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庄鼻状构造沙二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大王庄鼻状构造沙二段是主要的含油层系,其沉积类型主要为滨浅湖滩坝砂沉积,储层发育,由于位于鼻状态构造之上,埋藏相对较浅、物性较好。研究区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地层超覆油藏2种油藏类型,油气成藏主要受储层和断裂控制。储层的发育程度控制油气的富集,2-5m的储层更容易成藏;断裂在油气成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靠近断裂,储层越发育 的圈闭含油性越好。
标签:沙二段;滩坝砂;主控因素
1 概况
大王庄鼻状构造带位于大王北洼陷南部,向南越过大1断层向义和庄凸起抬起,是一个宽缓的鼻状构造带。勘探面200km2。截止目前,已发现馆陶组、东营组、沙一段、沙二段等九套含油层系,其中沙二段是该区重要的含油层系之一,已经上报探明含油面积15.9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89.91×104t。
2008年在大王庄鼻状构造上钻探的大31-1井在沙二段1、2砂组获得日产8t的工业油流,大1断
层下降盘的大10、大61和大8-13井等重新试油。通过地质研究,精细构造描述,重新评价储层,其后相继投产的大古82-7、大8-斜21等井投产,均获得工业油流,这充分说明沙二段蕴含着巨大的勘探潜力。
2 基本地质特征
2.1 构造特征
大王庄鼻状构造受义和庄基底隆起和断层的控制,整个大王庄鼻状构造呈细长带状东西向展布,具有先隆后断、多期沉积间断,后期断裂比较发育的特点,断裂走向以东西向、北北东为主。由西向东为一系列次级鼻状构造交错组合,由北向南为一系列阶梯断层依次抬升最终超覆在义和庄凸起上,鼻状主体延伸方向约为NE,鼻状构造整体的轴向呈北东走向,向北倾没于大王北洼陷,构造东陡西缓,沙二段地层向南超覆到大4井-大28井附近,从大王庄地区T2、T3构造图上看出,区内主要的大断层为大1断层,该断层为研究区重要的油源断层,其余的大19断层、大101南断层、大24南断层3条断层发育的规模也相对较大。
2.2 沉积及储层特征
根据岩芯、钻井、测井等资料分析,该区储层主要为砂坝、砂滩、北部沿着埕南大断裂发育的近岸水下扇以及南部湖盆边缘发育的扇三角洲等4种沉积相类型。砂滩和砂坝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沉积构造以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小型交错层理为主,相序特征表现为反旋回或复合旋回。
3 油藏类型及主控制因素
3.1 油藏类型
研究区域发育有岩性-构造、地层超覆油藏油藏类型,大王庄鼻状构造带整体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岩性-构造油藏是大王庄鼻状构造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油藏类型,沙二段油藏分布主要受油源断裂和鼻状构造背景以及岩性因素控制,含油性既受构造高低的控制,同时又受砂体发育程度的影响。地层超覆油藏是2008年随着大31-1成功钻探而在大王庄地区新发现的一种油藏类型,由于沙二段具有层层超覆的沉积特点,故在每个砂组超覆边界附近具有形成地层超覆油藏的可能。
3.2 油气分布规律
鼻状构造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油气具有叠合连片的趋势。大王地区发育有两个大型的鼻状构造大35鼻状构造和大王庄鼻状构造。到目前为止,大35鼻状构造已上报探明储量2008.8万吨,基本上已全部探明,而在大王庄鼻状构造,虽然目前只上报788万吨的探明储量,但从过大古26-大18的油藏剖面上可以看出鼻状构造是油气运聚最优选的路径和场所。另外从钻井统计来看,鼻状构造主体部位井的显示情况远好于翼部。
多油水系统,不同砂体、不同部位含油高度有所不同。通过对探明储量区块大101块进行详细解剖发现每个坝体为一套独立的含油水系统,含油高度在10-50m,平均含油高度在40m左右。不同部位含油高度也有所不同,如在该探明储量区块南部、盆地边缘附近,含油高度较小,一般在15-20%之间。
3.3 成藏主控因素
油气成藏受多种因素控制,在大王庄鼻状构造地区,通过分析认为该区沙二段油藏分布主要断裂和储层的影响。
储层发育程度控制油气的富集:大王庄地区沙二段为滨浅湖滩坝沉积,平面上砂体分布不均
且分布范围不等,纵向上多个砂体叠置,因此在圈闭条件相似的条件下,砂体的发育程度对油气藏的形成规模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单砂体而言,从统计情况来看,孔隙度小于15%的储层多表现为干层。
暗涌王菲断裂发育程度对油气成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王庄地区沙二段主要为他源型油气藏,输导体系,特别是断裂在油气成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在油气大规模运移期仍强烈活动的断层,在纵向上常常具开启性。因此确定断裂的活动与油气运聚的关系,对分析油气的成藏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油藏精细解剖,分析不同级别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将断裂进行了重新厘定,划分为三种类型油源断层(主干断层):该断层切割沙三下亚段成熟烃源岩(埋深大于2900m),在大量排烃期之后停止活动,是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油气输导断层(主要断层):断层活动时间较长,在馆陶早期以后停止活动,但没有切割成熟烃源岩,在这种情况下,油气将在砂体、不整合面、断层的联合作用下进行运移。不输导断层(次要断层):断层延伸距离短、断距小(一般小于20m)、活动时间短,油气主要是通过砂体对接或不整合面进行运移。
4 结论
大王庄鼻状构造沙二段的储层类型为滩坝砂沉积,储层较发育,研究区发育有两种油藏类型,即岩性-构造油藏和地层不整合油藏,油气成藏主要受储层和断裂控制。储层的发育程度控制油气的富集,2-5m的储层更容易成藏,断裂在油气成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靠近断裂,储层越发育的圈闭含油性越好。
参考文献:
[1]熊伟.车镇凹陷大王北地区调节构造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12(06):23-25.
[2]徐刚,国梁.大王北洼陷成藏模式探讨[J].断块油气田,2008,15(04):37-40.
[3]邓宏文,马立祥,姜正龙.车镇凹陷大王北地区沙二段滩坝成因类型、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研究[J].沉积学报,2008,26(05):715-724.