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海琵琶曲《宗教篇》的创作特点
作者:王欣洁
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1
        摘要:刘德海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琵琶曲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他创作的《宗教篇》主要包含了《滴水观音》、《喜庆罗汉》、《晚霞情趣》、《白马驼经》四部作品,是其系列作品中较为成熟的一部,体现了刘德海先生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和兼收并蓄的创新理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宗教篇》的创作特点,让更多的琵琶曲演奏者能够对刘德海先生的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在演奏实践中运用《宗教篇》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刘德海;琵琶曲;《宗教篇》;创作特点
        刘德海先生是我国琵琶界优秀的演奏家,是琵琶史上的代表人物,为琵琶艺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德海先生的整个艺术生涯主要分为早期学习;中期教育;晚期创作三个时期。在琵琶艺术领域,刘德海先生不断追求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理论,即金三角思想理论。金三角的提出不仅显示出刘氏对于琵琶及流派艺术发展的开拓性思维,更伴随着刘氏琵琶艺术的成长与成熟生根发芽。由此,由流派引发的金三角理论逐渐发展至其艺术思想的各
个方面,构成了刘氏琵琶艺术思想中独有的三角体系天高地厚 信乐团。本文研究刘德海先生的《宗教篇》作品,不仅仅是让更多琵琶演奏者、学习者去学习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去学习刘德海先生创新琵琶艺术的精神。
        一、《宗教篇》的创作理念分析
        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诞生的产物,是一种成熟的意识形态,主要包含哲理思辨、道德意识、伦理观念、人生理想,具有极为广泛的文化涵盖功能,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影响。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可避免会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在《宗教篇》作品中,刘德海先生就始终贯穿了宗教文化真、善、美这一中心思想,追求几乎完美的艺术境界。刘德海先生认为:人的一生虽然生命有限,但是可以定一个无限、完美的目标,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不断发展,绝对不变的音乐形式是几乎不存在的。因此在《宗教篇》的创作过程中,刘德海先生结合了音乐观念和美学思想,不仅不断革新演奏技法,而且将宗教文化和儒家思想相互渗透和融合,并创作于琵琶乐曲之中,并最终使得《宗教篇》形成了悠远、清雅、庄重的曲风,将一种和平中正的思想境界深刻表达了出来,体现了刘德海先生对宗教,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体现着刘德海先生深厚的中国文化情结。
        二、《宗教篇》的演奏技巧分析
        (一)《滴水观音》的演奏技巧
        《滴水观音》中主要用到的传统技法有三种:分弦、勾轮、泛音。全曲始终贯穿着传统的分弦技法,并要求分弦的两根弦音和谐均衡,从而将观音肃穆庄重的形象更好地表现出来。勾轮主要用于曲中的连接句,主要是起均衡前后段落音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勾四弦轮二弦还能产生富有旋律感的双重音响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泛音充满了灵巧和生动的音响效果,将观音滴水的动态形象很好地表现了出来,伴随泛音参差的进行,听众能够在甘霖的滋润下,沉浸于心满意足的意境中,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滴水观音》中还用到了三种创新技法:挑外弦轮里弦、大指与无名指的反弹、模拟音效。其中挑外弦轮里弦是指大指挑外弦,然后在里弦作轮,保持挑的余音,控制轮的音量。在这里里弦是旋律主线,而外弦却用以装饰声部。大指与无名指的反弹是指大指在四弦上做反正弹,并与无名指的反弹结合,整个演奏过程要求发音柔和。模拟音效是指刘德海先生在曲中尝试模仿碰铃声,在第一弦的五相上拨弦,从而很好地将寺庙诵经奏乐那种氛围渲染出来。
        (二)《喜庆罗汉》的演奏技巧
        《喜庆罗汉》中主要用到的传统技法有三种:弹挑、摭分、泛音。弹挑是琵琶乐曲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基本指法,在本曲中刘德海先生主要用弹挑来将罗汉爽朗的形象表现出来,而且单个技法的应用更能够使同段落的音响彩保持一致,进而给人增添一种虔诚的感觉。摭分和分弹两种技法相似却又存在区别,两根弦的同时发声,音柔美和谐、柔而不虚、重而不燥。在本曲中泛音主要用于装饰效果,将空灵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到第二部分的时候,泛音将由单旋律转变为双声部,形成虚音与实音问的对比,并逐渐发展至多声部,从而在音响效果上将由远及近的场景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喜庆罗汉》中还用到了四种创新技法:食指中指正反弹、双带起、左手自弹泛音法、模拟音效。食指中指正反弹是指将向右弹出调整为向右抹弦,表现坚挺的颗粒感音,进而塑造罗汉爽朗的形象。双带起是指在一相和二相处带起双弦,从而发出坚实的空弦音响。演奏时候需要注意左手斜上45度,然后快速将双弦带起。左手自弹泛音法是指在右手木鱼声中,用左手一指按着泛音点,同时用三指爪起,这种演奏技法能够将泛音的表现力予以很好地增强,从而丰富了音响效果,很好地渲染了意境。本曲中模拟了两种音效,一是木鱼,目的是塑造肃穆庄严的氛围,一是的音效果,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琵琶的艺术表现力。
        (三)《晚霞情趣》的演奏技巧
        《晚霞情趣》中主要用到的传统技法有两种:挑轮、勾轮。在本曲中挑的音是作为装饰音的,用于衬托后面的主音,进而将晚霞弥漫天空的梦幻感觉表现出来。勾轮指法的运用目的是为了将儿童对歌的场景表现出来,使乐曲活泼流畅,充满了趣味和动感。《晚霞情趣》中还用到了两种创新技法:大指琶音的反弹、泛音与实音的虚实结合。大指琶音的反弹是指演奏时大指从一弦划到四弦并在里弦演奏旋律线条,将人在云雾中升腾的图景表现出来。而且四弦的旋律主线更是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生动地体现了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演奏的时候大指要求浑厚,如此才能将曲中蕴含的纯正美妙的佛心表达出来。在本曲中泛音与实音的虚实结合是指四个十六分的连续进行中,第二个或三个音被安排为实音,从而与其他三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需要注意的是,演奏的时候音的转换,同一氛围内力求最为和谐的衔接效果。
        (四)《白马驼经》的演奏技巧
        《白马驼经》中主要用到的传统技法有三种:慢长轮、打带、三指轮与泛音。在本曲中,漫长轮始终贯穿全曲,音乐旋律流畅悠远。打带指法是第二段落中的主要旋律发展手段,旋律悠扬轻快,将丝绸之路上白马悠然自得跋涉的闲适场景很好地表现了出来。本曲中
刘德海先生将左手的泛音与右手的三指轮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使得音轻巧朦胧绵延不绝,并让全曲在意犹未尽的意境中结束,从而给听众留下无尽的遐想。《白马驼经》中还用到了两种创新技法:双弦轮带三弦、模拟音效。双弦轮带三弦是指在一二弦作双弦轮指的基础上,中指从右向左拨三弦,发出空弦音响,使得声部变得更加丰富,从而音响效果也变得更加朦胧。在本曲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白马形象,刘德海先生还特意在乐曲开头模拟了马蹄音效,将马蹄声由远及近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听众。
        三、结语
        琵琶艺术历经千年的发展,至今蕴含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作为琵琶界代表的刘德海先生其贡献不容忽视,《宗教篇》更是体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精神家园的追求。通过对《宗教篇》创作特点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琵琶艺术创作的魅力、演奏的魅力,并在继承传统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大胆实践,促进琵琶艺术事业不断发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