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邮箱:***************
■ 本报记者  余春瑜  文/图
上半年,客运困局、校车怪现状、公交不均、出口不畅等问题使得客车业步履维艰,市场表现十分糟糕。
带着迷茫和彷徨,行业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中间。何去何从?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给出了建议和对策。
客运困局从需求入手
座位车的整体性下滑源于客运困局的产生,客运困局的根源在于需求的下降。而要遏制需求下降,光靠客车企业是无能为力的,只能靠顶层设计。为此,佘振清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收购和参股公交。公交是政府财政的“亲儿子”,介入公交运营等于端上了“金饭碗”。
其次,积极参与校车运营。《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参与校车运营的4种机构分别是学校、客运公司、公交公司和通过审批的第三方运营机构。其中,学校既无精力也无实力,公交公司不屑参与,第三方机构很难通过审批,客运公司
运营校车得天独厚。
第三,充分利用政策发
展农村客运。交通部对于城
乡客运一体化政策的目标和任务都十分明确,客车企业可据此寻突破口。
第四,旅游终将回归本源。目前的困难局面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旅游客运的发展与经济高度关联,只要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就将呈上涨趋势。
第五,构建公路客运网络的分级管理模式。佘振清认为,这是最为关键的“顶层设计”,“公路客运的优势在于便捷,线路网络化、运营公交化是今后较为理想的
发展目标”。
公路客运网络由三级构成,第一级是县(市)级网络,这是全国公路客运网络的基层局域网,由县级运管部门负责线路规划并组织实施,形成县域范围内的公路客运全覆盖。接下来是省(市)级网络,负责协调县(市)级客运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省域范围内的
全覆盖。
最后是国家级网络,负责协调省(市)级客运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一旦全国公路客运网络形成,
“客运困局”将迎刃而解。
校车发展
亟待政府表态佘振清认为,校车需求仍然存在,国家只需表明一种态度。
曾轶可 夜车据介绍,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出台前,校车的市场保有量已经超过20万辆,也就是说,不管国家有没有政策,其刚性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条例》发布之后,校车标准也迅速出台,大多数客车企业在产品开发上投
入极大的热情和资源,这些
投入随着市场的萎缩已变得
十分尴尬。
佘振清分析,只要国家政策相对积极一些,校车市场依然很有希望。过去,业界总希望国家在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上更加明确。愿望虽好,但也实实在在增加了国家的财政包袱,而且这笔账“根本算不清楚”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将《条
例》配套政策束之高阁也是迫不得已。
“财政补贴对于校车发展只是锦上添花,并无雪中送炭之效。校车发展只需一种态度,如果国家鼓励,即
使没补贴,校车的发展之路
也会越走越宽。当然,不允许发展校车也是一种态度,如果国家明确持这种态度,那么大家干脆利落地离开校车,集中精力去干别的,总要强于目前这种不尴不尬的境地。
”佘振清说。另外,校车出口未尝不可尝试。客车企业可以多一种选择,不仅对中国客车抢占国际市场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能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可以通过出口来促进国内市场的发展和规范,
对校车产品的技术进步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公交不均
且看政策发力提到公交市场未来的发展,佘振清重点解读了《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的影响。
《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于今年4月15日发布,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之所以提到该政策,也是因为公
交客车呈现出的不均衡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大型公交增幅趋缓,公交经营质量有所下降。众所周知,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对于客车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使整个运力结构特别是客运业的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二,对客车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引导作用;三,促进了客运业的发展;四,营运客车等级评定工作适应了运输市场的需求,适应了各阶层民众对于客车安全、
舒适的要求。“如果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能够达到营运客车那样的影响,将推动公交车需求平台的上升,该标准对客车业未来10~15年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支撑作用。”佘振清判断说。这也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判断。按照市场规律5年一个周期划分,第一阶段为1998~2002年,5年间,大中型客车的市场规模从2万辆上升到8万辆,主要推动因素是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和等级评定政策。第二阶段,2003~2007年,客车销量从不足8万辆增长到12万辆,与公交车需求的大幅增长具有因果关系。第三阶段,2008~2012年,客车市场规模从12万辆到17万辆,在这一阶段,客车出口和校车的规模效应逐步得到释放。
出口渠道建设            任重道远
今年客车出口同比增长较快,但数据背后仍存隐忧,一是大中客出口额每况愈下,一是渠道建设依然存在瓶颈。
2012年,大型客车出口额91.07亿元,占总出口额的76.43%;2013年为81.84亿元,占69.20%;今年上半年只占65.86%。佘振清表示,大客出口的实际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还代表着中国客车的整体形象和地位,如果大客出口越
来越弱,那么尽管效益在增长,中国客车在国际市场上也很难获得认可。
出口渠道建设则是一个长期工程,佘振清建议:一,紧跟国家外交步伐,完善出口布局。比如,国家主
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沿着这条走廊客车出口大有文章可做。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此做一些努力,应该不会“白忙活”。紧跟国家外交步伐总比“盲人骑瞎马——毫
无目的的乱撞”要好。二,研判国际形势,择时、择势而为,也许会有意外收获。三,借用汽车集团的出口渠道,合理避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自杀式
竞争。目前,中国汽车领域的“四大四小”(即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和奇瑞、重汽、北汽、广汽),其旗下都有客车板块,福汽最近入主金龙,江淮汽车、潍柴动力、比亚迪、西部资源强势介入客车业,借用这些集团的渠道可谓顺理成章。整合自身出口资源,别再围绕“洋买办”自相残杀,客车出口一定会有百花齐放的一天。
佘振清:客车业站在十字路口(下)
佘振清认为解开客运困局要从需求入手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