叹“道之不⾏,与时不合”,只好“托兴于酒”,借以掩饰⾃⼰,免遭迫害。传说此曲是他创作。乐曲通过醉酒的神态,抒发内⼼烦闷不安的情绪。另外,《酒狂》中还有:狂、酒、歌、饮等字样。
13 《离骚》
此曲系后⼈根据爱国诗⼈屈原《离骚》辞⽽作。表现屈原⼀⼼要在楚国实⾏政治改⾰,但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据《崇⽂总⽬》讲:陈康⼠“依《离骚》以次声”。最初可能是吟唱原诗,以后逐步形成了独奏曲。现存《离骚》琴谱,都以原诗中的诗句作为各段标题。明、清传谱多达三⼗七种,是较受欢迎的演奏曲⽬。《琴学初津》在曲后记中说:“审其⽤意,隐现莫测。视其起意,则悲愁交作,层层曲折,名状难⾔。继则豪放⾃若,有不为天地所累之慨。”后记中⼜把全曲概括为:“始则抑郁,继则豪爽”。“宁溘死以流亡兮”,“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的不屈不挠、坚持真理的精神,在乐曲中得到深刻的体现。
14 《⾼⼭》
传为伯⽛所作。蜀派琴家裴铁侠在曾其《沙堰琴编》(1946)中称:“⾼⼭琴曲为川派最富丽之篇”。通过飞吟等⼿法来表现空⼭回响,四顾⽆⼈,瞻望⽩云,⾼⼭仰⽌之意境。《神奇秘谱》解题曾经提到说:“《⾼⼭》、《流⽔》⼆曲本只⼀曲,⾄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宋分《⾼⼭》为四段,《流⽔》为⼋段。”现存明、清谱集中刊载《⾼⼭》⼀曲的多达四⼗三种谱本,⽐《流⽔》还要多⼗多种。
15 《流⽔》
此曲的记载最早见先秦《列⼦》⼀书中寓⾔故事。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明刊本《神奇秘谱》,是曲曾在《风宣⽞品》、《西麓堂琴统》、《澄鉴堂琴谱》、《⾃远堂琴谱》、《天闻阁琴谱》等三⼗余部琴谱中出现。除《神奇秘谱》和《风宣⽞品》不分段外,多数琴谱分为七段或⼋段。《天闻阁琴谱》由张孔
⼭(字合修)所传的《流⽔》为九段,增加了⼏乎全⽤滚、拂、绰、注演奏的第六段,此段即琴家所称的“七⼗⼆滚拂流⽔”。但此段并⾮由张孔⼭作。全曲以抒情性曲调为主,辅之以摹拟性的⾳响,以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法,把⾃然界中流⽔塑造成有⽣命⼒的感⼈形象,不仅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且激发了⼈们奋勇向前的进取精神。1977年8⽉20⽇美国向太空发射的“航⾏者”号飞船上放着⼀张录有⼆⼗七段世界著名⾳乐作品的喷⾦铜唱⽚,唱⽚上就录有管平湖演奏的琴曲《流⽔》。
16 《牧歌》
传⾃明代《琴谱正传》。⼀共⼗⼋段。与《渔歌》、《樵歌》、《耕歌》合称为“四歌”。
传⾃明代《琴谱正传》。⼀共⼗⼋段。与《渔歌》、《樵歌》、《耕歌》合称为“四歌”。
17 《渔歌》
最早见于明代汪芝的《西麓堂琴统》。参见《浙⾳释字琴谱》。以近代《梅庵琴谱》刊传较为流⾏。很多琴谱解题认为乐曲的意境是根据柳宗元的名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烟消⽇出不见⼈,唉乃⼀声⼭⽔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云相逐。”因此,认为乐曲也是他作的,另有说宋代⽑敏仲仿古《樵歌》⽽作。它是⼀⾸长达⼗⼋段的⼤型作品,全曲贯串⼀个主题⾳调,经过层层发展,构成⼀⾸连贯的乐曲。作者通过优美动听的曲调,描绘了⼣阳晚霞,渔翁满载⽽归,饮酒⾼歌的⾃得情趣。
据《五知斋琴谱》说,此曲有着“萧疏清越”、“声声逸扬”的效果。乐曲中有些⾳调象是采⽤了渔民号⼦的⾳调。
18 《樵歌》
宋末⽑敏仲作,后⼈以为作者因元兵⼊临安,“故作歌以招同志者隐焉”。传谱有⼗⾄⼗三段不等。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段。《蕉庵琴谱》为⼗三段加收⾳。据《神奇秘谱》解题:“此曲因元兵⼊临安,敏仲以时不合,隐跻岩壑不仕,故作歌以招同志归隐,⾃以为遁世⽆闷。”曲调奇特,为近代⼴陵派绝调。
19 《耕歌》
⼜名豳风歌。《伯⽛⼼法》说:周公辅成王,“虑其未知稼穑之艰⽽作。”徵⾳,⼆⼗⼀段。
20 《佩兰》
宋末⽑敏仲作。取《离骚》“纫秋兰以为佩”诗意。共⼗四段。《⼤还阁琴谱》(1673)后记:“兰⽣空⾕,⽆⼈⾃芳;苟⾮幽⼈,谁与相将。曲调细⽽不迫,徐⽽抑扬。”《天闻阁琴谱》说:“战国时,有灵虚⼦者,游嵩⼭,遇⽻⼈⿎琴⽯窗之下,鹤舞于庭,兰馨于室,延⼊晤语,因授以清⽻之调,名⽈佩兰。”此曲⾳韵醇和,若九霄环佩之声。
21 《秋鸿》
见于《神奇秘谱》最后。⽤紧⼆、五、七弦的姑洗调(清商调)。编者朱权另作有同名长赋附于解题之后。《琴学初津》后记中说:“曲中⽤指极难,起、承、转、合,各有神妙。所以三⼗余段之多,不嫌其繁复”。《琴苑⼼传》说:“其指法⾳调,卓乎⾼古,⾄神⾄妙,⽆以加兹,诚学者之⾄宝也。”所以,《五知斋琴谱》强调说:“如遇贤,⿎时必落后奏为妙,若先弹此曲,使诸⾳皆闭,觉⼤⽆意趣。”明清以来,刊传此谱达三⼗种,是⼤型作品中最流⾏的琴曲。
22 《秋⽔》
⼜名《神化引》。选⾃《天闻阁琴谱》。是表现道家天⼈合⼀思想的琴曲。此曲的⾳调悦⽿,声韵飘逸,松紧有度,缓急相间,予⼈⼀种洒脱尘杂之感。
23 《颐真》
明 · 朱权《神奇秘谱》(1425)记:“唐董庭兰之所作也。颐,养也。道书谓:‘寡欲以养⼼,静息以养真。’” 《琴史》⽈:颐真者,唐董庭兰之所作也,颐,养也。谓寡欲以养⼼,息静以养真,守⼀处和,默契⾄道,是以颐真名之。此曲短⼩,精炼,曲调鲜明,颇有特点。虽不分段,但实际上却是段落分明。第⼀部分以散⾳(空弦)为主,夹有少量泛⾳乐句;第⼆部分纯⽤泛⾳,曲调在不同⾳⾼位置上重
复了四次,⾓⾳在重复中形成问式乐句,⽻⾳在重复中则有应答的意思,末句的⼤跳进⾏和前⾯的平稳进⾏构成了对⽐变化,曲调明朗、欢快;引⼈深思的结尾稳重⽽含蓄地从哲理上对全曲作出总结。
24 《幽兰》
是⽬前为⽌,唯⼀的⼀⾸⽤原始的⽂字记谱法保留下来的琴曲。原谱为唐代⼈⼿写的⽂字谱卷⼦,卷⾸和卷尾都标明为《碣⽯调---幽兰》。谱前⼩序写明该谱传⾃六朝时丘明(497--590)。由今天的古琴家们根据《古逸丛书》影印唐⼈⼿钞的卷⼦发掘出来,原件保存在⽇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为研究中国唐代以前的⾳乐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是现存世界上最古⽼的琴曲乐谱。谱中每拍的结尾都⽤⽂字注明:“拍之⼤息”或“拍之”,⼀共四处,正好四拍,可见它源于古代相和歌。由于南北朝时诗⼈鲍照在《幽兰》的琴曲歌词中有:“华落不知终,空愁坐相误”等诗句,所以⼈们认为他是《幽兰》的作者。谱序说:“其声微⽽志远”,谱末的⼩注中⼜说:“此弄宜缓,消息弹之”,⽆⾮是要⽤幽怨、压抑的曲调来表达鲍照怀才不遇的牢骚以及愤懑不平的情绪。《幽兰》和《琴操》中所提到的孔丘“⾃伤不逢时,托词于⾹兰”的《猗兰操》,在情绪上有相似之处,因⽽唐⼈在标题下就写有“⼀名《倚兰》”的字样。现存琴曲《猗兰》不应和《碣⽯
《猗兰操》,在情绪上有相似之处,因⽽唐⼈在标题下就写有“⼀名《倚兰》”的字样。现存琴曲《猗兰》不应和《碣⽯调---幽兰》⼀曲混为⼀谈。
25 《懊侬歌》
它是清商乐中吴声歌曲之⼀。吴声歌曲是流传在长江下游建业(今南京附近)⼀代城镇中的民间歌曲。《宋书---乐志》:“懊侬歌者,晋隆安初,民间伪谣之曲。”此曲从晋代的隆安(0397)初到南北朝各代经历了许多变化,到刘宋时就已经“更制新歌”,到南齐⼜“谓之中朝曲”,梁代“改为相思曲”(参见《古今乐录》)。现存歌辞共⼗四段,内容是表现爱情⽣活受到家庭的反对时的烦恼⼼情。其末段歌辞是:“懊恼奈何许,夜间家中论,不得侬与汝。”其曲调常被⼈们⽤来填词作歌。
26 《⼋极游》
明代以前传曲,⼜名《挟仙游》。全曲六段。《神奇秘谱》解题:“志在寥廓之外,消遥乎⼋肱之表。若御飚车以乘天风云马,放浪天地,游览宇宙,⽆所羁绊也。”
27 《别鹤操》
崔豹《古今注》说:商陵牧⼦娶妻五年⽽⽆⼦,⽗兄拟为之改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悲啸。牧⼦闻之,怆然⽽悲,歌⽈:将乘⽐翼隔天端,⼭川悠远路漫漫,揽⾐不寐⾷忘餐。”⽩居易、元慎、韩愈都有诗咏此曲。
28 《苍梧怨》
传⾃宋代,曾由南宋杨瓒订正。存谱为⼗三段。内容表现娥皇、⼥英悼念舜死于苍梧的感伤情意。
29 《长门怨》
兰若词曲谱汉代楚调相和歌中曾有此曲名,琴曲在《梅庵琴谱》中才出现,可能是后⼈拟作的。题材表现了汉武帝宠爱过的陈阿娇被冷落在长门宫之后,因求司马相如写了《长门赋》,⽽感动了皇帝的故事。原标题的意思是表现陈阿娇遭汉武帝遗弃在长门宫的哀怨情绪。全曲六段,⾼潮在第四段。曲中⽤⾼⾳滑奏和泛⾳交替来表现⼥性哀怨的形象和悲愤交加的情绪。后⼏句明显带有⼭东⾳乐的风格。近代流⾏的同名琴曲是诸城派的代表作品之⼀。
30 《春晓吟》
最早见于明代《西麓堂琴谱》(1549)。表现了春之欣欣向荣的景象。共三段,《⼆⾹琴谱》认为它“和平、中正、⼤⽅”,为诸曲之冠。
31 《⼤胡笳》
胡笳本是古代北⽅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其声调悲怆凄凉,常能引起戍守边塞者的思乡之情。晋代刘琨曾⽤胡笳声谱为琴曲,创作了《胡笳五弄》,表现其爱国主义的思想。它与《⼩胡笳》并称“⼆胡笳”,或“胡笳两本”这两⾸作品初见于《古今乐录》,称《⼤胡笳鸣》和《⼩胡笳鸣》。唐代流传的《⼤胡笳》
和《⼩胡笳》源于南北朝的相和曲,当时以沈家声和祝家声见称。盛唐名师董庭兰继承了他们的传谱,⼜称之为“董家本”。晚唐陈康⼠在谱序中把这两曲与《⼴陵散》⼀起看作是“古风不泯之声”,从⽽流传⾄今。李颀听了董庭兰弹奏《⼤胡笳》,曾在诗中写到:“蔡⼥昔造胡笳声,⼀弹⼀⼗有⼋拍。胡⼈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认为乐曲表现了蔡⽂姬回归时,与当地“胡⼈”依依不舍的情景,接她回来的汉使也深为感动。《神奇秘谱》中《⼤胡笳》正好是⼗⼋拍。它与后世流传的《胡笳⼗⼋拍》在题材上相同,但⾳乐毫⽆共同之处。现存琴谱中根据这个解题,采⽤唐代刘商的有关诗句,作为各段⼩标题。
32 《泛沧浪》
宋郭楚望作。常作为《潇湘⽔云》的序曲。表现“志在驾扁⾈于五湖”的意境。(《神奇秘谱》)
33 《风雷引》
《论语---乡党》篇中有“迅雷风烈必变”的句⼦,意思是说⼈们⾯对暴烈的风雷定会改变⾃⼰的错误态度。《琴操》中有《周⾦腾》的琴曲,表现周成王由于天降风雷,才改变了对周公的疑忌态度;⼜有楚国商梁⼦出游,遇风⾬霹雳畏惧⽽归,作《霹雳引》的传说。反映了古⼈将神秘的风雷看作不可抗拒的神权象征。因⽽必需迁善改过,以免遭天谴。⽬前
归,作《霹雳引》的传说。反映了古⼈将神秘的风雷看作不可抗拒的神权象征。因⽽必需迁善改过,以
免遭天谴。⽬前传有两种不同的《风雷引》。⼀种见于《风宣神品》(1539),曲情深沉肃穆、苍郁险竣,借“正调”弹,商⾳,共⼗段,渊源较早。另⼀种见于近代的《梅庵琴谱》(1931),节奏鲜明,流畅严整,曲调性较强,可能是晚近的作品。⽤林钟调,宫⾳,共七段。
34 《风⼊松》
传为嵇康所作。现存传谱中的歌词作者为唐代皎然。内容描写⽉夜弹琴如风吹⼊松林的声⾳。唐刘戬有《夏弹琴》
诗:“弹为《风⼊松》,崖⾕飒已秋。”可见唐代以盛⾏。
35 《凤求凰》
《汉书》有司马相如⽤琴声向卓⽂君求爱的故事。传谱为⼗段,见于《西麓堂琴统》。有同名琴歌(歌词为后⼈所拟),还有《⽂君操》题材与此相关。
36 《古琴吟》
最早刊于明末杨表正编《重修真传琴谱》(1585),当时叫做《相思曲》。解题中引⽤了苏东坡与⼀妓⼥相爱的传说。歌词借⽆⼈弹弄的古琴⽐喻被⼈遗弃的⼥⼦,来抒发怨恨寂寞的情绪。
37 《关⼭⽉》
古代⽊兰诗中有:“万⾥赴戎机,关⼭度若飞;朔⽓传⾦柝,寒光照铁⾐。”句⼦。汉代⿎吹曲中就有《关⼭⽉》,相和歌中有《度关⼭》。反映征⼈对远戍边疆的不满情绪。最初见于《琴学管见》(1630年⽯印本)。1931年《梅庵琴谱》中才出现此琴曲,是⼭东诸城派琴家王宾鲁所传⽽流传较⼴的琴曲。此曲与清宣统⼆年(1910年)济南鸣盛社⼩曲《骂情⼈》略同。杨阴浏先⽣试配李⽩的同名诗,有助于介绍这⼀琴曲。
38 《⼴寒秋》
传说唐明皇梦游⽉宫,宫前写:“⼴寒清虚之府。”(《天宝遗事》)于是后⼈就以⼴寒宫来指⽉宫。此曲传⾃明代以前,题义表现秋⾼⽓爽之际,明⽉普照⼤地,夜深⼈静的意境。
39 《⼴陵散》
该曲名最早出现于汉《相和歌》中。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为慢商调。“⼴陵”,今江苏扬州⼀带;“散”,即操、引、曲的意思。据《神奇秘谱》所载其上卷《太古之操》为“昔⼈不传之秘”,卷中载有《⼴陵散》曲,并注此曲“世有⼆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唐,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宋⾼宗建炎间,复⼊于御府,经九百三⼗七年矣,予以此谱正,故取之。”由于它的题材是取
⾃《聂政刺韩王曲》,所以遭到历代封建卫道者们的攻击和责难。唐代的陈拙曾拿着乐谱向孙裕求教,竟然被孙裕烧掉了乐谱,说:“吾不欲传者,为伤国体也”(《琴史》)。宋代的朱熹也曾说:“琴家最取《⼴陵散》操,以某观之,其声最不和平,有⾂凌君之义”。全曲贯穿着两个主要的⾳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之⾸,每次出现都有所变化;乱声主调多出现在乐段之尾,基本上以相同的形式再现。由于有了这两个主调的配合使⽤,使规模宏⼤的琴曲在波澜壮阔的变化中,保持了前后的统⼀。建国后,经管平湖先⽣之⼿⼜使之复活于乐坛,表现出该乐曲在历史上的强⼤⽣命⼒。它的⾳乐形式,为我们了解古代的⾳乐结构形式及其演化,提供了宝贵的实例。
40 《和阳春》
虞⼭派琴师陈星源传曲。据古曲《阳春》⽽作。初见于《⼤还阁琴谱》。
41 《华胥引》
题义源⾃《列⼦》中的⼀则寓⾔故事。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见其“国⽆师长”,“民⽆嗜欲”,于是照此治国,⽽达到了“天下⼤治”。琴曲借⽤这个故事,表现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42 《黄莺吟》
元代的《事林⼴记》中,刊载着⼀⾸短⼩的琴歌,全名为:《开指黄莺吟》。其中“开指”是⼤型琴曲中
前⾯的⼩引⼦,⼀般是⽤来熟悉本调的弦路,或简要地介绍全曲。“开指”有时为帮助记忆,也填有歌辞。这⾸歌借黄莺在花丛中的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